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悭吝”三人行

点击:0时间:2023-11-12 17:04:19

王满仓++马岑

相对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北京城,水就像人体内的血液一样,一时都不可或缺。近年来,千千万万个节水模范相继涌现,记者从中选取了三位达到 “悭吝”程度的先进节水工作者,他们正好代表着节水人的老中青。让我们走近他们——

精明周全的“悭吝”人——王宏强

“古人说‘做人如水,做事如山,我特信服。”一开口,王宏强就显露了职业特点。“尤其干节水工作,难吗?难就要勤思多想、稳步推进,才能开花结果。”刚届不惑之年的王宏强,长得很敦实,镜片后面的一双小眼睛透着灵气还略带些狡黠。

作为北京市房山区水务局节水办主任,科级小官,却掌管着2019平方公里面积,百余万本地人口,外地人乘以2的300多万人口的节水任务,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

2013年,王宏强从水务中心站站长的位置转任过来时,几个“站友”为他担忧:“当站长多省心,你这不是自讨苦吃嘛!”时年36岁的他摇摇头:“节水是北京市永恒的主题。我还年轻,得添点儿彩。”

3年半后,人们对他的“添点儿彩”刮目相看了:北京市第一个节水教育基地在房山建成;北京市第一家污水零排放企业在房山诞生;全区570眼自备井实现水量监控自动化,率先在北京市实现了自备井计划管户远传计量全覆盖;针对房山农村开展的“美丽首都巾帼行”节水宣传活动声势浩大;推动北京四中房山校区投身“海绵城市”建设令人惊艳;推进区内中小学“节水之星”评选,开展“做节水标兵,当阳光少年”主题教育活动更是获得赞声一片。一项艰难繁复的工作让他干得有声有色。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房山形成完善的水资源监管网、雨水收集再利用、节水器具大推广,2013至2017年在任职的近4年时间里,王宏强埋头实干,全区节水8933万立方米;狠抓再生水设施的建设与回用,仅2013年的回用量即达148.75万立方米,督促落实污水零排放企业、单位、学校5家,进而带动全区涌现出119家节水型企业单位,39个节水型小区和11个节水型村庄……

近1300个日夜的努力与付出,取得的业绩却和王宏强的睡眠较上了劲儿——从前沾枕头就入梦,现在经常“烙饼”到深夜。妻子劝他:“悠着点劲儿。”他却在琢磨各单位节水已经见效,有用水指标控制和领导紧抓,但全社会的节水还得放点儿大招。

他想,作为北京郊区的房山,应该搞个城市节水与农村节水相结合的教育基地,让大人和孩子对节水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透。

初春,占地近百亩的节水教育基地树绿水清,空气新鲜,环境优美,静谧祥和。这里,集供水、排水、雨水利用、节水灌溉等多种节水方式于一体,从2015年春天建成开放至今,引来本市和外省几千人参观学习。

进入展馆,水知识和水文化介绍、水循环模型演示、节水宣传片放映、节水产品展示应有尽有。洁净的卫生间里,在声电灯光的作用下,有水在地面上流动,让人感知生命之源无处不在;抽水马桶是透明的,清楚地看到用水量的多与少,分辨出节水与不节水的区别……走进节水试验农田,田边的苹果、白梨、山楂,硕果累累;一畦畦翠绿喜人的白菜、萝卜、茴香、大葱,分别享受着管灌、喷灌和滴灌的节水设施,参观者徜徉在自然美景中学习了农业和节水知识。

王宏强又想,成人们在单位上班,每天回到家可能挺累的顾不上节水。抓住家里的一老一小关注节水,是不是可以迂回促进?退休老干部责任心强、思想觉悟高、说话有分量,带动节水有优势,可以搞活动助推。现在的家庭,孩子是中心,培养小学生关注节水就等于抓住了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父母和孩子四代人的节水。

王宏强讲了一个故事:房山区葫芦垡中心小学自办《节水报》在宣传节水中大见成效。——“水贵如油,你不爱惜对吗?”“同学,当你让水白白流掉时,我们离干旱又近了一步!”这标题做得让人入脑走心。该校五年级女孩、房山区节水小标兵李英硕便是走心的一例。今年1月,天寒地冻。放学路上她看见一家饭馆的水龙头为了防冻一直开着。走进饭馆她找到老板:“您关上水龙头吧,太浪费了。用保温材料包好就能防冻的。”见是个小孩子,老板根本没理会。谁想到李英硕竟在冷风中执着地守在长流水的龙头旁,小脸冻得通红……此情此景,震惊、感动了老板,赶紧拉着孩子进屋取暖,关掉了龙头。

让老人和孩子带动家庭节水,监督社会用水节水,王宏强可谓大招迭出,棋高一着。“我不算高,就是尽可能用巧劲儿,毕竟这是在做人的工作。”王宏强的笑有點灿烂了。

拒绝诱惑的“悭吝”人——杨胜利

看着老同学从日本发来的,杨胜利没有一丝心动。

10年了,当年从日本留学归来,杨胜利所学的农业节水技术是世界各国的热门课题。黄金年龄和优异成绩,他没有被日本企业高薪和优厚的生活条件所打动,义无反顾地回来奉献祖国的节水大业。他浅浅地笑,轻轻地说:“回来有什么不好?根在这儿嘛。在缺水的‘家里研究节水,正当方位。再说,我也吃不惯日本料理。”

很多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温文尔雅、微笑谦逊的海归博士、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副总工程师,怎么像田间地头的老农民?黝黑的脸写着累,手上有土,鞋上带泥。

说“老农民”咱就是老农民吧。只有农民才亲近土地,只有农民希冀地里长好庄稼、收获硕果。我是搞节水科研规划的,只有立足试验现场才能发现问题、找到规律,才能对变化的数据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才能得到精确可靠的成果。

杨胜利心中有数,坦然、心静。

回国后,他一头扎进了通州和大兴的郊区试验基地。那时节,简陋的基地里只有3个人和3条护院的狗……然而,在艰苦寂寞的茫茫旷野里,2015年,他竟拿下了荣获我国农业节水科技一等奖的《北京市特色果树高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理论联系实际,独占京城水务科研鳌头。

面容如水,心底似火。十载春花秋月,杨胜利记挂着北京这个特大型国际都市的严重缺水,经年累月埋头两点一线:田间试验和室内研究。一股激情藐视艰辛,忍饥挨饿也心甘情愿。

市科委的农业节水科技攻关项目,接过来沉甸甸却刺激了他那根兴奋的神经。他迅速带领课题组人员,扑向大兴和通州两个试验基地,开展科研数据监测。

炎热的7月,是农业节水试验的大好时机,时不我待:凌晨4点,京城还在沉睡,杨胜利驱车30多公里从北四环的家直奔南六环的大兴基地,只为保证一天能完成两个场地的监测。时间太紧,一袋奶权做早餐,完成大兴任务已近中午;吃饱了开车犯困,干脆不吃午饭,一大瓶可乐提神,直奔通州试验基地;咽下俩馒头一菜,又投入紧张的现场试验监测。此刻,过早患上的高血压被他淡忘了。

骄阳毒辣,上晒下蒸,检测设备旁的他挥汗如雨。忽然一阵头晕:“哟,早上忘吃降压药了!”从兜里掏出药服下,擦擦汗、定定神。这时手机来了,日本同窗发来的照片:他和妻子、儿子正在海边度假休闲,湛蓝的天空、宁静的大海、各色的游客。戴着墨镜的同窗学子向他招手……

或许是心灵受到刺激,抑或是清凉油刺激了双眼。他关掉手机、闭上眼。心里在咬牙:别诱惑我。坚持住!我生命的意义在祖国,在北京的节水科研。况且,搞科研就要吃苦,科学来不得半点儿虚假。

经历风雨,方见彩虹。奋战在科技节水一线,丰硕的成果回报他:出台两部北京市地方标准,发表20余篇科技论文,出版两部专著,获得4项专利。多项科研成果获北京市科技一等奖及北京水务科技奖。2016年,他成为京城水务系统唯一的一名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深秋来临,冷风拂面。果树的根系取样调查开始了。他和工人们挖好又长又深的土坑,然后亲自按照10厘米见方一个个仔细取样,在土坑里一待就是一天,一干就是3周,采集样本上万个。接着把根系样本用水通过筛子冲洗干净,用于试验分析。水太凉,一会儿手就僵了,搓搓手接着干。旁边一个工人点上烟,深吸一口感叹:“这哪儿像个科研院的副总工,倒像个果园的农民。”

寒风呼啸的冬天室外工作少,志坚行苦,他依旧忙碌,要把秋天冲洗出来的根系进行扫描分析。寂寞清冷的试验站中,黑白交替的一个多月里,他一个人在没有暖气的实验室竟完成了上万个根系样本的扫描。窗外,大雪纷飞;室内,心无旁骛地在自己的节水世界里遨游。他又抓紧冬季的空当,持续进行数据分析、成果总结和论文纂写;同时,记不清的义务加班加点伴随着他……

如今的这位水务“老农民”,已从农业节水研究拓展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更宽广的领域,再创突出业绩,体验和印证了生命的意义。是他,2014年根据市水务局的部署,圆满完成《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的市政府折子工程,成为指导首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他,倾心竭力完成了首都《“十三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制定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原则、任务和实现路径。北京市主要领导对这项成果亲笔批示:“规划做得好!形成合力、多措并举、抓好落实。”

力排孤独的“悭吝”人——金九皋

虽然全國数十家媒体报道过他,全国节约之星、“2014北京榜样”、北京十大节水护水志愿者等诸多荣誉萦绕着他,75岁的金九皋依然感到孤独。

他能战胜20年前的腮腺癌和转移的淋巴癌,不冷的2016年岁末,在望京西苑四区的第二个节水工作室里,在自己最新制作的家庭生活废水冲厕装置前面,老人家要极力排解孤独。

“当然,”老先生安慰自己,“不少人也赞我——人家唐代诗人高适说得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实,认识不认识我真是没什么。”他一头银发下的双眸炯炯有神,“我老了,能做一天做一天。真希望在节水的道路上更多的人再务实些,不要做过客,要做归人。我会一路陪伴。”

不愧为老骥伏枥,古稀老人志在千里。

遥忆当年,24岁时工作在河北滦平县,滦河是当地人的生命之水。一根扁担两个桶,往返两个小时,水成了最金贵的。肩膀的红肿、脚底的疼痛、北方水的稀缺,既让他铭刻心扉更倍加珍惜。

之后来到北京,目睹首都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栋栋高楼崛起,深切感受京城水资源日渐缺少,人口却年年增多,节水的想法渐渐萌生。

2001年,金九皋退休了,在家的时间充裕了。环视家中,用水颇多的是马桶。年轻时曾在部队搞科研,是个爱思考、钻技术的好小伙。调到京伦饭店做电子工程师时,年岁虽大爱好依旧。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退休工程师退而不休,走上了“专职”研究通过改造马桶进行节水的家庭节水之路。查阅资料、观摩实物,调查马桶的种类及结构差异,花4000多元购买了3个不同类型的马桶水箱和配件,闷在家中做试验。为了模拟实际情况,他将水箱架设在支架上,用酱油等深色液体和纸团、蔬菜等固体模拟不同污物的冲净效果。

心虔志诚。近百次的反复试验尝试,金九皋在控制水量和冲洗效果之间找到了平衡。他发现,控制水箱出水口塞子提起的角度,就能根据污物的多少控制马桶的冲水量,便可节水。他把一根塑料绳拴在水箱出口处的塞子轴端两边,把塞子上提角度减为约40度。这时水箱的冲力、瞬间出水量和马桶自身的虹吸力,三者结合最佳,冲洗效果和加装节水器前几乎没区别,冲水量却只有平时的近五分之一。

“马桶水箱不用改动,只需几分钟,就能将这个‘节水器安装在马桶水箱中。一个三口之家,每年可以节水70多吨。”老人很自豪。

然而,在帮助居民改装马桶中出现难题——塑料绳不能完全适用于任何型号的马桶,而且塑料绳用久了会松,达不到原有的节水效果。再次研制,他又买来10多个配件,自己做模子,2006年研制出了“久节”牌马桶节水器,可以适用于所有非节水型马桶。老金为它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且继续免费为社区居民安装。彼时,在望京街道的帮助下,第一个节水工作室问世,几十人的节水志愿者队伍成立,已为本社区内600多户居民改装了马桶,年户均累计节水700余吨,小区累计节水近40万吨。

内蒙古赤峰的一家企业不明白,2006年的5万元不是小数,为什么买你这节水器专利反遭拒绝?金九皋回答:“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不是为了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到节水的公益行动中来。”

一分钱不挣,只为推广节水器,金九皋当起免费上门安装的“技工”。如今,朝阳区等万余户家庭采用了此项发明,年节水70万吨,节约费用300多万元。

伴随名气的远播和节水器的实用,全国各地节水宣讲培训的邀请纷至沓来。有求必应,金九皋带领团队参加了12次大型博展会、400多场节水活动,培训了万余名节水志愿者,向4万余人传授节水经验。节水足迹走遍海南、新疆、山东、河北……

“我这样做公益,除了为节水尽力,还有一个感恩在里面。”冬季天气干燥以及自己气管不好,老先生不住咳嗽。此时停止了:“当年我得癌症住在同仁医院,是好多好心人帮我过了难关。我要感恩、报恩!”

公益和感恩,两种信念支撑着古稀老人。经常顶着卫生间的怪味儿,他双腿跨在桶盖上改装马桶,俩胳膊泡在水箱里,丝毫不怕衣服弄脏搞湿。那次一位居民家中的马桶水箱里放了蓝色清洁剂,引起老金双手过敏发炎,满是泡泡、痒痒难受。治疗稍好些,他又继续……

冬日的阳光透进窗内,与老人的银发相映闪亮。

“我不孤独。我的孙子金梦阳继承了我的传统,也掌握了节水本领,2012年还得了朝阳区小金鹏科技论坛一等奖。我身边还有几十个节水志愿者哪。”

“可是,我还是觉得孤独。”老金十分感慨,“我希望节水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有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家庭要节水,社会要节水,比如,真正了解和保护水资源,处处爱护公共节水设施,敢于举报浪费水的现象,真心实意地推广节水设备……节水绝不能挂在口头上。我愿意和更多的节水人一起行动。那时候,我的孤独感就消失了!”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