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分享,到经济

点击:0时间:2023-11-14 20:26:22

蒲琳

互联网使每个用户都成为“节点”,无论是共同分担某个文件资源的下载管道,还是连人带车成为手机地图上的一枚闪烁载客标志的图标,分享正是认知盈余的天然解决方案。

作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星”,分享经济(即共享经济)无疑是现在最大的风口之一,潜力无限。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去年就已达到19560亿元,中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目前超过5亿人。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未来十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有望出现5-10家巨无霸平台企业,甚至会改变现在的中国互联网格局。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词还有一点陌生,但对于分享,我们并不陌生且早已习以为常,因为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说要学会分享。但这种分享往往限于熟人圈,比如和同学换着看书,这样我们就可以读更多的书,比如同桌教我数学题,我教他英语题,友谊的小船不知不觉中升华为爱情的巨轮……

Airbnb以及其他各类短租平台充分利用了闲置房屋资源,为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旅游和生活方式。

而现在,这原本是基于熟人之间的行为,却被Airbnb利用这样的概念,通过互联网发展成商业模式——截至2015年底,Airbnb已经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覆盖34000多个城市,市场估值 255 亿美元;同样的,全球市场估值已经达到600亿美元的Uber也可以想象成,你跟朋友借车子开,或者你突然有事结果朋友愿意送你一程,只是Uber要收费,朋友却不会跟你要钱。

就这样,分享演变成了一种经济形态,从以前的人情走入了经济,也就有了当下炙手可热的“分享经济”这一概念。而且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共享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从身边人扩展到了任何人,分享经济更是被视作下一个十年的商业模式。

这些场景在今天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早上,我开车上班可能会先顺路捎个人;中午有人约饭,说要跟我聊聊人生;晚上,竟然还有人预约在我家住宿。还真是“哎呦,不错哦”,一天下来自己账户上的钱竟然比工资还高了。

通俗地解释,分享经济就是利用别人暂时不用的、闲置的资源+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其本质是分离资源的支配权与使用权,使闲散资源得以重新整合利用,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时下形形色色的App通过时间、地点、技能等的匹配将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权分配到最需要它的地方。

颠覆生活方式

说到“分享经济”不得不提的一定是分享经济的鼻祖,风靡全球《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的作者罗宾·蔡斯女士提出的分享经济的公式:产能过剩+共享平台+人人参与。

看过公式后要了解分享经济,还得从它的三段金句开始……

先来看第一句:没有一个房间也可以开酒店,没有一辆车也可以开租车公司,没有一件商品也可以开商场。

“在过去我们的世界里面,我们是有个人、公司和政府组织,但是现在在60秒的时间里,一个人可以马上变成一个企业一个公司,这就是分享经济真正的含义。”Brian Chesky表示。

而分享经济最基本的价值就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既有消费者点对点、小范围的闲置物品交换,又有交通、场地的共用,甚至劳动与知识的共享。

所以分享经济的第二句金句便是:除了老婆、牙刷,它可以把所有东西都变成“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Need just word, word has word.)

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主成为优步司机,开启“顺便赚钱”模式。

例如,Uber、滴滴出行等本质上就是一种公共交通的重组,当然,他们没有重组地铁或者公交车,而是挖掘出了大量闲置空位。明明4个座,每次却只载1个人,这就是一种浪费;如果顺路捎上一个人,首先最直接的便是油费有了着落,其次路上还多了个陪聊,往大了讲,甚至为抵制雾霾做了贡献。

再如,Airbnb以及其他各类短租平台则充分利用了闲置房屋资源,并带来了生活方式和理念的改变。如果你到一个城市去旅游,想体验那个城市最真实的生活,你就应该住到当地人家里去,并请当地人带你玩。

到后来,人们发现无形资产——知识和经验,也可以用来分享。“亮蜡烛照亮他人者,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同样,传播思想,无损于思想的传播者”——互联网使每个用户都成为“节点”,无论是共同分担某个文件资源的下载管道,还是连人带车成为手机地图上的一枚闪烁载客标志的图标,分享正是认知盈余的天然解决方案。

“大公司所生产的商品都是千篇一律的,所以我们也把它叫做大规模的生产。”Brian Chesky解释道,“而现在的话,我们所生产的产品是由个体来生产,他们可以提供服务,提供时间,提供任何他们可以提供的,他们不需要的一些东西,然后把这些东西提供给另外一个需要的人,所以这是一种更加深入的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

正如Airbnb提供的就是一种盛情款待的良好的招待氛围,Brian Chesky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东西,这是技术无法取代的东西,这样还可以在世界上引发一大波自己创业的热潮,“技术可以取代一些大脑的工作,但永远没法提供用心来提供的工作。”

可以想象,未来分享经济模式将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汽车到住房再到知识,甚至一个冰箱、一件衣服都能贴上“分享”的标签,这是大势所趋。

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很长时期被视为是人生成功的标志,即使在今天也是很多人的追求或者是父母们的期望。但是,每天两点一线、朝九晚五地劳碌着,却发现自己正如洋葱,失去了心。

笔者有这样一个朋友,他也很忙碌,因为他有三种身份,大多时候他是居委会的王“老娘舅”,有时候他是开着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司机王师傅,还有时候他是某平台的专业“陪聊”小王,但他说“我很充实和快乐”。他用一份工作来挣钱,用另一份工作交朋友,用第三份工作来满足自己的爱好,分享经济让这样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得以实现,让每个人的能力、兴趣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空间。

分享经济除了带来分享的快乐外,也创造了不小的财富。数据显示,中国的O2O自由职业者平均税前月收入已达8312元,超过了上海市白领的月平均收入(7214元)。任何技能都能成为一份工作,分享经济为自由职业群体的崛起提供了土壤,未来中国至少300万人成为自由职业者。“多重身份”带来的成就感以及惊喜的报酬,这正是分享经济的魅力之一。

另一方面,以前分享发生在熟人之间,现如今当分享扩展到任何人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无形中被拉近了。

笔者有个阿姨非常热爱烹饪,但因为子女在外地没法品尝她的手艺,她渐渐不那么爱在厨房鼓捣。而现在社区型的App的出现,为邻里生活分享和交流提供了平台。她可以将自己的新作品晒在上面,并邀请邻里们来吃。大家一起分享美食,一起讨论烹饪,一起聊聊家长里短,这位阿姨说“老街坊的感觉”又回来了。

的确,分享经济让更多的人暂时放下手机,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实现了“回到过去”的愿望。笔者期待有一天,小区生活变成这个样子:空巢老人寂寞了,有邻居上门陪伴;孩子生病了,有儿科医生来到身边;退休老师可以招收学生,义务发挥余热……总之,互助分享,传递温情。

信任是核心

夸了这么久了,分享经济又是连接又是优化资源,但是在繁华背后也发现了它的问题,那就是安全。

Airbnb在2011年的时候还没有今天这么多的安全措施,所以在当年有一位房主将房子租出去之后,他回到家后发现,家里已经被洗劫一空了,之后这个房主就去Airbnb投诉了。这件事情在之后被各大媒体报道,在当时给这家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也正是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后,不论是Airbnb还是Uber都做了一个东西——那就是建立了产品的信用体系。支付、评价、客服、沟通,它们用这些手段来提升平台的整体安全性,而这也成了如今共享经济平台产品的标配。

但在Brian Chesky看来,“在过去我们生活在一个陌生人的世界里,你对于陌生人的话,天然就不信任”,平台建立信任体系的最终目的其实并不是要约束它们的用户,而是要建立信任,建立用户对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做到人与人之间的高度信任,分享经济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但是用商业模式来呈现分享,在互联网发展早期是很难想象的。一方面是因为网络足够普及才能快速串联不同的陌生人;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没有足够实名化、身份化之前,无法产生信任的环境,也就难以培育信任的基因。

正如Airbnb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rian Chesky说的那样,在第一阶段,互联网只是让人们能够上网;在第二阶段,人们可以在网上把资源集聚进来;而现在最新的是让实体进入了虚拟空间。

所以说,分享经济的核心是信任,它提高了社会的效率,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信任更像是平台的一个助推器,它让平台能够走得更快更好。

这也正是分享经济的第三句金句想要表达的意思: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却没人在意。这句话来源于《纽约客》谈到互联网时的一个判断:“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新的判断可能是:“在网上,人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而这在分享经济中,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但没人在意,因为你的产品和信任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创造信任环境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我们熟知的机制,例如评价、推荐、举报、指引等。还有一些很重要的手段,譬如个人展示,典型例子即“沙发客(Couchsurfing)”的个人主页。一个好的个人主页意味着要有足够的信息给他人参考,因为人们更愿意相信他们熟悉的人。一些用户也谈到在他们看到别人主页上所描述的各式各样的兴趣爱好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安全感。而对于沙发主来说,在他们看到发出邀请的用户的主页处于比较空白的状态时,他们也通常会选择忽略。

另外,在用户搜索可以提供住宿的沙发主时,他们会倾向于向与自己相似的人提出“睡沙发”的邀请。许多用户在访谈中提到,当他们看到其他“沙发客”的成员也有着同样的喜好时,会产生一种共鸣,那些网络上的陌生人也因此转变成了拥有类似思想的人。相同点的发现又更进一步地促进了成员之间信任的形成。

除此之外,人性化的服务与关注、接触的整体品质、使用界面的友善性、客服对待客户的方式等很多环节包括未来可能有的创新,都是促进信任建立的必要手段。

无论如何,从分享到经济,分享经济正散发着无穷魅力,但同时也充满挑战,这些魅力和挑战尤其体现在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上,需要共享经济的创业者们用创新来解决。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