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京东方崛起对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启示

点击:0时间:2023-12-17 07:55:25

李中

[摘要]京东方崛起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填补了国内液晶产业发展空白,但却遭受普遍质疑。深入研究发现,大部分争议脱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具有合理性。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比较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崛起历程,可以看出,政府在其中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开展自由贸易、发挥比较优势并非其崛起的主因。未来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应摆脱新自由主义理论束缚,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健全政府扶持的相关体制机制,为我国制造业顺利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自由贸易;比较优势;新自由主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 F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6)06-0040-07

TFT-LCD ,中文全称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俗称液晶面板,是 2010年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重点发展十大领域之一,近年来每年进口额在500亿美元左右,仅次于芯片、石油、铁矿石等重要产品,位居第四。京东方等一批国内企业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历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打破了韩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长期以来的国际垄断,实现了液晶面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填补了国内TFT-LCD产业空白,成为2015年全球第3大生产厂商。然而,社会上对京东方的逆袭却充斥着不屑与质疑,认为京东方的崛起是政府“用钱堆起来”的,什么烧钱机器、铁公鸡、中国的128公路模式等等。为何对京东方有这么多争议?质疑中究竟有哪些成份是合理的?对京东方这类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政府究竟该不该扶持?在我国制造业强国建设中,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哪里?本文就此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京东方的崛起

TFT-LCD产业涉及光学、电子、材料等多种学科,是集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显示技术、材料学和新型制造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是一种与半导体芯片一样重要的基础电子器件,在台式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大屏幕彩电、手机等领域应用广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该产业具有典型的高投资、高技术、高风险“三高”特征,一条普通生产线投资动辄百亿元,但液晶面板显示技术发展迅速,产品更新速度极快,企业必须有不断追赶的能力,否则即使在前一代中追赶成功,也可能在新一代中退出,面临的风险不言而喻。

京东方的崛起始于2003年全面收购韩国现代TFT-LCD业务,包括相关厂房、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以及专利、技术、研发力量等无形资产甚至包括全球性的市场营销网络。从那时起,京东方就肩负起液晶面板技术从国外向国内的转移、引领国内液晶面板产业发展的重任。在过去10余年间,京东方始终走在国内液晶面板企业前列,创造了多个国内液晶面板产业发展纪录。2003年,建设了国内首条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2005年,自主建设的5代线投产,结束了大陆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2011年,北京8.5代线投产,结束了大陆无大尺寸液晶显示屏时代;2015年5月,基于新一代显示技术的LTPS/AMOLED生产线项目于成都动工,继续保持中小尺寸高性能显示产品的国际领先地位等。

国内液晶面板创新纪录的不断刷新,缘于京东方多年来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长期以来,京东方研发强度始终保持在7%左右,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即使在最困难时,京东方仍坚持研发投入优先,每年都拿出10多亿投资支持研发创新。在创新驱动下,如今的京东方已经成为我国大陆唯一自主掌握半导体显示产业完整技术能力的企业、唯一能够依靠自主技术能力实现扩张的本土液晶面板企业、唯一拥有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国内液晶面板企业。目前企业可使用专利超过2.6万项,2014年新增专利申请量5116项,全球首发产品覆盖率38%;多款高端显示新品,如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最大的液晶电视”—110英寸超高清ADSDS液晶电视、全球最大尺寸98英寸8K超高清显示屏 、9.55英寸AMOLED柔性显示屏都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京东方的主营业务收入,从创业初期的0.8亿元,增加到现在的300多亿元。截至2015年3月31日,京东方总资产1366亿元,净资产771亿元,总股本352.9亿股,与创业初期相比,增长超过百倍。2013年,京东方盈利30亿元,2014年盈利40亿元,摘掉了长期亏损的帽子。

二、京东方崛起的争议和辨析

(一)对京东方的主要质疑和争议

1.京东方绑架了政府。液晶面板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门槛高,风险大,一般企业很难进入。对京东方来讲,在发展初期若无外界支持,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发展了。幸运的是,京东方在成长初期就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向特定公司进行股票增发或由地方政府担保向银行贷款等手段,解决了生产扩张中的融资问题。据统计,2005-2013年地方政府参与的定向增发款累计176.76亿元,政府提供担保的银行贷款累计152.8亿元。然而,同期京东方净利累计却为负22.08亿元,如果扣除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补贴,京东方净利润为负59.25亿元,亏损程度可见一斑。但是,为了适应该行业发展,京东方必须不断扩大规模,这就需要地方政府不断追加投资,否则一旦京东方垮掉,地方政府前期投入将颗粒无收。质疑者认为,京东方实现了对地方政府的绑架。

2.作为上市公司,融资多,分红少。自上市以来,京东方直接融资累计近千亿元,不断建线扩张,意欲重构全球液晶面板产业新版图。这种大规模投资的结果,一方面没有给京东方带来持续的盈利,让资本市场投资者几乎感受不到回报的喜悦;另一方面,京东方又通过资本市场增发股票,让投资者不断增加投入,令投资者悔恨交加,无所适从。据统计,2000-2013年京东方融资总额累计718.6亿元,派发现金总额1.2亿元,派现总额与融资总额之比仅为0.17%,分红比例之低,在A股市场比较罕见,京东方也因此被冠以“铁公鸡”称号。

3.作为追赶者,何时能实现赶超。尽管京东方等一批企业进入了液晶面板产业,带动了国内整条液晶面板产业链的发展,提高了相关部件、材料的国产化水平。但客观讲,到目前为止,上游关键设备、材料和零组件还没有完全摆脱依赖进口和外商投资配套的被动局面。在产业中游部分(主要包括面板生产制造、电路模组集成、组装等环节),尽管京东方完全掌握了相关技术,部分材料、设备和零组件也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但京东方本质上仍属于技术追赶者,与三星等同业顶级企业的产品技术仍有0.5代到1代的差距。在液晶显示面板技术快速发展、每两年就推出新一代产品的背景下,京东方何时能缩小这种差距,突破技术追赶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从追赶者向领先者的角色转换,尚不得而知。

4. 后金融危机时代,生产盲目扩张。据预测,到2015年第4季度我国将会有8条8.5代生产线建成,并逐渐释放产能。包括京东方的北京B4厂、合肥B5厂、重庆B8厂,南京中电熊猫的生产线,深圳华星光电的1厂和2厂,广州LG的生产线,苏州三星的生产线,若再加上目前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已有的18条8.5代生产线,全球将有26条8.5代线释放产能。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需求大幅下滑无疑会使未来液晶面板产业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产能过剩风险不容小觑。质疑者认为,此时京东方依旧大举扩张,很难说不具有盲目性,并给公司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对质疑和争议的合理性辨析

1.追赶阶期的亏损有无一般规律性。京东方上市10余年,累计募资总额达千亿,累计亏损几十亿元,几次扭亏背后都有政府补贴托底,如表1京东方的盈利与政府补贴一览:

静态地看,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京东方,投入产出是不成比例的,也是不经济的。然而,液晶面板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较高,在起步阶段“烧钱”有一定合理性,毕竟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等液晶面板企业在追赶阶段都经历过类似过程。众所周知,液晶面板技术起源于美国,日本率先实现了产业化,韩国、我国台湾地区企业随后追赶。在追赶期间,三星在1990-1997年连续7年亏损,年均亏损在1亿美元左右; LG电子在1987-1994年连续亏损7年,年均亏损在5300万美元左右;我国台湾的联友光电,在1994年量产后,1995-1999年连续5年亏损。不难看出,这类行业在追赶阶段发生亏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对其投资价值显然不适宜用单一的短期财务指标来衡量。

2.上游装备设备、关键原材料和部件的进口依赖问题。液晶面板产业每年对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光学薄膜等上游产品需求量上千亿元,相关产业技术多为日、韩企业垄断。在京东方等一批液晶面板企业带动下,2014年我国显示材料、器件的国产化种类覆盖率已提升到64 %,预计五年内有望超过80%。此外,在装备技术方面,通过多年积累,国内已有数十家企业进入 TFT-LCD 装备制造领域,目前国产化率为 15%,未来5年有望达到30%。尽管整体产业链国产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但毕竟填补了国内发展空白。这些制造技术领域都属于美国经济学家加里·皮萨诺定义的产业公地①范畴,正如其在《美国为什么需要制造业复兴》一书中所言:“产业公地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平台,当一个国家失去制造能力时,同时也在失去创新能力。” [1](P30)

3.技术追赶者角色何时休的问题。自2003年起,京东方历经“海外收购、消化吸收、创新发展”三个阶段,从无到有、从小尺寸到大尺寸屏幕,具备了自主生产全系列液晶显示面板的能力。尽管其仍是追赶者,但在市场化改革导向、创新驱动推动下,如今京东方多种面板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已成为全球TFT-LCD领域颇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之一。作为后来者,能在落后同业竞争对手十多年的情况下,奋起直追,已实属不易。京东方专利水平已经与韩国企业位于同一个数量级,可使用专利超过2.6万项,2014年新增专利5116项,全球首发产品覆盖率38%。至于京东方何时能实现赶超,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只要它能继续保持液晶面板前沿技术的积极跟进,在发展战略上不出现严重失误,实现赶超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

4.生产的盲目扩张问题。到2015年底,全球有26条8.5代线释放产能,液晶显示面板产业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在这种情况下,京东方仍不断扩充生产线,有盲目扩张之嫌。事实上,液晶面板产业波动具有显著的周期性,一般一个周期为3-5年,逆周期扩张具有一定合理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与日本企业采取守势不同,三星和LG大举逆势扩张,建设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结果危机后一举击败日本夏普,分列全球前两名。可见,上规模、上水平是液晶显示面板行业竞争成败的关键。退一步讲,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常态,收缩防守亦无助于规避竞争,况且京东方是在逐渐掌握相关技术基础上有质量的扩张,尽管带有一定风险性,但也不应简单定义为盲目扩张。

三、国外赶超阶段的经验借鉴

在我国,新自由主义思潮具有较强影响力,社会上对以“解除管制、减少补贴、消除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有较高期待,希望迅速建立“小政府、大市场”的发展模式,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当干预,这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就可以退居二线,做好“守夜人”,无需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行扶持,仅依靠市场力量,我们就可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了呢?对这个问题,先不做回答,借鉴当今发达国家的做法固然重要,但是从历史角度考察它们在崛起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对我们更有借鉴意义,毕竟相似发展阶段的做法更具可参照性。

(一)美国崛起并非是建立在自由贸易基础之上

美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在1776年建国之前,出于殖民的需要,英国限制美国发展工业,美国除了为英国提供原材料和市场外,几乎别无选择。美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按照比较优势,美国建国后应该继续发展农业,然而建国伊始,美国发生了立国道路之争,即汉密尔顿的“工商立国”与杰斐逊的“农业立国” 之争。最终,美国选择了工商立国发展道路,也就是说背离了比较优势,选择了一条美国并不擅长的发展道路。之后,在美国工商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也并没有如新自由主义说的那样“小政府、大社会,不干预经济发展,甘当守夜人”。一方面,为了给本国幼稚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免受欧洲发达国家工业品的冲击,一战之前,美国政府把平均关税提高到40%-50%,成为当时世界上关税最高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对本国制造业发展给予全方位支持,如工业补贴、创新奖励、制造业材料退税、发展金融和交通、鼓励发明创造、技术引进等[2](P108)。这些有力举措,使美国在南北战争后的30多年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举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工业强国。美国推行自由贸易,显然是在自身工业实力足以对抗国际竞争之后。

(二)日韩战后崛起不能完全归因于自由贸易

日韩战后的快速崛起,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强有力的产业政策、国家高强度的研发投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出口导向等,显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措施仅靠市场是无法实现的。中、日、韩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日韩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和做法,对我们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事实上,这些政策措施,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大部分都采用过,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其实,在崛起过程中,日韩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比我们要深得多,对外商直接投资(FDI)都有严格限制,如在FDI占本国固定资产形成总额比重上,日本在1971-1990年为0.1%,韩国在1971-1995年小于1%,都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1981-1985年4.3%的平均水平[3]。同为出口导向,但日韩的价值链多由本国企业掌握,相比之下,我国FDI占固定资产形成总额比重较高,1991-1997年为12.3%,2004年为8.2%[4],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为何日韩经过短短20余年的快速发展就能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而我国至今仍在发展中国家行列中徘徊。

(三)发达国家也并非自由贸易的真正践行者

众所周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是新自由主义、自由贸易理论的倡导者、推动者,但它们真的在国际贸易中不折不扣自觉地遵循这些理论吗?事实上并非如此。美国在国际贸易上实行的是双重标准:一方面,强项实行自由贸易,如操纵WTO通过《信息技术协议》,对计算机、通信设备、半导体和零件、软件、科学仪器等6类产品实行零关税;大力推进服务贸易协定,要求发展中国家不断提高开放水平。美国信息技术、服务贸易在全球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这些领域零关税对美国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弱项实行贸易保护,如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华为、中兴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和并购,保护本国的电信产业。对中海油收购尤尼科、双汇收购Smithfield设置障碍等。上述偏袒保护发生在工业、服务业领域,但美国还是个农业大国,每年出口规模在1400亿美元左右,竞争力也很强,但即便如此,美国每年也对农业生产给予大量补贴,冲击其他国家市场,以至于2015年2月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等12个谷物集团成员国,指责美国的农业补贴可能超出了WTO的限额[5]。

(四)受新自由主义影响而陷入衰退的典型案例

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崛起可以看出,自由贸易、新自由主义理论符合它们现阶段的利益,但这些国家的崛起并非完全基于这些理论,很大程度上却背离了这些理论。发展中国家如果完全遵循这些理论,降低关税、取消补贴、解除管制、开放资本市场、预算短期平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那结果会是怎样?大多是堕入不发达陷阱,墨西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1955-1982年,进口替代时代墨西哥人均收入增长3.1%;自20世纪80年代,墨西哥开始推行自由贸易,1994年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在全球其他国家经济普遍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墨西哥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相对下滑,1995-2002年年均经济增长1.8%;进入21世纪后,在美国发达工业的冲击下,墨西哥进口替代工业几乎丧失殆尽,最终人均收入年增长几乎陷于停滞,年均只有0.3%左右[6](P55)。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是通过使用某种形式的保护、补贴和管制政策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都是有选择、战略性地融入世界经济,大力扶持本国幼稚工业。相反,无条件接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啻于是一场灾难。德国经济学家乔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其《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提出了贸易与发展三阶段理论,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足够的注解:落后国家为了使自己脱离未开化状态,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可以与发达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当一国奠定了初步的工业基础之后,为提升竞争力,就需要实行对外贸易保护,对内自由竞争;当一国通过贸易保护开始进入发达阶段之后,才能够再次恢复自由贸易,对国际市场开放。事实证明,发达国家几乎都是遵循这一理论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变迁的。

四、结论与展望

(一)深刻认识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新自由主义、自由贸易、比较优势等理论都反对政府扶持,强调开放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开展自由贸易。理论上讲,这有益于财富增进,但它并没有涉及财富分配问题,近年来南北国家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与之不无关系。2014年3月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一份报告称,相较于门槛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以自由贸易为主要基调的全球化进程中受益更多,该结论是基于42个国家1990-2011年间经济增长数据。调查显示:芬兰从全球化进程中获益最多,1990至2011年间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500欧元,其次是丹麦(1420)、日本(1400)、德国(1240)和瑞士(1220)。从全球化进程中获益最少的国家是印度、中国、墨西哥、俄罗斯和巴西,人均收入平均每年仅分别增长20、80、100、120和120欧元[7]。可见,基于“自由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全球化,在实现有限共同富裕的同时加剧了南北贫富差距。

进一步分析会发现,这些理论尽管表面上都很完美,强调自由贸易能使参与贸易的各方都得到好处,但它们都有特定的假设前提,如果脱离了这些前提,理论能否成立另当别论。如比较优势理论,其假设前提非常苛刻:要求国际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且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复杂的商品流通、没有贸易壁垒、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等等。显然,现实中这些条件很难满足,国与国之间的技术水平差异显而易见。因此,长期推行这些理论势必会导致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分配失衡,不断加大全球贫富差距。从本质上讲,比较优势理论是为发达国家维护“中心-外围”的国际分工格局服务的。用马克思的话来讲,根本就没有什么公平的自由贸易,“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自由贸易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前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8](P456)。

(二)更好发挥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目前,我国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2010年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20多种产品产量世界第一;2014年,按购买力评价计算,经济规模世界第一,等。但我们还不是经济强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很多产业依然缺乏国际竞争力,如90%集成电路、70%轿车制造装备和纺织机械等高技术装备依赖进口,95%医药专利、90%汽车专利、80%计算机芯片专利、70%数控机床和纺织机械专利都在外国公司手中。若无适当的支持保护,这些产业很难经受住跨国公司的冲击,更别说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了。因此,政府对我国新兴战略性产业进行必要支持保护无可厚非,这也理应成为我国全面推进实施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战略的重要抓手和途径。

对本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扶持,绝不意味着要公然祭起贸易保护大旗。毕竟在开放环境下,轻率地搞贸易保护势必会招致他国报复,引发贸易摩擦。退一步讲,本文也无意回到改革开放前闭关锁国状态,毕竟过去长期缺乏竞争和自由的封闭僵化体制之弊端,至今仍让我们记忆犹新。本文之所以强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是对当前实践和理论中出现的唯市场决定论的一个纠偏,党的十八大固然提出了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还有一句话同样重要,即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对我们而言,政府与市场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更不能互相排斥。我们重视市场,尊重规律,但前提是绝不能放任市场自由发展。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不意味着我们保持原有的发展模式,对以往政府主导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相反,要不断优化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方式,如探索构建政府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探索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增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透明度,减少政府支持过程中的寻租、设租行为;不断探索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清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等。显然,这些都是未来应该进一步研究并不断改进的重要课题。

注释:

①加里·皮萨诺在反思美国去工业化时,认为制造和研发虽然相互独立,但在创新链上很多时候相辅相成,制造过程对创新不可或缺,并提出了产业公地概念:一系列能够支撑多个行业发展的关键能力集合,如专业知识、工程制造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加里·皮萨诺. 制造繁荣:美国为什么需要制造业繁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

[3]贾根良. 美国在经济崛起前为什么排斥外国直接投资[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10,(2):23-26.

[4]江小娟. 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更均衡地融入全球经济[J].经济研究,2006,(3):4-14.

[5]驻欧盟使团经商参处. 多哈回合:12个农业出口国质疑美国农业补贴[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m/201502/20150200894649.shtml,2015-02-11.

[6]斯蒂格利茨. 让全球化造福全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7]驻奥地利经商参处. 全球化进程导致贫富差距变大[EB/OL].http://at.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403/20140300529050.shtml,2014-03-26.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责任编辑 刘绛华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