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弶港镇:小渔村变身“小香港”
陈啸
面朝大海,背倚平原,南枕长江,北望徐淮,这是江苏东台,一座因海而生、因盐而兴的城市。如果你到过这里,那你一定品尝过香甜可口的西瓜,欣赏过巧夺天工的发绣,听闻过董郎仙配的传说。可是,你是否去过弶港小镇,聆听黄海岸上那铿锵古老的“渔号子”,领略沿海湿地那迷人的滩涂风光,感受这片神奇的“生长着的土地”。
弶港镇坐落于黄海之滨,素有“苏北小香港”之美誉。镇区域235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财政税收列盐城市镇级之首。弶港拥有85公里黄金海岸线,连陆滩涂156万亩,辐射沙洲120万亩,滩涂面积占江苏省的22%。弶港有沿海平原地区最大的生态林场、天然氧吧,国内最大的“风光渔”一体化电站和全球单体最大的滩涂地面光伏电站,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试验区、全国百佳特色旅游名镇、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区、江苏省外向型农业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然而,200多年以前,弶港还是一片汪洋……
宽广滩涂来自大海的无私馈赠
东台,于西汉年间已有煮海为盐的记载。随着海洋潮汐变化,积沙淤泥,导致滩涂增高,海岸线东移,才逐渐形成这座露出海面的沙屿。弶港的得名,源于乾隆初年,赶海的渔民常在此地歇脚、打尖,为了遮避风雨他们用芦笆挡于上风,俗称“打弶”,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了渔民口中的“弶墩子”。据史料记载,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在此定居的渔民已有百余户。乾隆五十年,弶墩子上被冲开一条可停靠渔船的大港汊,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这个天然渔港“弶墩子”也就演变成了“弶港”。
弶港,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它广袤神秘的滩涂,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土地。弶港的湿地总面积达18.3万公顷,居全省镇级之首。在这看似一望无垠的海滩上还孕育着丰富的生命。由于这一带港汊纵横、沙珩密布、水温适宜且浮游生物丰富,便成了各类鱼、虾、蟹、贝们繁衍栖息的天堂。
东沙是离弶港最近、规模最大的一座辐射状沙洲。仅东沙活跃的鱼类、贝类、甲壳类、鸟类、爬行类以及海生哺乳动物和植物就有约l200多种,且其中10%为稀有品种。例如,东沙斧文蛤、珍稀黑嘴鸥和“四不像鸟”(扁嘴海雀)等等,难得一见。每年渔期,红虾、梅头、凤尾、鳓鱼、马鲛、鲳鱼、黄菇、美鱼、梭子蟹、海蜇、梭子鱼、秋板鱼……上百种近海底栖动物,相约在此产卵育肥。来自大海的无私馈赠,多少年来让一艘艘渔船满载而归,给一户户渔民带来富足和希望。弶港也仅凭发展渔业、买卖海珍,就创造了年出口1.3万吨的数字,成为苏北沿海闻名的万吨级渔港,并获得“国家一级渔港”的称号。
弶港是一片“生长着”的土地,现如今仍以每年两万亩的成陆速度,继续向着大海东方延伸。2009年,省里决定在弶港围垦滩涂100万亩,全力打造国家级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弶港人“沧海变桑田”的梦想终于要化为现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智慧凝结在一起,汇聚成一把开天辟地的利剑,到2020年,黄海之滨将又新增一块宝地,其面积相当于一个新加坡。
涛声依旧小小渔村变港城
驾车行驶在沿海高速笔直宽阔的马路上,两旁海鸥形状的LED路灯生动可爱。迎面吹来的清新海风,摇曳起一部部巨大的白色风机叶片,在碧空中缓缓转动。而远方广袤滩涂上的那成千上万只身着五彩衣裙的贝壳正安静地躺在阳光下晒着太阳。一旁整齐排列的蓝色太阳能光伏电板,映衬着欢快游动的小鱼,闪闪发亮,蔚为壮观,令人不禁感叹这弶港新城的美。
然而,几十年前的弶港是个什么样?
弶港镇的老宣传委员杨九华最有发言权。今年已经64岁的杨九华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弶港,他说自己是听着海潮声、吃着海鲜长大的,对弶港的发展变化感受特别深,“以前的弶港是个小渔村,经济落后,人穷滩丑,土地盐碱化严重,根本没人来这儿旅游。多亏了改革开放和沿海大开发的好政策,才让过去的‘丑小鸭变成了现在的‘白天鹅!这不,快国庆了,我都接了好几个外地朋友和客人的电话,要到新弶港来旅游。”说起这话时,杨九华表现出无比的自豪。
美,的确是弶港留给杨九华和许多来过弶港的外地人最直接的感受。小镇昔日“橹声樯影踏潮头、数点渔灯依古岸”的旧景,早已被新城镇的高层住宅区和建筑群景观带所代替。宽阔的港城景观大道、10万平米的港龙广场、水绿辉映的通海湖公园、风情雅致的美人渔商业街……一栋栋现代化的亮点工程建筑,搭配一排排造型别致、装潢考究的住宅区和自建小洋楼,真叫人目不暇接,情不自禁点个赞。
五年前,江苏省全面吹响了沿海大开发的号角。东台市在弶港成立沿海经济区,加大投入综合规划建设,使拥有极大开发空间的弶港迅速崛起成为一座宜观宜居的魅力新城。“三纵三横”的道路框架全面拉开,港变大了,树更绿了,城更美了……金融商贸、教育卫生、文体休闲等功能配套日益完善;供热供气、污水处理、淡水供应等基本设施同步推进;建立沿海物流集散基地,开办沿海医院、沿海中学和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一批旅游精品项目也相继落地。快速发展和集聚的港城人气,让弶港成为江苏沿海最具特色的现代化城镇,更让许多慕名前来的朋友感叹,一个小渔镇的景色竟可以和城市相媲美!如今的新弶港人,正满怀开疆拓土筑新城的豪情,享受着更加美好的小康生活。
片片红帆引领多彩精神文化
弶港是东台入海的门户,又扼苏中海上运输之咽喉。1942年,新四军为打通海上运输通道,保障军需物资的供给,在弶港成立了新四军办事处,向当地渔民借船两百余艘,一部分作为“海上生命线”的军运船队,从上海源源不断地向苏、鲁根据地秘密运送枪支、棉布、纸张、药品、生铁、钢管等大量军需物资;另一部分作为“海防团”的海战用船,有力支持了敌后武装斗争。粟裕将军就曾多次乘坐弶港“海防团”的木帆船出海探水路,绘制南下北上的水路图。
据当地的老者回忆,“海防团”的前身就是弶港当时的“渔民抗日自卫队”。抗日战争时期,当地绝大多数渔民都参与其中。他们驾驶着渔船往返于黄海沿线的苏、沪、鲁之间进行海上战斗,运输各类军需物资万余吨,成为了海上“流动的仓库”、“流动的医院”、“流动的游击队”……endprint
26集红色题材电视剧《51号兵站》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的热播,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尤其在弶港更是人气火爆。因为,弶港“海防团”建立的海上生命线,就是真实版的“51号兵站”。许多弶港老人在看到影片中的情节时,都会激动地留下眼泪,战争蒙太奇的背后所映射的正是弶港先烈们激情澎湃的烽火岁月。另一部央视拍摄的文献纪录片《红帆船》也详实再现了弶港“海防团”抗敌御辱的感人故事,“海防团”老兵崔广林、“孤胆英雄”孙二虎、“神兵”周海华、“赠帆不悔、宁死不屈”顾雍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真实反映了弶港这片红色大地传诵至今的民族精神。
片片红帆肩负使命南上北下,在遥遥水路上连成了一道永垂史册的红色生命线,而弶港的红色文化,也饱含着浓浓的鱼水之情。弶港有两个颇有名气的“团”,一个是“渔妹子艺术团”,一个是“夕阳红渔号子合唱团”。渔妹子艺术团是由10余名当地能歌善舞的渔家女自发组成,她们时常头戴斗笠、身背鱼篓,出现在码头为游客表演,自编自演的《红帆颂》、《滩涂美》、《鱼水情》、《港城颂》等节目,颇有渔港特色,散发出款款诱人的馨香。“夕阳红渔号子合唱团”则是清一色的“姥爷”,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他们一辈子在海上漂泊,海上的大风大浪练就了一副副粗犷的嗓子。他们在“给力”表演时,经常是脖子上围着毛巾、手执缆绳、身穿笼裤。韵味十足的“起锚号子”、“起网号子”、“摇橹号子”……喊起来抑扬顿挫,极富穿透力。
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的魅力感染了新一代弶港人。在艺术的熏陶下,弶港人的生活也变得五彩缤纷起来,并呈现出多样化,五花八门,活力四射。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从弶港的渔美人商业街到海风习习的滩涂,PK渔歌的,学渔工号子的,跳交谊舞、跳街舞的,三五成群,比比皆是,在海潮、海鸟、渔舟、渔火和绚烂晚霞的映衬下,越发显得妩媚多姿。
浓浓绿色让“地球之肺”永葆青春
这里有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滩涂、有迷人的奇沙、有无垠的大海蓝天、有广袤清新的林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独具魅力的自然资源,决定了弶港产业发展必须要走生态环保之路。
当地政府秉持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产业的选择上花了大心思,最终定位在重点发展新能源及装备、海洋生物、绿色食品、机械电子、生态旅游等产业上,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港口,致力打造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国家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江苏沿海生态湿地旅游基地和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绿色高端制造业基地。
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的弶港,随着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不但没有遭到破坏污染,反而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光着脚丫漫步在二闸齐驱、双桥并拥的巴斗湿地,将身心交付于黄海森林公园的大型绿色氧吧,遥望远方碧空中漫无边际的发电风车,聆听永丰林生态度假村里海鸟的细语呢喃,这里是出海观海采购海鲜的天然港口,更是“水中软黄金”———中华鳗生产基地和“水中大熊猫”———中华鲟保护区......在这里,特有的生态与现代和谐交融,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前来观海景、听海音、食海鲜。
风电新能源产业是当地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由中节能投资30亿元建设的太阳能电站项目,首创国内立体式综合利用资源模式,创造了“两个之最”,国内最大的“风光渔”一体化电站和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滩涂地面光伏电站。东台市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市)”,到2015年,东台弶港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设计容量超12万千瓦。
绿色食品和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的发展生机勃勃。弶港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品牌,重点培植投资40亿元的中粮肉食产业链项目和华大产业园、光亚水产等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开发烤鳗食品、海洋功能食品、生物制品、海洋微生物产品、干细胞生物科技产品,并规划建设万吨级产业深水港,突破大吞吐、大体量的临港产业项目,实现了港口、港区、港城联动发展、互动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晨曦初露,落日余晖,四季更替,星辰变幻。在江苏古老的黄海之滨,不变的是激荡雄壮的涛声和赶海人勤劳勇敢的意志。而远古的弶港,好似一曲唱不完的海之歌,在被阳光照射得鎏金溢彩的滩涂上,继续酣唱着小镇沧海桑田间的巨变。如今,年轻的弶港,正带着他迷人的风采和无穷的魅力,向着太阳,向着东方前进。
(责编 冯春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