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不要脸”的军人

点击:0时间:2023-11-24 14:48:35

朱江明

在乌克兰的变局中,一群无法被看到容颜的蒙面大汉成为标志性新闻画面,他们出现在冲突中的各方势力中。如果说反对派在广场示威活动中的蒙面行为,是对抗防暴警察催泪瓦斯的必要技术手段,那么今日在克里米亚地区大量出现的蒙面人,则让事件变得诡异重重。进入克里米亚地区的俄罗斯军队,除了摘掉国籍和军队辨识标志之外,大部分还选择了蒙面进入。

由于参与对民众镇压,被乌克兰新政府解散的乌克兰前金雕特种部队成员,同样选择了蒙面出场。他们宣布效忠新的克里米亚共和国政府,在半岛上设置路障和检查站,这些行为都是在面罩隐藏下完成的。

现代的“不要脸”军队

其实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没有正规军队会装备面罩这种东西。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蒙面的正规军才开始出现。

随着恐怖主义活动的猖獗,各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反恐特战力量,而这些反恐战士往往会带着蒙面头套出现。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到底哪支特种部队最早掀起了戴蒙面头套的风气,然而它却成为特警和反恐部队的标志。特种部队最初戴头套的目的很明确,首先遮盖自己的面孔避免被恐怖分子或者黑社会报复。80-90年代是蒙面特种部队的全盛时期,当年的电影中,特种部队出场基本都是头套蒙面。除了特种部队之外,消防员也喜欢带这种头套冲入火场避免面部烧伤,飞行员不需要头套却穿着同等布料的服装和手套。

到了本世纪初,头套的风潮开始过去。现代特种部队开始普及具备防爆弹功能的防护眼镜,同时现代特种部队开始装备越来越多的光学器材,戴着头套必然影响贴腮等操作。

特别的蒙面军队:台湾伞兵

除了上反恐部队之外,台军伞兵有一种很特别的蒙面方式。他们蒙面出现与隐藏身份和威慑对手毫无关系,而是为了跳伞而准备的——早年间,台湾伞兵部队长期准备执行“反攻大陆”的作战任务,台军高层认为,在中国大陆地区可供伞兵施展的地方仅有山区。如果平原地区实行伞降,轻装伞兵很快会被解放军装甲部队消灭。跳伞进入丛林地区,则可以依托地形打游击,这样伞兵的灵活性就能发挥出来。在丛林地带跳伞,伞兵免不了被树枝划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台湾伞兵专门配备所谓的“铁汉装”,也就是加强防护的丛林跳伞服装。面部防护自然不能少,伞兵采用了钢丝为主的面部防护罩。这与中世纪欧洲骑士的米兰盔甲颇有几分相似。

乌克兰的蒙面人

俄罗斯及乌克兰军队的蒙面传统,系西方特种部队文化影响的结果。今天我们翻看苏联军队的老照片会发现,无论是在二战战场还是阿富汗战场,苏联红军很少有戴着头套出现的照片。在苏联官方的文宣图片中,红军也很少蒙面行动。

即便是苏联解体之后爆发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罗斯军队也并未蒙头出场,直到2000年之后,配备头套的俄罗斯特种部队才开始变得常见。冬天作战戴头套能保暖是一个客观需求,同时车臣恐怖分子的大规模报复,也导致特种部队必须尽量隐藏自己的身份。

现在乌克兰地区的温度普遍已经超过零度,戴着头套的保暖毫无必要。从当地俄军连国旗和军徽等身份识别标志都不戴的情况来看,蒙面的含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尽管现在俄乌双方都尽量不宣战,且避免爆发直接武装冲突。此时此刻,面罩虽薄却是战争与和平之间的一层布。随着局势的变化,如果武装对峙变为武装冲突的话,俄军的头套恐怕很快会摘下来。无论是战争还是撤离,面罩都变成了毫无作用的累赘,与其戴着它“不要脸”,不如摘掉直接面对好了。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