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低碳经济 绿色发展

点击:0时间:2018-09-22 23:25:13

张振江

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是鄂尔多斯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企业之一。近年来,集团在市委确定的“人才鄂尔多斯”战略的指引下,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在纳林河工业园区建立“煤化工、盐碱化工循环经济创业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努力打造一个不排污、不排渣和少排碳的循环经济示范园。

创新理念 发展循环经济

博源“煤化工、盐碱化工循环经济创业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位于乌审旗纳林河工业园区。伴随着鄂尔多斯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铿锵足音,凭借企业雄厚的技术和人才资源,本着“布局集中、产业集群、链条互动,环保节能”的原则,集团创新发展模式,探索产业循环发展路径,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链整合资源、技术集成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其主要创新理念是:将煤化工、氯碱、纯碱等产业有效衔接,实现产业间的大循环。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全部回收再综合利用,既解决煤化工的排废问题,又解决了烧碱过剩造成的市场问题;同时配套建设水泥厂,将煤化工和氯碱化工的废渣做成水泥,将废水回收用于氯碱溶化盐矿,真正实现煤化工和盐碱化工的循环利用,达到工业文明和生态环境文明的和谐共生。

圆梦之旅 打造创新创业基地

2009年9月15日,自治区发改委批复了总投资近百亿元、年产100万吨合成氨、100万吨尿素、120万吨纯碱项目,使博源循环经济圆梦之旅初现曙光。2011年5月27日,循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年产100万吨PVC项目获自治区发改委批准,利用煤矸石、废渣、煤泥等建设2×30万千瓦低热值煤电厂正在筹建之中……

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生根,拉开了博源集团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绿色化工技术工艺自主创新实践的帷幕,博源开始打造绿色化工的低碳产业之链。企业在西北甲醇产业相对集中的地区,采用乙烯法制PVC,实现PVC行业可持续发展;利用煤化工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碳化离子膜烧碱生产纯碱,实现减排目的;并将过程中产生的高浓盐水用于注井溶采,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浓盐水处理的难题;以采煤中产生的煤矸石和煤泥为燃料,建设热电联产,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热电站外排电石渣、煤化工等废渣收集用于建设水泥、免烧砖等建材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回收煤化工外排的高纯度二氧化碳165万吨;高浓盐水全部实现回收利用;年回收利用煤矸石234万吨、煤泥95万吨、煤气化废渣17万吨,实现“三废”变宝,能源梯级利用。“十二五”末将形成总投资646亿元,年销售收入580亿元,涉及9个项目十几种产品的绿色循环产业区。

创新驱动 人才引领产业发展

面对新的目标,博源集团把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作为支撑基地建设的关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研究制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奖励办法,设置成果奖励、优秀人才奖励基金,每年从70多亿元销售收入中提取1%-3%用于研发专项资金,并奖励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专利发明和管理创新的优秀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2011年,引进化工、油脂等9个专业的高端专业人才12人,2012年,引进化工、PVC等领域高层次人才15人,初步建立了由39名内部专家、44名外部专家组成的涵盖化工、生物能源、金属冶炼、矿山地质等10个专业的专家库,集团科技人员比例达7.04%。同时,集团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凯洛格布朗路特(KBR)公司、中国航天长征公司、东华工程科技公司、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等科技领先公司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协同关系,有效地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为园区技术创新服务。2012年,企业被评为市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目前,集团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自治区天然碱工程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多个研发机构,设立了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内蒙古专利工作试点企业。企业现已取得50多项科技成果,17项国家或自治区科技进步奖,6项发明专利和11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自主完成烧碱碳化制纯碱(小苏打)产品实验,并获得技术专利,为实现纳林河园区煤化工、盐化工产业链的环动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

科技让绿色理念改变着地球。博源集团积极探索低碳、节能、环保的产业化发展路线,使工业“三废”变宝并实现零排放,为国内大型煤化工、盐碱化工园区建设摸索出一条“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必将成为中国西部生态型工业园的典范。

(作者单位: 乌审旗委组织部)

(本栏编辑/周居霞)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