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多措帮扶 实心为民

点击:0时间:2023-11-05 16:30:41

姜春利

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分公司)是国家重点培育三河牛基地,建有三河牛良种繁育中心、三河牛繁育基地和内蒙古三河牛科技文化馆。集团公司2004年改制时,每个分流人员只分得100亩草甸子,经济收入本来就少,而近年来河边的放牧场又被非法采砂严重破坏,打草场被征占了数千亩,草场面积越来越少,职工的收入更加减少。为使收入少的家庭走出困境,农牧场实行了多种举措。

配套产业帮扶,发展生态畜牧业。农牧场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在发展壮大三河牛养殖业的同时,在舍饲养羊上下功夫,建设养殖小区舍饲三元杂交羊。场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开展以资金扶持、传授技术、提供信息等为主要内容的帮扶活动。按照自愿为主的原则,愿意进驻圈养小区者,给每户建150平方米羊舍,享受补贴4万元,免息贷款3万元,外加 1.1万元饲料库补贴;养殖基地配有专业兽医人员,无偿提供种公羊和人工授精服务;农场种植的青贮饲料以每斤9分钱的极低价格售给养殖户。养殖小区现已入住 21户,养羊1800多只。

为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场里试运行奶牛托牛所模式 ,首批有116头健康无病的奶牛入托三河牛核心养殖基地。职工袁继和家有12头奶牛入托,半年后,队领导组织托牛户到繁育基地“探亲”,看着奶牛个个膘肥体壮,他满意地笑了。入托奶牛半年纯收入近6000元,比家庭饲养效益高了许多。

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转变饲养方式,推进人畜分离,发展生态畜牧业,走科技兴牧、建设养畜之路,农牧场自去年以来累计投资5600多万元,建设现代化第一牧场,将家庭饲养的2400头基础母牛、1600头后备牛集中入托第一牧场和三河牛繁育基地。对不适合入托的奶牛按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以入股的形式入住托牛所,按股分红。为加快三河牛改良,场里投资1500多万元,从新西兰等国分3批引进纯种荷斯坦良种母牛723头,其繁殖率、成活率均达到100%。

扶持零就业家庭,鼓励自主创业。2014年 ,农牧场出台了扶持零就业家庭政策,凡符合条件的18至45岁待业人员,可自愿申请报名参加培训,场里统筹安排在第一牧场或小区物业、农林服务站的蔬菜大棚等岗位就业,仅2014年就安排了85人就业。

自2009年以来,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进驻谢尔塔拉,车流、物流、人流迅速增加,人们自发地办起机械修理、餐馆、菜店、理发店、洗浴等第三产业,有的人则自费买车跑出租,购买勾机、铲车到工业园区揽活。场部抓住这个契机,给予积极支持和鼓励,在每年春天召开经济工作暨职工代表大会,评选出有自主创业特色的户给予表彰和奖励。

落实奖补机制,发展多元经济。为调动员工饲养红白花三河牛的积极性,场里加大补贴扶持力度,对全场843头新出生红白花母牛登记、鉴定,共发放补贴52.6万元。同时,加大青贮、紫花苜蓿种植面积,以解决饲草不足问题,还争取到国家每亩600元的政策补贴。

场里还进一步出台了三项优惠政策:一是贴息贷款5万元购买湖羊和小尾寒羊,自愿转场放牧的,公司按每只8元补贴转场放牧费。二是由分公司统一为职工联系托羊企业,符合条件的职工每年付给300元托羊费。三是扶持职工养鹅,分流职工养鹅每只补贴10元,家庭中有两人分流的,可补贴4000只。目前,家庭养鹅已超过2万只。

经场里多方协调,争取到国家生态移民、危旧房改造、道路管网等项目补贴,加上自筹资金,于2013年出台优惠政策,开始建造具有农垦特色,集科技开发、观光、旅游、宜居为一体的多层欧式农垦别墅,形成风情家园小区,为发展第三产业打造新的平台。目前,一期工程800户住宅楼已封顶,二期商业、文化、医疗等用房正在抓紧施工。一幅和谐美好的画卷即将展现在呼伦贝尔草原深处。☆

(作者单位:  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关工委)

(本栏编辑/周居霞)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