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践行绿色发展萃取金色效益

点击:0时间:2023-11-05 11:27:31

钱武华

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把握时代脉搏、主动适应变化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滨海县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依托和最大优势,全力打造“美丽风光养眼、良好生态养生、幸福感受养心”的人文生态宜居环境,先后创成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林业生产大县、粮食生产先进县。在大力厚植生态优势的同时,始终秉持“坚决不让百姓饿着肚子看蓝天,瘪着口袋赏美景”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富民,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实现“含金量”与“含绿量”同步提升。

一、打牢思想根基,让绿色理念融入血液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过去,一些党员干部受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重发展、轻保护的观念尚未完全转变过来,绿色发展理念没有入脑入心;镇区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性不高,对环境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部门协调联动、齐力共建的工作机制;部分企业的环境意识较为薄弱,管理粗放,创新能力不足,綠色制造技术应用不广泛;群众对绿色发展的关注不多,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为此,滨海县认真落实江苏省委提出的“把生态作为苏北发展的根本依托和最大优势,着力发展绿色生产力,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要求,从抓干部群众思想理念转变入手,真正把生态写在发展的旗帜上。

一是用理念之绿洗礼思想。生态理念之根有多深,绿色发展之树就有多高。滨海县坚持把绿心绿脑作为“第一道程序”,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立即纠正、行为坚决制止、做法彻底摒弃。坚持把绿色政绩纳入干部履职考核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等纳入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对党员干部行为形成有效的正向激励,在全县上下形成崇尚自然、追求绿色的价值追求。

二是用全面之绿引领发展。绿色不等于绿化,绿色发展体现的是生产、生活、生态之间一种协调、健康、可持续的现代化新路径。滨海县严格落实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要求,实现保护与治理并重、建设与绿化同步、经济与生态协调的多赢局面。坚决把绿色理念贯穿到全市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绿色变革”,让“绿色之美”处处展现、“生态之魂”时时体现。

三是用长久之绿惠泽百姓。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理念,坚持久久为功,一届接着一届干,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牺牲后代人的幸福换取当代人所谓的“富足”,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来思考、来谋划。在工作推进上,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加快绿色制度创新,下大力气保护好林、田、河等生态资源,守住天蓝、水净、地洁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足空间,为未来发展留足余地。

二、加快转型升级,让绿色动力持续迸发

加快绿色发展,不是不要发展,也不是放慢发展,更不能牺牲环境换取GDP,而要在绿色发展中高扬产业之帆,实现跨越发展。近年来,滨海县严格按照中央、省、市三级关于推进绿色发展的部署安排,坚决贯彻落实去产能要求,淘汰关闭一批落后产能。在项目招商引资上,将绿色环保放在首要位置,把好绿色产业发展的第一关。滨海县化工、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比重大,尤其是化工产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比重高、转型压力大。同时,滨海县生态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现实增长点,农业产业化还没有形成规模。面对短板和不足,滨海县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重点发展“432”产业。提升四大传统产业,加快精细化工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泵阀机械产业产品向成套化、高参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纺织服装实现生产、经营、销售一体化;农副产品加工向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培植三大新兴产业,新医药产业以生物制剂、化学制剂、医疗器械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链条由中间体、原料药向成品药延伸;新能源产业以新型煤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LNG及冷能利用等重点项目;新材料产业以高分子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等为主攻方向,打造江苏沿海新兴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两大绿色产业,挖掘故道文化、海滨文化等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禀赋,围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着力打造月亮湾海滨旅游度假区等两大景区,沿海百里风光带等三条风光带,大套梨花小镇等五个特色小镇,打响生态旅游品牌。

在产业发展举措上,做好“加减乘除”。补齐信息短板做加法,促进“互联网+”在企业生产、管理、营销过程中的综合集成应用,建设“一网两库”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和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实施重点两化融合项目10个,创建省级示范试点企业2家以上;化解过剩产能做减法,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2017年重组企业15家以上,化工企业总数减少20家以上;围绕技术改造做乘法,深入推进“重点企业上台阶”、“小微企业进规模”三年行动计划,组织“百企技改”行动,2017年完成技改投入50亿元以上;淘汰落后产能做除法,推动“僵尸企业”、“围墙项目”退出用地、腾退厂房,为新项目让出空间,2017年全年置换企业10家以上。加大对附加值低、污染大、能耗高的三档以下企业整治力度,2017年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400台套以上。

三、打造生态标识,让绿色富民行稳致远

老百姓既希望发展不要破坏环境,又希望提高收入改善生活,不能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的绿色生态是不可持续的。推进绿色发展,必须用创新的办法来破解难题、打造标识,让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富民效益最大化。

发展特色林果经济。将造林绿化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实施“千户万株”绿色扶贫工程,免费为全县3.3万低收入农户发放果树苗木,大力培育天场绿杨、八巨前冲等果树专业村,户均栽植10株以上,每年可增收1500—3000元。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公司、合作社承包经营,统一供苗、统一指导、统一管护,果农分区域包干。以万亩果园、万亩菜园等重点项目为重点,打造集生态生产、休闲采撷、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规模林果基地。

实施造林造绿工程。重点打造“三个万亩林区”,规划建设以万亩林场为重点的1.8万亩古黄河湿地公园、1.8万亩的万亩果园;规划建设万亩银杏园,2017年已达到7000亩。构建千里绿色通道,海港大道等163公里绿色长廊2017年已按计划实施到位。县城区重点推进“两河四岸”、“十桥十景”、“十园八湖”绿化建设,镇区以“五个一”工程为载体,争创3个森林小镇、15个森林村庄。

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对公益林和城镇绿化,坚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优先,由政府筹资统一建设,全力加快绿化进程。一方面,强化政策激励,县级层面设立2000万元绿色发展专项基金,对农户植树,树苗成活后每株奖补5—10元;对新拓果园和成片林前三年分别按每亩400元、600元、800元奖补。另一方面,推进市场化运营,成立春和园林绿化公司,实施林苗一体化经营管理,形成持续增值、融资植绿、收益还贷、滚动发展的格局。

四、强化综合治理,让绿色家园越来越美

生态环境保护是体量巨大的系统工程,打好绿色转型“攻坚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地开展综合治理。近年来,滨海县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投入产出比较低。工业领域环境污染隐患尚未根本消除;农业面源污染犹存,农藥、化肥使用量还未得到有效控制;畜禽养殖虽然划定了禁养、限养区,但因治理设施配套不完善,对水体保护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一是坚持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着力净化生态源头。一方面,大力推进绿色生产。把好产业准入关口,对不符合环境要求的项目坚决“一票否决”,建立清洁生产企业和清洁化工工艺改造项目清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另一方面,大力倡导绿色生活。强化绿色意识,提倡绿色出行,鼓励绿色消费,倡导使用绿色节能产品,实现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二是坚持整治和创建两手齐抓,倾力打造生态家园。一方面,以整治促改善。让空气更清新,加强能源、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等多领域协同并治;让河道更清澈,实施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让镇村更清洁,重点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土壤污染、白色垃圾集中整治。另一方面,以创建抓提升。持续开展“绿色滨海”建设会战,争创省级生态城市,到2018年全县林木覆盖率将达到32%以上。

三是坚持管理和执法两端发力,致力筑牢生态屏障。一方面,严明生态红线,进一步调优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强化监督管理;严明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明城市开发边界红线,坚决防止摊大饼、野蛮生长。另一方面,实行多部门联动执法,建立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长效机制,严厉精准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铁腕执法、铁面问责。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滨海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志刚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