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沙果果”变成“钱串串”

点击:0时间:2018-08-13 22:59:08

周宝进

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的扎兰屯市,因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而盛产“黄太平”鲜果,俗称“沙果”。它是由天然野生山丁子嫁接而成,其果风味独特、酸甜爽口,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尤以硒、锌及抗氧化因子最为突出,成为大兴安岭的一宝。但多年来因鲜果不宜储藏,缺少深加工,只能低价销售,销不出的便烂掉。扎兰屯市认真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助推器”作用,通过对林果深加工龙头企业的重点扶持,带动种植基地建设,使小沙果不仅变成了大产业,而且走出深山,北果南调成为畅销产品,圆了当地果农多年的梦想。

小果干走进大市场

蓝林食品厂成立于2005年,他们看准了沙果的市场前景,组织力量刻苦攻关,在保留沙果营养、风味不变的前提下,终以热风循环烘干法将鲜果制成沙果干,实现了产品开发的破题。然而要投入批量生产,却受到了资金设备的制约。

扎兰屯市农业开发办公室及时伸出援手,2010年,企业获得财政补贴资金168万元,在河西工业区建起新厂房,扩大了生产规模,逐渐成长为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塞外金庄园”商标也被自治区认定为内蒙古著名商标。

如今,公司推出的“塞外金庄园”牌沙果干成为市场的新宠,在内蒙古(扎兰屯)绿色食品交易会上,连获优秀产品奖;在齐齐哈尔绿博会、哈尔滨全国秋季糖酒会、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蓝林沙果干备受欢迎,多家大型超市和代理商争相与企业签订销售代理和订货合同,香港甜食连锁店、北京中央国家机关食品特供中心也要求订购。产品很快销往黑、吉、辽、北京等十几个省市,直接进入华联、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通过了QS认证和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于中国绿色食品上海博览会中被授予畅销产品奖。

注入新活力的企业以每年翻10倍的速度扩张,年产量已达50万斤。今年企业还要再建一条生产线,年加工鲜果能力达1万吨。为提高附加值、拉长产业链,企业正在开发沙果汁、沙果酱、沙果罐头等产品,形成沙果系列产品。

沙果饮料成新宠

长征饮料厂及其研发的沙果汁,成为农业开发资金重点扶持的另一个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和产品。扎兰屯市农业开发办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连续向企业投入了“三桶金”。2009年投资336万元扩建2000亩沙果基地项目,其中财政补贴70万元,使生产设备得到及时更新改造,解除了企业燃眉之急。2012年和2013年,市农业开发办再伸援手,分别为企业投入贴息贷款资金98万元和54万元,扶持企业利用银行贷款,解决了原料收购、储藏等生产环节流动资金不足的难题,为企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有了资金的扶持,长征饮料厂加快了新产品研发,企业成功采用先进的冷破、榨汁和UHT超高温瞬间杀菌工艺,提炼加工出解酒爽口的绿色天然饮品沙果汁,并填补了该项产品的国内空白。

沙果汁一上市就备受欢迎,成为酒店和百姓餐桌上的佳品,畅销津京沪,火遍全国13个省市(区),并荣获中国第七届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奖,随即又走红网络营销,注册了“呼伦贝尔沙果”商标,成立了野生沙果产业协会。为满足市场的增量需求,2011年,企业在扎兰屯市河西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建设源野饮品有限责任公司沙果深加工技改扩能综合建设项目,引进了一条先进的自动灌装流水线,年加工沙果原料400吨、灌装PET果汁2000吨。

果农致富有奔头

扎兰屯市注重抓好绿色食品沙果产业龙头与龙尾的对接,使沙果深加工企业发展到10多家,产品有果干、果汁、果丹皮、果酱、果糕、果酒等系列产品。龙头企业的发展,直接拉动了基地建设和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政府在打机井、建储藏窖等方面给予的政策扶持,极大地提高了果农种植沙果的积极性。沙果种植由房前屋后种植向集中连片发展,全市沙果基地面积达15万亩,产果面积 10万亩,年产鲜果10万吨,有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近10家。2013年,商品果每斤1元左右,加工厂大量收购每斤0.60元,树苗也由原来的每棵1元涨到3元。果农年增收可达1亿元,可谓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如今,“扎兰屯沙果”,经过深加工走出了深山,使“沙果果”变成了“钱串串”。

(作者单位: 扎兰屯市资讯中心新闻部)

(本栏编辑/周居霞)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