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上的“知识方舟”
佟雨航
穆拉德是孟加拉国达卡大学建筑系的大学生。大四那年,他来到距离达卡市80多公里的沙瓦村小学支教。沙瓦村地势较低,每年6月到10月的季风季节,由于暴雨天气频发导致洪水泛滥肆虐,村庄道路被洪水淹没,村民房舍被洪水围困。每每这时,沙瓦村人被迫到城市里去打工挣钱,孩子们则中断学业呆在家里。
学生们无法上课,穆拉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又毫無办法。一天,穆拉德急着要回母校交毕业论文,但沙瓦村被洪水围困,他根本出不去。后来,房东拉赫曼找来一条破木船,划船送他出了村子。木船行驶在洪水之上,穆拉德坐在船头看着那些分散在高岗处的房舍,脑子里想着那些因为洪水阻隔而不能上学的孩子。突然,他脑海里灵光一闪:何不建造一艘大木船做水上学校,把孩子们全都接到船上来上学呢?
从母校回来后,穆拉德便着手筹建“水上学校”。“他粗略计算了一下,建造一艘“校园船”,大概需要3000美元。可他只是一个穷学生,手里连30美元也没有。怎么办?穆拉德想到了网上众筹。他把沙瓦村孩子们因为洪水阻隔不能上学情况以及自己想建造“校园船”的想法上传到网上,号召爱心网友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一些爱心网友的捐款便打到他的账户上,不到一周便筹够了3000美元。
穆拉德买来钢材和木料,雇请工匠开始建造“校园船”。村子里的老人和妇女,听说穆拉德是在为孩子们建造水上学校,都自发地前来帮忙,有的帮忙锯木料,有的帮忙抬钢材。在穆拉德和留守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艘16.7米长、带有屋顶、足以遮风挡雨抵抗洪水的“校园船”很快就建造出来了。船板上能并排放置两行课桌和椅子,可以同时容纳32名学生上课。船上还装了一台有太阳能电池的电脑,供学生们下课时上网用。
“校园船”建好后,穆拉德和一名船工每天划着船,到不同的居住点接学生们上船,接完了所有学生之后再开始上课。由学生自己去上学变成学校来接学生上学,这让学生家长对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感到很放心。原本很多因为离学校太远、怕孩子上学不安全的学生家长,现在也欣然同意孩子去水上学校接受教育了。
自从沙瓦村“校园船”建立起来之后,周围一些被洪水围困的村子的学生家长纷纷找到穆拉德,强烈要求把他们的孩子也送到“水上学校”来上学。然而,沙瓦村的“校园船”实在太小了,装不下那么多渴求上学的孩子。于是,穆拉德就想再建造几艘“校园船”。穆拉德给孟加拉国国内以及国外的一些慈善机构和基金会发了几百封电子邮件后,终于收到了包括比尔·盖茨基金会在内的100多万美元的捐款。
穆拉德用这些捐款建造了111艘“校园船”,又召集了一批支教大学生做老师,把周围几十个村庄的适龄孩子都接到水上学校来接受教育。除了水上学校,穆拉德还建造了水上诊所、图书馆和职业培训中心。水上学校不仅教孩子们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教孩子们新的农业耕作技能,以及如何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水上学校每天都过得很快乐!
如今,在孟加拉国每年6月到10月这段时间,人们经常会看到漂浮在洪水中的一艘艘独特的“校园船”,从船上传来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漂浮的‘知识方舟”———正是这些漂浮在洪水上的“知识方舟”,挽救了孟加拉国农村孩子们的教育和前途。
(责编 孙礼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