首页

漫话蒙古族传统年俗

点击:0时间:2023-10-16 22:38:22

艾金吉雅

春节在蒙古语中叫“查干萨日”(chagaansar),和汉族一样,它是蒙古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说起查干萨日,无论是气氛还是节前准备,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蒙古族传统祭火日开始(也有部落和家族在腊月二十四进行祭火)。祭火仪式,一般在太阳落山的傍晚时分进行。首先在白天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灶子里点燃新火,待火势旺盛由户主或主持祭祀者开始诵读祭火词,同时由家中成员把用五彩布条装饰好的胸骨、阿木苏(专门在祭火日做的一种饭,在肉汤里面煮的干粥,有红枣、葡萄干等)、酒和茶叶等九种祭献物慢慢放进燃烧的火灶中献给火神。

从祭火日一直到大年三十的这几天有很多宜和忌,例如应把火的灰烬撒到干净的地方、忌大吵大闹等。

除夕,蒙古语称“比通”(bituun),这一天要煮好新年的肉,摆好“金吉”(用各类奶食和饼类摆放的塔形食物盘),清扫并装饰蒙古包,等等。除夕之夜,把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的人们围坐在餐桌旁,享用美食美酒,尽情沉醉在辞旧迎新的欢乐中。有些人通宵不眠来迎接新年的朝阳,而睡觉的人则要早早起床,收拾并打扮好自己,全家老少都要穿上新缝制的蒙古袍。

大年初一的早晨,第一件事就是祭天,即户外燃火祭拜。祭天后每个人都向各自最吉祥的新年方向(每个人的“吉祥方向”都已在年前询问好)走几十步,象征好运开来。这一习俗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之处。

接着,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进行的新年礼节时刻。先是晚辈向长辈叩拜,送达新年的祝福,长辈给晚辈分“悉尼保”(xiniinboov,可以理解为新年的礼物,通常有月饼、糖块、压岁钱等)。其次是同辈之间的相互问候。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夫妇之间不允许相互问候,因为夫妇关系通常被理解为合体的一个人。在过去,老人们都有鼻烟壶,相互交换鼻烟壶进行问候。后来,有鼻烟壶的人少了,人们都手捧哈达相互问候。

家庭成员之间的新年礼节结束后,是新年的第一个早茶时刻。进餐时,首先是由长辈为新年的羊背开第一刀,接下来大家则自由分享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美食。但享用早茶的时间一般并不充裕,因为这时拜年的客人可能已经来到门外。

过去,草原上的“查干萨日”是充满节日气息的,穿着蒙古袍,骑着骏马,进行拜访的浩浩荡荡的队伍绝对是最气派的景象。他们大多由男主人和孩子组成,从家族、部落甚至附近嘎查和苏木最年长者家开始逐一敬拜,而老人和女主人则留在家中待客。

查干萨日作为蒙古族最隆重的节日,除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统一的习俗之外,在各个环节和某些具体方面,每个部落都有细微差别。在这里提到的只是一个大致的过程和一些共性的部分。如果展开说,单单“煮肉”的环节就有十分细致的过程和讲究。总的来说,查干萨日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和重要的传承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蒙古族在游牧文化中形成的很多传统习俗也在不断变迁和遗失:居住在城市里的蒙古族由于居住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难以传承传统的年俗,在牧区从事畜牧业的蒙古族虽仍传承着部分习俗,但传承的程度因地而异,在一些方面还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无论怎样,传统习俗所蕴含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深刻内涵应得到传承并经久不衰。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