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准格尔旗漫瀚调:蒙汉民族音乐文化交融的结晶

点击:0时间:2023-11-01 01:18:31

刘梦羽

漫瀚调的“漫瀚”二字,是蒙古语“芒赫”的译音,意为“沙丘”“沙梁”“沙漠”。漫瀚调的发祥地准格尔旗位于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北部、东部和东南部为黄河所环抱,为晋、陕、蒙交界的“乌金三角”地带,正是沙丘、 沙梁、沙漠遍布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蒙汉人民,以漫瀚调为自己的歌种命名,十分贴切。

漫瀚調是以蒙古族民歌为基调,以汉族唱法为风格,精妙地糅合而成的一个独特的民歌歌种,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而主要表现形式是对歌。男女对歌时,男女同腔,男声多用假声唱法。以民族传统乐器四胡、粗管笛子(俗称梅)、扬琴、三弦伴奏,人少省钱,易于普及。腔调热情豪放,旋律朴实新颖,语言朴素无华,再加上句法整齐,节奏明快,又融合了准格尔乡音土语,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山野风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了当地蒙汉人民淳朴的精神风貌。

漫瀚调的曲名有40多个,绝大多数保留蒙古曲名, 如“广林召”等;部分为汉名,如“白菜花”“双山梁”等;部分为蒙汉名合成,如“合彦梁”“哈岱沟”等;有的则保留蒙汉两种称谓,如“德胜西”,蒙古名为“安德特陶劳盖”。在漫瀚调的表演形式上,有一种表现手法叫“风搅雪”,就是演唱者在演唱漫瀚调时,一句歌词中同时出现蒙古语和汉语。例如,毛日呀呼奎(蒙古语,汉语译为“马儿不走”),拿上鞭子打(汉语)。努胡日依日奎(蒙古语,汉语译为“朋友不来”),捎上一句话(汉语)。

漫瀚调歌手在蒙古坐腔的基础上,融合了汉族爬山调即兴编词的方法,在曲子处理上融进了汉族民歌的演唱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蒙古曲一调一词的框框,变成了一词多曲、一曲多词,使原来的短调歌曲内容更加丰富,曲调更加舒展,节奏更加明快。

1996年,准格尔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漫瀚调)之乡。2008年,民间艺术漫瀚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歌手奇富林为央视《魅力12》节目演唱漫瀚调,同年赴港为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民间音乐会”演唱。此后,准格尔旗的漫瀚调歌手不断被各地邀请,这朵承载蒙汉民族团结的民间艺术奇葩越开越艳。

199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漫瀚调》一书,在全国各地销售发行。为了弘扬和发展漫瀚调艺术,准格尔旗从1997年开始每三年举办一届“漫瀚调”艺术节。2001年,全国漫瀚调演唱中心在准格尔旗成立,专门负责组织整理漫瀚调艺术,培养和发掘漫瀚调艺术人才,承担一些大型活动的演出。有关专家正在组织对漫瀚调的深入挖掘和整理,着手编创新式漫瀚调剧目。

漫瀚调是产生于农耕时代,由准格尔旗蒙汉人民共同创造的大众文化,它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群众,可以自由地抒发情感、描述事物、表达思想观念,这种特征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它因汲取着大众文化土壤的养分而鲜活,因吸收着时代发展的气息而鲜艳夺目。

“千年的河水万古的风,准格尔崛起一座太阳城,电气化的铁路昼夜不停地运,黑亮黑亮的煤炭一溜溜环保到天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准格尔旗的漫瀚调也一定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走向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张 晶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