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扎实地推进动力变革实现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点击:0时间:2023-12-14 19:36:33

张永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动力变革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的前提条件。解决好我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破除传统发展路径依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必须扎实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从而推动内蒙古实现稳定的、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一、内蒙古推进动力变革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动力变革是内蒙古因应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复苏缺乏动力;另一方面,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发展是大势所趋。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内蒙古作为欠发达地区,只有加快实现动力变革,才能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紧跟世界技术革命新趋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才能在新一轮发展周期中赢得主动。

(二)推进动力变革是内蒙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关口。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相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国家整体水平相比,内蒙古“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问题尤为突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更加迫切。为此,必须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更加注重发挥生产要素的协同作用,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在“四位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中的支撑作用,才能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要顺利地迈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三大关口,推进动力变革就更加刻不容缓。

(三)推进动力变革是内蒙古落实好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体系,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4条基本方略以及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这是我国未来的发展蓝图,也是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就内蒙古而言,把国家战略与内蒙古实际结合起来,找准短板,强化问题导向,在强化国家战略导向的前提下,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内蒙古推进动力变革的着力点

(一)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角度把握动力变革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目标之一就是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实现更高效益的经济水平和经济增速。必须改变过去依靠工业产能增量扩能形成的经济结构,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必须改变过去依靠资源和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形成的增长动力,转向创新驱动为主。因此,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要充分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积极探索适合内蒙古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

(二)从改变传统路径依赖角度找准动力变革的突破口。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同时,也要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搞大呼隆,一哄而起。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就指出,要立足优势、扬长避短,积极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推动转方式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延长资源型产业链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创新驱动发展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节能减排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内蒙古的发展,必须正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变过度依赖传统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路径。

(三)从发展短板中寻求动力变革的实现路径。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如实体经济面临诸多困难,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民生领域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间、区域间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保护和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入挖掘每一个领域的增长动力源,才能在劳动力数量和成本优势逐步减弱后,能够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

三、内蒙古推进动力变革的主要举措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快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必须明确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这一主攻方向,积极制定政策措施,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真正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为此,重点抓好:一是强化创新激励,系统提升各类主体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源头供给。重点实施创新企业百强工程,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生产领域纵深发展,促进技术型创新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引导领军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和科研单位系统布局创新链,提供产业技术创新整体解决方案。二是加大自治區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技术进步专项资金等资金投入力度。三是支持高成长性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培育一批掌握产业“专精特”技术的隐形冠军。四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平台是实现动力变革的重要载体,是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创新链和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对接的重要载体。为此,重点抓好:一是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升级工程,实现创新资源的整合集聚和高效配置,促进科技创新由粗放型向规模化、集约化、配套化转变。二是提升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重点支持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能源高铝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特种车辆及其传动系统智能制造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蒙医药、生物制造等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三是加强国家羊绒制品、核燃料元件、重型非公路矿用车、高性能纤维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四是围绕自治区优势产业、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有发展潜力的地方特色产业,联合和引进国内高端要素,巩固和新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一批联盟区域分中心。积极探索联盟核心圈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推动联盟组织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运行。五是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三)加快培养创新队伍。马克思说过,“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推动力的思想,重點在用好、吸引、培养人才上下功夫。要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为此,重点抓好:一是增强人才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必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这是新形势下内蒙古做好人才工作的先导和前提。在人才发展理念上,要加快从物力资本优先积累向人才资本优先积累的转变;在人才发展治理上,要加快从政策规范向法律规范的转变;在人才发展模式上,要加快从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转变;在人才发展重点上,要从优先考虑规模扩张向重点关注素质提升和结构优化转变;在人才工作开放上,要配合中央“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把人才国际化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全球人才竞争,增强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二是实施科技兴区战略。按照“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的要求,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大力培养、引进和使用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人才工程项目与各类科研、平台、基地计划精准对接。扎实做好自治区杰出人才奖、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专家和“草原英才”等评选工作。实施分层分类“人才项目引领支持计划”。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拼搏精神的企业家、具有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和从事先进制造的工程师与产业工人队伍,形成与三大变革需求相匹配的人才梯队,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四)优化制度环境。创新环境是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根本上又是制度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为此,重点抓好:一是优化新技术管理服务,加大政府研发投入,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与协同整合,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二是优化新企业管理服务,切实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是优化新产业管理服务,放宽新产业、新业态的市场准入,落实税收优惠、保险、价格补贴和消费者补贴等政策,降低新技术进入市场的成本,着力优化政府服务和市场环境;四是优化新要素管理服务,加快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集聚。健全保护创新的法治环境,营造竞争共生的创新生态。构建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流动、人才激励、人才引进、投入保障为重点的人才制度体系。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动力变革,对于内蒙古这样一个欠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动力变革既是要求也是责任,只有“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高质量需要,才能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作者系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正高级经济师)

责任编辑:康红波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