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建

点击:0时间:2023-11-07 14:19:44

邱素琴

[摘 要]自贸试验区建设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加强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自贸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重大使命,积极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在深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载体。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党建创新;非公经济组织;党建联动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11-0058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自贸试验区的范围涵盖了上海原综合保税区覆盖的区域范围,包括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区内集聚了2万多家企业,其中80%以上为外资企业,涉及9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类人员27万,涵盖外籍员工、白领人才、普通蓝领以及农民工群体。加强自贸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

一、逻辑起点: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

(一)加强自贸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应对改革开放新形势,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加强自贸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一方面,要求在参与全球投资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加强党的领导;另一方面,要求党的建设必须自觉遵循党的执政规律,转变领导方式,优化组织设置和管理模式,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执政优势,使自贸试验区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二)加强自贸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自贸试验区既是全球化的产物,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沿阵地。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及其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作为特殊监管区,自贸试验区实行经济发展导向型的管委会领导体制,更要求党建工作不断加强自身功能的转型和调适,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先行先试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蓝本。

(三)加强自贸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必然选择。自贸试验区要创造出自由开放、符合国际惯例、鼓励创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促进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倒逼政府职能转变。面对经济社会结构和公共权力转变以及大量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必须以更加灵活的形式提升组织功能,不断扩大覆盖,更好地凝聚人心和社会。

(四)加强自贸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加快推进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信息化背景下党建工作与先进生产力有机结合的重要课题。随着试验区内更多的新业态形成、新经济增长、新组织孵化,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并通过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投资管理、服务业开放、金融、航运、贸易等多个层面先行先试和制度创新,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社会最活跃的细胞上,使党的工作更好地代表先进生产力,这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生态环境:新形势下的挑战

一是全面市场化。自贸试验区实行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新模式,营造了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党建工作应遵循党的执政规律,改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快自身功能转型,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不依托行政权力的新途径和新手段。

二是日益国际化。一方面,园区内外资企业星罗棋布,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荟萃;另一方面,试验区按照国际规则运作,国际化人才集聚,其周边地区呈点状分布。党建工作应以更为宽阔的视野,更为开放的思维和勇于担当的勇气,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三是高度法治化。自贸试验区一经诞生,其营商环境就按国际化和法治化要求不断完善,形成了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党建工作应坚持法治精神,积极探索在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环境中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

四是快速信息化。自贸试验区不仅仅是简政放权理念创新,也是技术创新,现代信息技术为创新党建工作提供新的载体和工作平台。面对网络虚拟世界及其背后的各种政治力量及其意识形态,党建工作既要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作用,又要强化阵地建设,加强价值引领。

三、实践探索:直面新情况新问题

自贸试验区综合党委的前身——综合保税区综合党委,建于2009年12月,其工作基础源于浦东新区四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外高桥保税区综合党委。自贸试验区“两新”组织现有106个基层党支部,党员总数3100余人,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党组织68个,外资企业党员2850多名,分别占自贸试验区党组织总数和党员总数的68.7%和93%。自贸试验区启动后,党建工作积极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新思路新载体新模式。

(一)坚持条块联动,探索形成区域化、枢纽型大党建联动发展新格局。试验区行政和监管单位、开发公司众多,企业数以万计,“体制有别、条线不一、律属各异”。应对资源配置全球化新趋势,面对发展快、分布散、变动大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综合党委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工作网络体系,由管委会机关党委、机关工会、机关团委及综合党委、区域工会“五位一体”党群工作联动推进网络架构,全面融入和充分整合各类社会组织与利益群体,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协调好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在区域层面,以管委会领导的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为平台,构建由综合党委牵头、以行业党总支为分拨、网格党建综合服务站为辐射、企业党组织为作用点的党群工作联动纵向架构。针对驻区单位涉及面广、管理条线多的特点,将不同隶属关系的共建单位和工作区域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了以“洋山、外高桥和浦东机场‘三片联动为基础的“区域”党建工作全覆盖模式。

(二)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形成“服务型”党组织新模式。区内80%以上的企业为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云集了众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应对试验区内外资成分多的新情况,党建工作加快功能转型,积极推进“服务型”组织建设。综合党委依托区域化党建,以“阳光驿站”、党员服务中心等为载体,在党员中开展“三型四亮五争先”活动,要求“党员亮身份、支部亮牌子、活动亮品牌、党建亮工作”。针对外资企业高层管理不理解自贸试验区建党组织的疑惑,综合党委倡导开展“组织生活开放日”活动,邀请企业高层管理参加,介绍党建工作,组织党员围绕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使企业经营方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服务。针对驻区单位涉及面广、管理条线多,党的组织难以全面覆盖的情况,综合党委开展“走百家企业、访百名党员”大走访活动。随机选择100家企业、100名党员开展调研,对急需解决的问题,直接向有关部门反馈,理清了许多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中的观念问题、程序问题以及相关的技术问题。

(三)坚持组织优化,探索形成以“区域不变”应对“单位万变”,“支部建在连上”新形式。试验区流动党员流动频繁,分布范围散、类型多,小微企业多,注册地与经营地相分离的情况突出,应对社会流动性增强新特点,党建工作突破原有的地域、产业和行业的狭隘局限,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和活动方式,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多渠道、多途径设置党组织。主要有:区域企业合并组建。将在一定区域内不具备独立组建党组织的企业合并起来,组建联合党组织。楼宇企业联合组建。如在鲁能大厦建立了楼宇联合党支部,将楼宇内及周边数十家企业的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选派支部书记过渡组建。对党员人数不足以组建独立支部的企业,选派独立党组织书记担任联合党支部书记,再通过支部书记所在的独立党支部与联合党支部开展共建联建活动,进而孵化出新的党组织。行业总支归口组建。即组建行业党总支,创设“枢纽型”党建模式,对党员进行归口管理,条件具备后再组建独立党组织。区域网格组建。对不具备建党条件、行业特征不明显的小微企业,尝试建立小微企业联合党总支,将这部分企业纳入网格党建工作范畴。

(四)坚持以文化人,探索形成以文化为引擎的党建工作新载体。试验区的显著特点就是国际化程度高,文化价值多元化,且党员队伍利益诉求多样化,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应对自贸试验区人员结构复杂,多元特征强新问题,综合党委以区域多元文化为载体,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企业软实力。一是开展以“高效、诚信、服务、和谐”为内涵的廉洁文化建设。通过联合海关、国检、边检、海事、工商、税务、公安等行政和监管单位,组织开展“同在保税区,通力优环境”主题竞赛活动;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关长接待”现场办公、上门宣传优化服务,主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二是大力传播先进文化。由综合党委和联合工会共同举办“职工读书文化节”,“红帆船”文学读书沙龙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百名职场榜样人物”评选活动,加强职工群众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加强跨文化交流,凝聚职工群众。

(五)坚持以党建带群建,探索形成党群同步运作新机制。自贸试验区借鉴国际通行规则,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应对新要求,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要善于应用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法治化营运环境。由于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不在经济组织的权力框架之中,工作难以延伸。综合党委与联合工会按照“机构同步设置、人员交叉任职、工作同步开展”的要求,构建党群工作同步运作机制。综合党委与联合工会合力推出了区域“服务企业和职工的十件实事”,建立了劳资纠纷矛盾处置机制、与企业高层管理沟通机制等,对突发事件,都迅速反应、及时介入、通力调处。党群工作同步运作机制,为党建工作不依托行政权力,依法融入经济组织提供了有效载体。

(六)坚持人才优先,探索形成促进人才发展新思路。试验区作为外资“新高地”在融通资本同时,也是人才汇聚的“自由港”,应对新产业、新业态集聚新优势,要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在促进人才信息共享,实现高端人才资源有效配置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对企业高层管理,开展以“高效、诚信、服务、和谐”为内涵的廉洁文化建设,增强诚信、服务和责任意识。对党员骨干,开展“百名党员访谈”、“百名职场榜样人物展示”、“百名青年党员素质登高”等12项“百字品牌”活动,对党员在企业稳定、技能素质文化需求、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要求。对海归人才、境外人才,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他们在出入境方面存在的不便利,居住证办理周期过长,以及与社保接口不合理等问题,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对各类“白领”、“蓝领”人才,以双向培养为目标,即“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回顾总结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经验是,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大开放,高度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信息化进程中去思考,使党建工作始终与自贸试验区建设紧密结合。

体会之一,自贸试验区建设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必须加强价值引领。面对利益多元化的人群和社会组织的不断涌现,党组织显然已无法依托行政权力实行动员与控制,这就要求党组织必须从行政权力的结合中分离出来,回归政党的社会化。自贸区综合党委从国家战略高度,遵循基层党建工作规律,创新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系,优化组织设置。

体会之二,在全面深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变革和社会形态变化。试验区的影响力在于制度改革和创新,党建工作在区内难以依托传统的组织框架,自贸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突破了原有的地域、产业和行业的狭隘局限,从战略上调整自身的组织体系、工作方式与策略,加强区域联动,推进自身的转型升级。

体会之三,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必须贴近各主体实际需要,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在传统的体制下,党通过基层组织对社会采取自上而下的直接领导,实现有效的社会动员和整合。而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的面对园区内外各类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党组织要加强服务型组织建设,以贴近各主体的实际需要,维护各主体的利益,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

体会之四,自贸试验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党建工作必须树立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改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自贸试验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更好地推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执政党能够掌握和利用的权力空间正逐步缩小,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必须坚持法治思维,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不依托行政权力的新途径和新手段。

体会之五,自贸试验区新产业、新业态引发人才集聚,党建工作必须团结凝聚社会各界精英。自贸试验区人才队伍呈现出文化需求多样、生活方式多样、诉求表达多元的特征,党建工作既要畅通人才发展渠道,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又要为人才全面融入、充分整合各类社会组织与利益群体,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提供制度支持,把各类组织中的骨干力量、优秀分子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赵 菲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