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贝氏家族百年风云

点击:0时间:2023-11-30 06:32:40

何映宇+袁梦瑶

坐落在南阳路上的贝轩大公馆,闹中取静,古典幽雅。入口处,一座玲珑假山,让人马上联想到苏州园林,假山旁,有一块铜牌,上面写着:“优秀历史建筑:原为贝宅(贝祖诒曾任中国银行行长,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之父)。”

贝祖诒,号淞荪,生于1892年,苏州人。现在提到贝祖诒,他的名头完全被他的明星建筑师儿子盖住了,可是在他壮年时,在民国金融界,可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宋子文的左膀右臂,岂容忽视?

贝祖诒:宋子文的左膀右臂

贝祖诒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唐山工学院,曾供职于盛宣怀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公司统计部,1914年进入中国银行北京总行,先后担任广州、香港、上海分行经理及总行副总经理。十里洋场,纸醉金迷,贝祖诒从苏州来到上海,从中国的古典,一下子坠入现代魔都的深渊,在这里,贝祖诒不可避免地学会了英国人的那种矫揉造作的绅士派头,人们看到他穿着高领英式西装,梳着西式分头,打着高尔夫球,面对着日寇的虎视眈眈,他在充满刺激的城市中摸索着中国经济发展之路。

1944年7月贝祖诒代表中国到美国,参加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货币会议,正是在这个会议上,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制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年,日寇刚刚投降数月,贝祖诒便陪同宋子文赴美,请求美国国务院提供5亿美元的贷款。就在这次出行过程中,贝祖诒在美国医院中查出胸部有一块结核区,美国医生强烈要求隔离治疗。可是,就在此时,国民政府发来急电:“务必回来,中国目前不能缺你。”因为,中国的内战,爆发了。

贝氏家族是望族,家大业大亲戚众多,但在贝祖诒负责的银行中,他并不任人唯亲。因其公正廉洁的形象,时任行政院长的宋子文,对已是中国银行副总经理的贝祖诒极为赏识。由他推荐,贝祖诒于1946年3月1日出任中央银行总裁,操控中国经济大权的他,以能干著称。蒋介石寄希望于他挽狂澜于既倒,但好景不长,迅速崩溃的经济完全超出了贝祖诒的能力范围。他主张开放外汇,抛售黄金,试图控制因通货膨胀而导致的物价狂涨,以此来回笼泛滥的流通货币,结果却因外汇枯竭而导致黄金风潮。

当时,全国的黄金价格并不统一,1947年2月11日的金价,每根金条北平为860万元,南京为930万元,武汉为950万元,重庆为950万元,广州竟高达1100万元,而上海最高仅为734万元。有差价,倒买倒卖者就看到了商机。许多高级军官把领到的军饷钞票,大批装运到上海来抢购黄金美钞。与此同时,物价继续高涨,1947年初,上海的米价在短短的一两个月内涨了20倍,愤怒的市民无法发泄内心的不满,直接冲击米店和银楼,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2月16日,无可奈何的蒋介石命令行政院发布《经济紧急措施方案》,重新实施黄金管制,3月,中央银行进行改组,贝祖诒被免去总裁职务,由张公权接任。宋子文也于1947年3月1日辞去行政院院长,行政院长由蒋介石兼任,宋子文转任广东省政府主席。而此时的大陆,不论军事还是经济上,蒋介石都已无力回天。

1973年贝祖诒在任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办事董事11年后退休,后寓居纽约,1982年12月27日溘然长逝。

狮子林:云林画本旧无双

1935年8月13日,贝祖诒17岁的长子贝聿铭在他的叔叔贝祖远(只比他大一岁)的陪同下,来到外滩,搭乘美国远洋班轮“柯立芝总统”号前往美国留学。他选择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而11年前,梁思成和林徽因前往的,也正是这所大学。

在谈及自己最初对建筑的兴趣时,贝聿铭满怀深情地回忆起贝家的另一栋祖宅——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的狮子林:

至于这样的园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或者说我是如何收获得到的,那是非常有趣的事。你知道,那些采石者过去和现在都是艺术家——你可以超出园林的范围,扩大到整个苏州的大环境……就我的作品形状而言,所有这一切即使没有产生直接影响,也给我输入了一种持久的形而上学形象。

公元1342年,一位法名“天如”的苏州僧人决定为他的老师中峰和尚建筑一座禅堂,即“狮子林”。1917年,贝聿铭的叔公“颜料大王”贝润生用9000块银元买下了它,又斥资80万元大加整拓,购得园东房宅,增其旧制,周筑高墙,但厅堂轩馆尽用元代旧称。他用了9年的时间重修狮子林,使其真正成为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名园风貌,在中国园林史上也可以说是功德无量的一件大事。

贝润生出自贝氏比较贫穷的一支,他自幼丧父,由母亲教养成人,小时候经常缺衣少食,但是他愣是靠祖父给的两块银元发家致富。他16岁到上海在瑞康颜料行当学徒,28岁就成为瑞康颜料行经理,从此成为全国知名的“颜料大王”,实在是商界奇才。在上海见过世面的贝润生重修狮子林时,也加入了很多时尚元素,比如水泥亭子、西洋画舫,还有现已不存的玻璃天棚,都在显示这位主人的洋气。

1945年贝润生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1949年后,贝氏后人将之捐献给国家,只有园内巍峨的贝氏宗祠草堂还在记录着这段传奇。贝聿铭1974年回到苏州老家寻根,到祖父母、曾祖父母坟地祭扫。1996年4月27日,贝聿铭80大寿时,他在狮子林中接受亲朋挚友的祝福。此时,当年在狮子林中玩耍的儿童已经白发苍苍,是夜,抚今追昔,不胜感慨的贝聿铭挥毫写下:“云林画本旧无双”。

正是这段渊源,让2002年86岁高龄的贝聿铭欣然接受了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任务。虽然已是名扬天下的建筑大师,又非常愿意为家乡父老出力,可是当他真的要设计时,他又陷入了踌躇。该怎样才能不落俗套,又能与苏州的文脉、环境契合得天衣无缝呢?

2006年10月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之时,观者闻风而来,又欣然而归。他们没有失望,这里,曾经是太平天国忠王府的遗址,如今,贝聿铭的巧手安排,仿佛最高明的画师,以墙为纸,以石为绘,在粉墙黛瓦、高低错落的新馆建筑之间,贝聿铭就这样挥毫泼墨,天地如图,跃然纸上。endprint

他在新馆建筑的构造上,用玻璃、开放式钢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室外,池塘、假山、小桥、亭台、竹林这样的古典元素点缀其间,不突兀也不保守,整体,仿佛吴冠中笔下的水墨画,既不失中国古典韵味,又现代感十足,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城市建设的犀利批评

贝氏家族,不仅和苏州渊源颇深,与上海,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贝聿铭先生的堂弟贝聿恺先生(贝祖远之子),现任美国美中经贸促进会会长。和贝聿铭一样,他也是从中国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定居的。从1951年至1979年,他在上海生活了整整28年,经历过“文革”的冲击,也有过实现音乐梦想的喜悦,现在的他,致力于中美之间的经贸交流。1995年,当中美关系因美国国内就是否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争执不休而处于困难时期之时,他所领导的美国美中经贸促进委员会率先发起致时任总统克林顿及国会的签名运动,呼吁支持和维护中美两国间的正常贸易关系,为此做出相当努力。

作为贝聿铭先生的堂弟,贝聿恺先生在建筑设计、城市规范方面也颇有造诣。他现在也是太平洋贝氏建筑规划设计中心董事长,对于中国现在的城市高速发展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在贝聿恺看来,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人口以农民为主的农业大国,和西方社会相比有着相当大的不同之处:“西方的城市发展,从工业革命一步步走来,城乡差别并不是很大,但是在中国,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矛盾却日益显现。”

城市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单体建筑的出色设计,更牵涉到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全盘的发展考虑。现在中国,问题多多,贝聿恺觉得在这各种各样的问题中,最核心的,还是众多的信息孤岛各自为政和体制难以突破的瓶颈困局。“和国际相比,”贝聿恺说,“我们的标准建设相对滞后,标准不统一,这不科学,和国际要求相差太大也太远。在中国,不同领域不同的管理部门各搞一套,这必然会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工作的低效甚至是互相掣肘。”

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一个体制的局限:“监管的机制不健全,在投资建设方面由财政拨款投资,各部门各搞各的建设,导致重复建设多,业务专用网建设水平低。在运维方面,技术类、实物类等业务没有剥离,仍由政府各部门内设机构直接负责,不专业,导致运用维护效果极差、效率低。在新的商务模式创新方面,政府购买云服务的采购方式、政策保障、业务监管等都有待建立健全。”

在贝聿恺先生看来,如果我们不能将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工程手段协同配套统一设计,司法力量又很薄弱,那就无法很好地保障社会效益。当务之急,就是要厘清权限和职责范围,在硬件飞速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的更新换代、理念的创新。他觉得,这样的城镇化进程,才能避免现在我们在急功近利的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城乡矛盾、贫富差距、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学习西方的经验,可以少走弯路。

虽然精神矍铄,但贝聿恺先生也已经67岁,他自叹岁月不饶人,所以寄希望于年轻人。而就贝氏家族而言,枝繁叶茂,后继有人,贝聿铭的儿子贝礼中和父亲合作设计洛杉矶比利华山庄办公大厦而获得“洛杉矶美化奖”;在巴黎全球名媛成人礼舞会上,贝聿铭的孙女Olivia Pei惊艳亮相。贝氏家族这棵大树,仍在生根发芽,另一个百年,会生发怎样的新的传奇?endprint

标签: 中国 苏州 万元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