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WTO的尴尬何时了结

点击:0时间:2023-11-24 11:14:29

蔡恩泽

世界贸易组织(WTO)《贸易便利化协议》原定于最后截止日期2014年7月31日在日内瓦签署,因印度、古巴、玻利维亚、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反对泡汤,当日直到深夜,尽管与会者多方周旋,尽一切努力争取协议通过,然而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弥补分歧的办法。这是WTO遭遇的又一次尴尬,表明WTO自身改革迫在眉睫。

WTO公信力受损

《贸易便利化协议》是2013年年底WTO成员签署的“巴厘一揽子协定”中的一部分,旨在加速全球贸易。协议规定,WTO总理事会应在WTO成员一致同意的基础上,于2014年7月31日前将《贸易便利化协议》加入世贸规则体系,以期共同执行。

可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个被称为“容易摘取的果实”却遇到了麻烦,以印度挑头的几个成员,此前已承诺将通过《贸易便利化协议》,最终表决前却突然反悔,表示反对。印度声称,应当延长时间来继续进行谈判。而引起最终表决搁浅的重要因素是围绕粮食补贴所产生的分歧。

《贸易便利化协议》来之不易,它是在WTO持续多年拉锯式谈判中艰难达成的,WTO大部分成员希望重开谈判,以挽救协议流产的命运。可是,鉴于印度等国的反对,局面恐难有转机,这也让WTO再次深陷信誉危机。

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表示,如果去年达成的“巴厘一揽子协定”无法得到落实,那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公信力将是一次严厉的打击。

另据印度媒体报道,8月1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新德里拜访印度总理莫迪,克里向莫迪表达了美国政府对印度拒签《贸易便利化协议》的不满。

改革迫在眉睫

《贸易便利化协议》最终搁浅,意味着WTO对其表决机制需要反省。目前WTO的决策机制基于共识,倘若有一个国家对一个技术细节持有异议,那么整份一揽子协定便无法签署。

WTO有159个成员国,人多嘴杂,七腔八调,要想就某一个协议达成一致意见,真的很难。WTO成员发展水平不同、利益诉求各异,基于共识的决策机制导致WTO决策效率非常低下,贸易谈判总是反复在同一个地方夭折,此次谈判失败又是明证,WTO和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已江河日下,事实上,多哈回合一波三折,年复一年,始终无法达成协议。一个又一个回合,谈判遥遥无期,损耗着WTO的活力,也使WTO的权威大打折扣。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指出,为适应21世纪的时代特征,WTO也需要变革,并有所突破。特别是风起云涌的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扩大的WTO成员数量以及WTO决策机制效率低下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从全球贸易规则来说,WTO已黯然褪色,红利渐失。美国执拗地认定,WTO这种多边机制无法谈出美国所期望的高级、全面的经贸协定,而这只能在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这样的场合得到。TPP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亚太地区的WTO成员国也对WTO意见纷纷,认为与其漫长地等待WTO超级大家庭达成共识,不如利用TPP这个“小圈子”走捷径。这对WTO的自身改革是一个挑战。

而目前WTO的成员数量巨大,缺乏推动谈判达成的领导力量,WTO秘书处和总干事不能提出提案以供审定,这意味着WTO现已被各成员自身的计划以及远在各国首都的政客们所绑架。WTO麾下的多哈回合谈判一再延宕,TPP或将取代全球经济WTO法则。TPP将扮演游戏规则改变者的角色。一旦TPP谈判完成,将对世界贸易规则产生深远影响,惠及亚太地区的所有国家。从这层意义上说,人们对于TPP寄予厚望。WTO的地位岌岌可危。

同时,人们对WTO的“密室会议”也颇有诟病。在密室会议中,部分对于会议主题有利益关系的少数国家事先撮合在一块,就议题先期做出一致的方案,之后再将此方案提交大会表决。此种决议方式在后来于1999年西雅图、2001年多哈及2003年坎昆部长会议上均被采用,但屡遭失败。因为非洲或其他周边国家在整个会议讨论中,都蒙在鼓里,被排除在“密室会议”之外,所以拒绝承认最后的决议。

况且WTO现有的报复机制也应列入改革议程。按照规定,从向WTO争端解决机构(DSB)提起诉讼开始,各个环节消耗的合理时间加总长达27个月。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争端解决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长。当严重滞后的最终救济手段得以落实时,经年累月的延误往往使有关国家的进出口受到实质性的影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贸易实力偏弱,大多出口产品单一,应对贸易风险能力又差,不合理的贸易措施所带来的负面作用,足以对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伤筋动骨的损害。

要么改革,要么被边缘化

2013年12月7日,WTO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在印尼巴厘岛圆满闭幕,WTO成立18年来首个全球性贸易协定诞生的喜讯传出。或许是因为之前的谈判太胶着、等待太漫长,会议闭幕式显得格外温情、格外激动人心。随着《巴厘部长宣言》一锤定音,刹那间全场起立,掌声夹杂着欢呼声久久不息。

可是,半年过去了,欢呼声又变成叹息声,《巴厘部长宣言》成为一个无法兑现的玩笑。WTO受到舆论的奚落、讥讽,其权威受到极大损害。

世贸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一起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可是,眼下WTO这根支柱有点倾斜了。虽说拥有数百名专业人士的WTO秘书处,会对贸易谈判提出建议、加以推动,并积极鼓吹,有时也会居中进行调停,但总体而言,他们并不具体指导谈判进程。WTO自称为“会员推动型组织”。在自身角色的活跃和其承担的民主义务取舍方面,WTO高度偏向后者。它依靠全体成员的共识达成决议,这在理论上让159个成员中的每一个都有了否决权。但是,这样的决策机制终究会变成扯皮的清谈。

如今,现实与WTO成立之初截然不同。各国正在寻求摆脱全球协定,以便在双边或多边基础上获得合作伙伴让步,保护国家主权利益。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中,不仅权力中心的数量会增加,国家利益也会增多。如果TPP成型,将扼杀WTO。不管好坏,WTO都不再是谈判贸易标准的场所。

WTO正走在十字路口,要么改革,要么被边缘化,因为成员们无论哪一方都耗不起旷日持久扯皮的时间。

(责编 孙礼勇)endprint

标签: 贸易 协议 印度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