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震惊椰岛的集资诈骗案

点击:0时间:2023-11-27 05:50:17

江舟

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将他人巨额资金诱入指定银行,尔后,大肆挥霍。受骗者达200余人,数额高达8.8亿元。此案由海南省海口市检察院审查并向法院提起公诉。

2015年7月7日上午9时30分,海南省工商联原副主席沈桂林涉嫌非法集资一案在海口市中级法院第九法庭正式开庭审理,海口市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了公诉。沈桂林,曾拥有省工商联副主席、省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省收藏协会会长等多个耀眼的头衔。当日,他和其公司的多名高管、老乡、“好友”同堂受审,他被指控向208人非法集资近8.8亿元,另外七人,则被控非法吸收公款存款罪。

据悉,这是海南建省以来最大的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庭审持续了三天。

7月7日上午八时许,海口市中级法院门前,三三两两的人聚集在一起,谈论着沈桂林案件。因为同是该案的受害人,他们中很多人都已经熟悉,并联合在一起。

7月9日下午6点30分,持续了三天的庭审结束,法庭将择日对该案进行宣判。

资金链断 仓皇外逃欲避难

现年52岁的沈桂林是江苏镇江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他,在海南省工商联任副主席、省政协委员等光环背后,沈桂林所经营的泰特典当有限责任公司、海南泰达拍卖有限公司、海南美丽道文化艺术中心有限公司,从2009年便开始经营困难,自有资金严重不足。

怎么办?情急之下,沈桂林来了灵感,他发动公司高管通过亲友向社会招揽“投资人”这一招果然灵验。

2002年10月,沈桂林通过购买股权的方式,获得了泰特典当公司的60%的股份,升任总经理,后于2003年7月任公司法人代表。从2002年开始,沈桂林在泰特典当公司自有资金较少的情况下,通过借款方式用于该公司的典当(抵押贷款)业务及偿还利息。并向出借人支付2%~3%的月息。

2009年以后,沈桂林所经营的泰特典当、泰达拍卖等公司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资不抵债,但其仍以泰特典当、泰达拍卖等关联公司做担保,承诺支付月息1.5%~4%不等利息,与李某某、郑某某等人签订《借款协议》借款。

其间,沈桂林还找人制作假房产证及不动产他项权证准备给出借人查阅,以方便借到更多款项而不抽回本金,还约出借人观看其公司进行虚假拍卖,以制造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假象,就这样,2009年至2013年12月,沈桂林通过自己名下的多家银行账户接收“借款”,并将这些钱部分用于购买房产、汽车、字画、手表、钻戒等,部分用于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和支付公司开支。

2013年12月,随着借款本金及支付的利息越来越大,沈桂林的资金链断裂,在苦不堪言和对未来难以预测的惶恐中,他反复思忖,最终作出抉择,在销毁登记被害人借款金额、支付利息等资金“账本”后,沈桂林携款潜逃,先后逃到香港辗转泰国、老挝、缅甸等。

2013年12月19日,海口市警方立案侦查,同日对沈桂林网上追逃。在法律的震慑和国家海外追逃大势的威逼下,沈桂林自感走投无路,经多方做其思想工作,沈桂林于同年12月27日回国向公安机关投案。

庭审现场,海口市检察院公诉人指控:截至案发,沈桂林共向208人非法集资金额共计8.79亿元,已返还5.16亿元,造成受害人损失3.63亿元,公诉机关认为,沈桂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诈骗的方法非法集资,数额特别巨大,并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应以集资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泰达拍卖公司的财务总监谈雄杰、副总经理崔工年等七人被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公诉人指控,谈雄杰等七人明知沈桂林向社会公众高息借款的情况下,仍招揽他人与沈桂林签订《借款协议》或帮助沈桂林“借款”,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笔者注意到,沈桂林对公诉机关指控的案情及涉案金额没有异议,但对罪名有异议,其认为自己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并表示其公司高管及老乡、好友等是无辜的,应免于刑罚。而崔工年及泰达拍卖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莉等人则坚称自己和家人也借钱给沈桂林,也是本案受害人,而他们在介绍他人借钱给沈桂林的过程中,并没有游说或者强迫对方购买,也没有从沈桂林处拿到“介绍费”等好处,因此不应该被认定为犯罪。

因涉案人员众多,案情复杂,该案庭审从7月7日持续到7月9日。

虚造假证 营造假象骗他人

支付月息1.5%至4%不等利息,需要大量资金,据知情人披露,仅支付利息、每月需要上千万元的资金。

庭审中,对这一事实,沈桂林供认不讳,并表示其在南大桥下找人制作了假证,以蒙骗投资人。

案发后,警方从沈桂林处扣押到一些不动产及有关权证。经鉴定,这些房屋他项权证都是假的。“我找人做的”“在海口市南大桥下找人做的”,沈桂林在庭审中承认,但他表示这是“善意的行为”。当时,沈桂林向外地“投资人”借了几千万,对方表示要到海南来看沈桂林公司经营状况。“没有资产显得不好”,但他的写字楼当时已经抵押,担心“投资人”撤回借款,为了让“投资人”知道公司做得不错很有实力,沈桂林找人做了这些假证,以掩人耳目。

除了假证,沈桂林还营造了一个假象。从2009年开始,沈桂林的公司已经经营不善资金不足,但他在和亲朋好友吃饭、给公司高管开会时,沈桂林总是说自己的公司经营得不错,身边的人要是有钱都可以放到公司,由他帮忙“理财”。

此外,他还安排出借人到公司参观,参观时会让公司员工进行虚假拍卖,让受害人以为他的典当和拍卖公司经营很好。对此,沈桂林解释成“把人气带旺,活跃市场”。

7月8日,庭审进入法庭调查阶段,随着公诉人出示的多组证人证言及被害人报案笔录等证据,沈桂林用集资款为女友购买房、车及奢侈品等案情细节也随之曝光。面对受害者当场的质疑、公诉人的发问,沈桂林则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持异议,当庭一再否认自己不构成非法集资诈骗罪。

公诉人指控,沈桂林共向208人非法集资金额8.79亿元,造成损失3.6亿余元。这么多钱,沈桂林究竟用到哪里了呢?

沈桂林一直强调自己在投资,他所成立的没有开展业务的地产公司、文化传播公司,也有打算开展业务。但是,在回答公诉机关提问时,沈桂林承认,到了后来,因为借的钱越来越多,他每月要偿还的利息就达到上千万。而他由于经营不善,投资失败,导致资金崩盘。

除了沈桂林所承认的偿还利息、用于公司经营,沈桂林还给同居多年的女友戴某购买了别墅、车子及钻戒等物品。

高息难付 闻讯真相追债款

庭审中,公诉人出示多组海南美丽道公司员工等证人证言,曝出了部分债权人曾经哄抢公司字画的内幕。

公诉人出示的一组海南美丽道公司员工笔录称,在沈桂林失踪逃跑后,该公司高层将字画用七辆车运走,在运走途中被建某某等人抢走字画。运到目的地的只有五辆车,第二天又有50多人到海南美丽公司抢走了字画物品,之后公司高管又将字画装成一车运走,在一名警官的拦截下将字画返还给委托人。在此期间,有部分债权人来拿走物品,由于当时场面混乱,被抢走的物品都没有登记。

据公诉机关介绍,目前沈桂林的海南美丽道公司丢失的字画还没有完全追回。

“据我了解,海南美丽道公司与北京美丽道公司价值数千万元的字画本来是可以用来偿还我们受害人损失的,但现在显然没有。”一位债主质疑,海南美丽道公司高管在该案立案后成立应急小组声称是保护公司财产,其实是利用自己职务之便把公司的资产占为己有。

面对公诉机关的举证和受害者的质问,沈桂林表示,受害人对自己的怨恨自己都能理解,自己犯的罪自己承担,公司高层并不知道具体情况。

公诉机关指控,沈桂林收到借款后,未将借得款项用于典当业务,而是将大部分用于偿还以前借款的本金和利息,还将借款用于购买房产及汽车、字画等艺术品、购买手表及钻戒等奢侈品,支付北京美丽道公司、海南美丽道公司等公司各项开支。

2013年12月,多名被害人要求偿还数千万本金。加上还要支付巨额利息,沈桂林的资金链断裂,再也无力支付。因担心事情败露,沈桂林将登记被害人借款的金额、支付利息等资料的记录本烧毁后,于2013年12月7日携带外币从海口出逃到香港,并辗转泰国曼谷、老挝万象等地。离开海口前,沈桂林在明知无力偿还的情况下,还向郑某某借了100万元。

在法庭上,对公诉机关指控的案情和借款数据沈桂林表示同意,“我不记得我曾经借了多少人多少钱,以公诉机关认定的为准”,并表示,确实在出逃前烧毁借款账本。

不过,在庭审中,沈桂林表示自己并没有构成集资诈骗罪。他辩称,自己从未在社会上公开宣传过借款的事,只是在亲友圈内说过。所以自己并不是集资诈骗,只能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我从未故意非法占有所有投资人的资金,借来的钱一部分用于投资经营,一部分用来支付投资人的利息。”在庭审中,沈桂林为自己喊冤。

沈桂林还振振有词地说,自己从未想过要卷钱跑路,只是自己经营不善、投资失败,觉得无法面对亲友才出国。对于出逃的事实,他声称自己是暂时回避。他辩解,买的房产、字画、写字楼等也都是投资的需要。他同时声称:“我的主观愿望是想将公司经营下去,不想让大家蒙受损失。”

到了7月9日,此案庭审进入法庭辩论阶段。旁听的受害人有所增加。因庭审前又出现了两名受害人,沈桂林被控集资诈骗金额也随之“水涨船高”,超过8.8亿元(数额为8.82亿元),涉案受害人增至210人,造成损失达到4亿余元(数额为4.03亿元)。

穷途末路 归国投资走正途

杨玉林是一个单亲妈妈,与沈桂林也是多年朋友,她将自己的前男友吴某介绍给沈桂林,之后,吴某借给沈桂林55万元。事情发生之后,吴某及杨玉林的老乡等人均表示,他们是在听杨玉林说起沈桂林生意做得大,把钱放在沈桂林那里可以拿高额利息之后,在杨玉林等人的介绍下,与沈桂林签订借款协议的。

用自己获得高额利息的“经历”现身说法,是很多帮助沈桂林借款的公司高管、老乡、朋友等的做法,也因此吸引了众多受害人纷纷“借款”。

沈桂林被控集资诈骗8.8亿余元,造成超过4亿的损失。关于这4亿元的去向,成了庭审中反复被追问的问题。

出逃之前,沈桂林烧毁了他的“记账本”。这也给沈桂林涉嫌集资诈骗罪涉案金额及人数的认定,以及赃款赃物的流向追索等带来困难。庭审中,受害人代表多次要求查清沈桂林所造成的4亿元损失的流向,包括审计沈桂林同居女友戴某公司的财务,沈桂林外逃期间的花费及其是否转移资产等。

戴某曾作证称沈桂林欠其个人及公司3000多万元,但遭到受害人方面的质疑。庭审现场,一个自称认识沈、戴多年的知情人表示,戴某“爱慕虚荣”“很喜欢奔驰车”“常夸老沈(沈桂林)负责了她小孩国外留学的费用”等。受害人表示,戴某的公司也向银行贷款,根本不可能给沈桂林借出那么多钱。

沈桂林在庭审上交代了自己的部分款项流向,称其在某农场有850亩的土地,但“没有土地证”。而他也通过他人将部分字画放在法国展览、拍卖,“可能价值四五千万”。

法庭让沈桂林在庭后用书面的形式,将其赃款赃物的流向一个详细交代。

在进入自我辩护时,沈桂林的态度跟前两天发生明显转变。“我没犯这样的罪”“对数额有异议”,沈桂林除认为自己不构成集资诈骗罪外,还一改之前对公诉机关指控案情及相关数据认同的态度,表示对涉案人数200多人、涉案金额达到8亿多“很诧异”。

看着视频直播中关于沈桂林对控罪否认,旁听的受害人称其“无耻”。而因为沈桂林的否认控罪及对赃款流向等问题未能交代清楚,让众多受害人对沈桂林是否自首提出质疑。

沈桂林否认自己构成集资诈骗罪,称其回国投案前,公安机关曾“承诺”他所犯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其没有公开宣传高息借款一事,主观上也没有占“投资人”资金的故意。

对于沈桂林及其辩护人的辩解,公诉机关表示,沈桂林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主要看其是否存在虚构事实,以及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资金的目的,具体到本案,根据公司员工证言及查明事实,沈桂林公司经营并不好,一有进账就转入其个人账户,集资来的款项用于生产经营并不多,集资款除被用于偿还利息,部分资金则用于挥霍,购买房产、车辆等,还给女友购买别墅、钻戒、手表,其后期每月所利息更高达2000万元。

此外,沈桂林还有携款潜逃及烧毁账本的行为,再加上沈桂林制作假的房屋他项权证,对外宣称公司经营良好等。由此,从沈桂林集资款的用途、事后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及借款对象等均可认定构成集资诈骗罪,应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警惕诱惑 高息背后是陷阱

三天的庭审结束时,只见身穿白底条纹T恤衫,黑色长裤,戴着眼镜,不难看出,沈桂林看起来就是一个地道的文化奸商。

“首先,请允许我向所有的受害人、亲朋好友致以深深的歉意”,上法庭后,沈桂林向被害人席位的被害人代表鞠了一躬,随后,坐下来发表了他对案件的意见。

沈桂林将他“借款”的所有受害人称为“投资人”。他说,他对公诉机关指控的案情及相关数据表示认同,但他认为自己并不构成集资诈骗罪。“我从未向社会公众公开宣传借款”,沈桂林称,他只是在公司员工及亲友圈吸收存款,其主观上并没有占有“投资人”资金的故意,他把资金一部分用于投资经营,另一部分则用于支付借款信息。“我一直准时支付投资人利息,”“想把公司经营好,为大家创造效益”……沈桂林只是表示自己经营不善,没有做好,“对不起所有投资人”,并不认为自己构成集资诈骗。

而对于给他介绍“借款人”的公司高管及老乡,好友,沈桂林多次强调他们的“无辜”,“他们也是受害人,请法庭免于对他们的责罚一切都由自己承担”,沈桂林称,自己从未向公司高管发给拉来借款的提成或额外奖金,只是逢年过节发些奖金。

沈桂林自己的供述也称其公司员工每年的工资奖金已经远远超过了公司盈利,公司会计证实一有钱进入公司账户沈桂林就交代他转入他个人账户。沈桂林曾在公司大会上叫员工为公司拉借款业务,私下也让员工叫其亲戚朋友借款给自己拿高息,大多数借款对象沈桂林自己并不认识。

沈桂林的辩护人认为,根据集资诈骗的相关规定,沈桂林的罪行不构成非法集资诈骗,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并表示他主动向公安机关自首,按照相关法律应当减轻罪行。

面对公诉机关的指控,庭审进行到最后陈述阶段时,沈桂说:“我认罪、悔罪。”

7月9日上午,法庭继续举证、质证,下午14时40分进行了辩论,庭审现场,公诉人、辩护人双方就该八名被告人所涉罪名进行了有关辩论,尤其就被告人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等具体行为展开辩论。当天审理结束后,该案庭审阶段全部结束,法庭宣布将择期宣判。

这是海南建省以来最大的非法集资案,对受害人造成的损失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在发表辩论意见时,海口市检察院公诉人发表了此案的警示意义。

公诉人表示,是沈桂林赌博人生的态度和诈骗做法造成了自己的悲剧,也造成了很多借款人整个家庭的举步维艰,沈桂林理应对此承担刑事责任。

谈雄杰、崔工年、陈小刚、杨玉林等七人帮助宣传所谓的借款投资获利消息,介绍和鼓动他人参与,而这些人又在各自圈子扩散传播这一消息,如此口耳相传,人传人的人际传播方式推波助澜,使得投资参与人员由亲朋好友延散到社会群众,从而推动了沈桂林非法集资进程。

此外,公诉人还提到,出借人未能意识到非法集资的危害性,没有看到高利息背后的高风险。在没有深入了解沈桂林的经营和资信情况,仅靠表面现象就愿意将钱借给沈桂林,以致最终陷入庞大的骗局。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