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香港
老海
古今香港与《香港今昔》邮票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历代王朝都将其列为管辖地之一。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当然,关于香港的来历还有其他说法。
九龙地理上称为九龙半岛,为香港的三大区域之一。相传从前有一位天子出巡,来到九龙时,举目四望,但见八山环抱,便欲以“八龙”命之;随从提醒皇帝,他自己即是人中之龙,应该是九条龙,于是皇帝命名该地为“九龙”。其实九龙半岛与自然环境有关,半岛的南半部一马平川,它的北半部有慈云山、习天鹅山、狮子山、大老山、东山、鸡胸山、鹰巢山、琵琶山和笔架山等九座山脉,如九龙归海,故此称为“九龙”。
1840年之前的香港还是一个小渔村。1842至1997年间,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达15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富裕、发达和生活高水平的城市,号称“东方明珠”。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同志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中英谈判。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1982年1月12日,香港发行的《香港今昔》两枚油画邮票,20分的一枚表现的是1856年的维多利亚港,1元的一枚表现的是1847年的香港,只见当时远处依山傍海散落着一些低矮的建筑物,近处仅有渔船及帆影点点。现在的维多利亚港及中环广场已是香港繁荣的中心。
香港风光邮票
香港特别行政区内共有大大小小131个公园,邮票中20分面值的是香港动植物公园,它是香港最早建立的公园,位于香港岛中环雅宾利道,并被罗便臣道、己连拿利、上亚厘毕道及花园道等道路环绕,占地5.6公顷。公园正门设在雅宾利道。
1元面值的海洋公园,享有“全球最受欢迎的主题公园”,“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娱乐休闲公园”,“世界最大的水族馆”(之一)等多项荣耀。公园位于香港岛南面,占地170英亩,建筑分布于南朗山上及黄竹坑谷地。公园分山上和山下两部分,山上是香港海洋公园的主要部分,有海洋馆、海涛馆、海洋剧场、百鸟居;山下的水上乐园,是亚洲第一个水上游乐中心,还有花园剧场、金鱼馆及仿照历代文物所建的集古村等。
1.3元面值九龙公园,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九龙半岛的中心,是九龙区最大的公园之一,拥有一大片绿油油的树林,吸引大量鸟类栖息。除了树木外,九龙公园还有多个喷水池、一个鸟湖和一个中式的庭院,占地13.47公顷,公众可免费入场。园内景观及设施甚足,有雕塑廊、水景花园、百鸟苑、鸟湖及植物迷宫等。
2元面值的郊野公园,是指由政府将市郊未开发地区的地方划出,作为康乐及保育用途的公园。郊野公园并非指某一处公园,而是遍布全港各处,范围包括风景怡人的山岭、丛林、水塘和海滨地带,共占地41043公顷。郊野公园深受各阶层人士欢迎,是最有益身心的康乐活动场所。
香港的普通邮票
香港的普通邮票在当地又称“通票”。在英国殖民地期间,香港普通邮票以英国君主为主,最多的是英国女王的头像。1973到1996年间发行的普通邮票图案多是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
香港邮政署于1997年1月26日发行了一套没有英国女王和皇室徽号的过渡期邮票,以香港岛区的海岸线为主题,共有16种不同的面额,分两部分,由小面值0.1元的小西湾至大面值5元的上环,面值10元、20元及50元的邮票再以中环及湾仔一段作为背景,但用色则模拟维多利亚港夜色。
1999年香港通用邮票于1999年10月18日发行,是香港回归后发行的第一套通用邮票。这套邮票以香港地标及香港旅游景点为主题,共有16种不同的面额,每种面额以不同的景物代表。此外,2002年4月1日发行了同一主题的5种新面额邮票。
2002年香港通用邮票于2002年10月14日发行,以“中西合璧”为主题,共有16种不同的面额,每种面额以不同组合的中西事物代表。
2006年香港通用邮票于2006年12月31日发行,以香港常见的鸟类为主题,共有16种不同的面额,每种面额以不同的鸟类代表。
2014年香港通用邮票预计于2014年7月发行,以中国香港世界地质公园为主题,共有16种不同的面额,每种面额以地质公园中不同的地点代表。
纵观香港邮票,从侧面记录了香港历史。
(责编 冯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