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什么美国总统的信仰如此受关注

点击:0时间:2023-11-06 03:41:15

亨廷顿在《我们是谁?》中写道:“在美国社会,无神论者正是‘局外人。他们可以不信教,不诵读誓词,不参加他们所不赞成的任何带有宗教色彩的活动,但是他们也没有权利把他们的无神论强加于所有信教的美国人,因为正是这些美国的信仰,界定了美国是一个信教的国家。”

《纽约时报》最近采访希拉里时,问她“如果你必须选一本对造就现在的你影响最大的书,你会选哪本?”

“从过去到现在,《圣经》都是对我的思想影响最大的书。”希拉里回答说,“虽然我这么说可能显得很老套。我从小就在读它,熟记其中的片段,按它的指导行事。我现在仍然觉得它是智慧的源泉,能安慰我,鼓励我。”

而特朗普也曾经说过:“我们将在我们的社会中,将信仰恢复到应有的传统。这是我们必须做的,我们将尽快做到这一点。我们将尊重和捍卫美国的基督徒。”

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总统必须是基督徒,但是美国至今也没有一个非基督徒的总统出现,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八成以上的人信仰基督教,所以要选出一个非基督教徒的总统,要比选一个黑人总统更难。

2008年,美国总统跨越了肤色的隔阂,而1960年的大选,他们跨越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区分,选择了天主教徒肯尼迪为总统。

到目前为止,肯尼迪还是第一位非新教徒总统,黑人总统奥巴马也是新教徒。为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异教徒”当总统呢?

除了概率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者说根本原因就是宗教在美国政治,尤其是美国总统大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非基督徒是不受信任的,这就是根源所在。

美国宪法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宗教就离开了人们的政治生活,相反,美国开国元勋们都认为宗教是合众国的道德伦理的基础,如果没有宗教信仰,那这个共和国将很快土崩瓦解。

二百年后的艾森豪威尔总统,同样坚持这样的观点。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时要手按在《圣经》上,而最后一句基本都是“愿上帝助我”。除此之外,美国的政治文献中充满了宗教的词汇,包括上帝选民,林肯所说的“新以色列”等等,都透着浓浓的宗教气息。

美国实实在在是个宗教国家,正如美国已故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那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我们是谁?》中坚定地写道:“在美国社会,无神论者正是‘局外人。他们可以不信教,不诵读誓词,不参加他们所不赞成的任何带有宗教色彩的活动,但是他们也没有权利把他们的无神论强加于所有信教的美国人,因为正是这些美国的信仰,界定了美国是一个信教的国家。”

就像亨廷顿所说的,如果不信教,不是新教徒,那你就是“外人”,一个外人怎么可能当总统呢?

美国人内心深处的宗教意识,才真正使得非基督徒当选总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当然,过去200多年的历史中没有出现,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出现,但是可能性就像“黑天鹅”一样,当白天鹅是天鹅中的主流的时候,黑天鹅是很难被白天鹅接纳的。

在一个基督教国家中,一个非基督教徒要获得信任,甚至当选总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美国不再是个宗教国家。而美国本质上是一个宗教立国的国家,这种可能性不说基本为零,也差不多。

要改变一个人的信仰很难,要改变一个国家的信仰更是难上加难,新教本身就是美国的精神基石之一。

当年那些新教徒抛家舍业,远渡重洋,其目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寻找理想的圣地,建立山巅之城。

最先到达新大陆的移民并非都是贫困潦倒者,而是信仰坚定却备受迫害的中产阶级,反对国家对教会的控制,就成为不成文的原则,教徒可以组建不同的组织和教派,但基本上都属于基督教。

亨廷顿认为,开国元勋们之所以在宪法中没有提及宗教问题,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除了人们所知的那些原因外,还有一点就是防止政府控制宗教,所以将二者分开,互不干涉。

在旧大陆中,宗教战争引发的残酷的屠杀实在是令人惊悚,亨廷顿的解释也是非常有道理的,17世纪的欧洲宗教战争激烈,“三十年战争”(1618—1648)就因宗教而起,欧洲血流成河,为了逃避王权对教会的压迫,很多人逃出来了。

所以他们再组建政府的时候,肯定不会模仿当初的那个是非之地。

亨廷顿把美国人的宗教称为公民宗教,这种宗教的好处是美国人得以将世俗政权与宗教社会结合在一起,使宗教信仰与爱国精神不仅没有矛盾,而且互相支持和印证。

在欧洲人看来,美国人很自由主义,很个人主义,但是这并不妨碍美国人的宗教热情,教会也是自由化的,所以美国的教派林立,但没有引发教派冲突。

此外,美国的宗教热情经历了200多年的洗礼,虽然有些历史时期,宗教观念也会出现松弛,但是每次都会触底反弹,出现宗教振兴运动,提振宗教的社会影响力。

正是基于此,美国总统在选举过程中,需要用宗教的语言来说服选民:我才是兄弟姐妹的保护者,选我,没错的。

1960年9月,肯尼迪在休斯敦的演说中,向选民们推心置腹地说明,我是民主党的候选人,而不是天主教的候选人。他说的没错,美国的天主教早已经美国化了,美国天主教的大主教并不受罗马教廷的辖制,换句话说,在美国的天主教也被自由化了。

后来民主党的候选人克里也是天主教徒,他模仿肯尼迪,也让美国众多的新教徒相信,天主教徒的克里同样值得信赖,尽管还是惜败于小布什。

相比于小布什浓厚的新教徒色彩,克里似乎就是个异类,从宗教这个层面来说,克里败选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小布什曾经是个酒鬼,后来他的父亲老布什为他介绍了一位布道者,此后,他便勤奋阅读《圣经》,变成了一位虔诚的基督徒,而他的心得是:“挣扎和疑问是信仰生活正常的部分,如果你没有疑问过,你很可能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你的信仰。”

奥巴马的成功,主要在于对黑人社区的坚守,以及坚定的宗教信仰。他的回忆录《无谓的希望》中,曾经专辟一章来阐述信仰问题,在演讲中,他时不时会引用《圣经》的文字,如此一来,便与听众拉近了距离,同时也得到了通往白宫之路的选票。

摘自“华尔街俱乐部”

标签: 美国 宗教 总统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