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韩慧如:从红色电波到红色基因

点击:0时间:2023-12-03 00:31:16

张健慈+王泠一

在那个旧中国劳苦大众普遍是文盲的时代,韩慧如读过六年师范,属于受过很好的西式教育了。她很顺当地谋得了教学岗位,每月工资30银元;这在当时属于较高水平,因为两块银元能够买一头牛。最初,她的朴实想法就是“勤勤恳恳工作、将来组织一个小家庭,有了家庭温暖就很满足了”。为此,三年从教期间省吃俭用积攒了300多块银元。她知道大姐在从事党的革命斗争,时常冒着生命危险;她也知道共產党领导的红军战斗力很强。

1935年,韩慧如收到大姐夫陈为人的来信后赶到了上海。陈为人,当时是中共中央档案的保管人。因爱人被捕,家中三个幼儿无法照顾,故写信向韩慧如求援。陈家的生活已经陷入了绝境,为保管文件、就必须租相应面积的房子,但租金每月高达30元银元,还有水、电、煤等不菲的开支。韩慧如一边照顾三个孩子,一边拿出全部积蓄支援陈家(其实就是交了特殊党费)。尽管她精打细算地维持着五口之家的伙食,但“开始时还可以吃饭,后来便只能喝粥,接着,粥里还得混上比较便宜的山芋,不久便只能靠当卖东西来维持生活了”。这个时候,韩慧如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她想自己“能找到小学教师的工作,难道大姐还能找不到吗?为什么他们能抛弃幸福安定的生活而过着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呢?又为什么在生活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从未见到姐夫唉声叹气呢?”于是,她感受到世界上竟有这样的人——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置个人生死安危于不顾!

不久,韩慧如自己也成为了“这样的人”——党的地下交通员。她很快适应了上海、学会了上海方言、找到了新的工作,以工资来接济交通站。之后,在上海、在山东、在东北,经历无数次较量生死的关头。抗战胜利之际,久经考验的韩慧如光荣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险滩总在雄关后,黎明之前最黑暗。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国民党反对派垂死挣扎般地加大了对地下党电台的侦察。韩慧如夫妇不幸于3月17日在上海被捕,5月25日,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英勇就义的韩慧如同志,在监狱党组织策划的暴动中成功越狱,迎来了上海解放的黎明。

不久,韩慧如同志的爱人秦鸿钧烈士的遗骨被解放军战士在浦东的戚家庙找到;牺牲时间是5月7日、黎明之前的20天。秦鸿钧烈士和李白烈士,是徐家汇上影厂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里男主角报务员李侠的原型。当年如果没有秦鸿钧烈士和李白烈士以个人生命为代价,从上海发往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的大量军事情报,人民解放军在淮海决战、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攻坚战中必然出现难以估量的伤亡。秦鸿钧和李白同日牺牲于同地,也同一天安葬于龙华烈士陵园;陈毅题词:遗爱斑斑在,勿忘缔造难。

此后参加革命之前原本就是小学老师的韩慧如,去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担任校长(还曾兼任五所学校的联合党支部书记)职务,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建国之初,她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2008年1月,韩慧如同志的革命回忆录《真正的共产党人》出版,诚如韩慧如当年地下党的直接领导齐心同志(习仲勋夫人)所云:“慧如同志的亲身经历就是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后代需要这样的精神遗产,烈士的鲜血不能白流,我们应该永远纪念他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历史,要作为传统教育代代相传。”(张健慈、王泠一)

标签: 烈士 上海 银元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