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钱景”成空,数百人投资打水漂
岳亦雷+杨奕
投资一亩林地,到期后公司负责采伐售卖,所得钱款悉数返还投资人。在这样的“钱景”诱惑下,一批多为年过半百退休者的投资人,纷纷将养老金拿出来进行投资。如今,合同约定期限已过3年,但与他们签署合同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却“失踪”了,投资者当初买的树也在两年前被砍光。警方称,目前报案者已达数百人,涉案金额逾亿元。
打着公司的幌子,抛出投资增值的诱饵,圈走退休者留着养老的家底……近几年来,这种无法兑现的投资回报,一直在变着花样坑害百姓。透视这起林地“钱景”成空的台前幕后,正是为了给退休老人们提个醒:面对各种所谓的投资高回报诱惑,千万不要轻信,一旦上当,那就会追悔莫及。
事发现场:有的老者在哭诉
2013年7月19日,北京丰台方庄芳城园1区17号楼聚隆迪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客服部前,聚集了几十位维权者,老年人居多。“我们被聚隆迪公司骗惨了,现在连董事长的面都见不上,这可都是我们的养老金啊!”一位老者哭诉。
原来,2003年和2005年,北京聚隆迪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隆迪”)和北京桑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桑瑞”,两家公司法人代表均为李勇虎),推出投资林地增值回报项目,至2006年,先后吸引上千名投资者来投资。投资者和公司签署合同,购置林地。合同约定,林地上栽种的树木在2010年到期后砍伐,所卖树木款全部返还投资者。因为“钱景”光明,不断有投资者签约,购置林地者少则花费七八万元,多则二三十万元,更有甚者花费了340余万元。几年后,投资者发现,聚隆迪公司偷偷将树木砍伐卖掉,而他们追到公司索要钱款时,又发现法定代表人不见了。
当天在现场,记者向聚隆迪公司工作人员打听董事长李勇虎去向,该工作人员称“在外地出差”。她同时透露,与公司签订树木买卖合同的有近千人,涉及金额上亿元。
一位维权者说,已记不清这是他们第几次来公司要钱了。
投资样本:是什么诱惑他们掏钱
2003年,刚从北京某高校退休的郭怡(化名)应聘到一家保险公司做推销员。有一天,她接到聚隆迪公司打来的电话,对方说想了解一下保险事宜。郭怡万分激动地赶去后,对方并没购买保险之意,而是鼓动她购买聚隆迪公司的用材林。在对方强烈建议下,她听了一个“绿色银行”的项目说明会。
郭怡最终被说服。当年3月15日,郭怡与公司签下了第一份用材林购买合同。合同约定,每亩速生杨,投资人需支出7390元。她买了7亩共花51730元。最终期限是2010年3月15日,到期后公司负责采伐售卖,所得钱款悉数返还投资人。
郭怡介绍说,聚隆迪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勇虎在2005年又成立一家桑瑞公司。2006年,她又在桑瑞公司购买了65280元饲料桑,合同约定每半年返还一次钱款。在随后几年中,公司也确实进行了返钱,“差不多回本之后,公司就不愿返钱了。”郭怡陆续投资11亩用材林,还介绍自己的两位姐姐、学校的两位校长、一位朋友一起投资。
“公司规定,若能介绍他人购买,30亩以下每人奖励2000元,30亩以上每人奖励3000元,我介绍他们来投资后,公司确实也给我钱了。”郭怡说道。
2008年,公司要求必须将先前投资转成一只要在英国上市的股票,因为投资饲料桑尝到甜头,郭怡并没怀疑。“共投入20多万元,一共拿回来了7万多元,公司还欠15万元。”
马洁(化名)也是一位投资者。2006年,马洁乘公交车时认识了一位孟女士,“一路上对方就给我讲解饲料桑的业务,下车后,我就随对方一起去了桑瑞公司。”马洁回忆,工作人员说购买饲料桑后,每半年返还一次钱,合同期限一共为5年,前3年就可以回本。马洁盘算,这样后两年就是纯利润了!
自从那次去公司后,公司就开始邀请马洁去参观种植基地,先后去了通州永乐店、河北大成县等4个基地。看到他们有实体林,回报率又高,她也就放松了警惕。不过,马洁手头现金并不宽裕,但这也难不倒热心的工作人员,“对方开着车,专门带我去保险公司将保险金取了出来,买了30亩饲料桑,共计12.24万元。”购买后的第一个半年,马洁就拿到了返还款15600元。
“2007年,桑瑞公司建立了一个名为‘耕读人家的生态庄园,我将购买的饲料桑折合换成了庄园的股份。2008年,李勇虎通知说公司要在英国上市,又要求我们将庄园的股份换成了股票。”马洁说。记者在签订的股份代持协议中看到,股票名称为“朝阳控股”,股票代码为SBHP。记者试图查看股市的情况,根据提供的网址,网站根本无法打开。而在英国股市查找,也压根查不到这只股票。
在众多投资者中,张守希(化名)是涉及数额较大的一位。2006年年初的一天,他在超市购物时,被桑瑞公司的一份宣传单所吸引。
“到公司后,李勇虎亲自接待我,说如果我能购买200万元饲料桑,可以让我进公司董事会。”2006年1月,张守希购买了200万元饲料桑。当年2月,李勇虎声称有几位客户投资更多,如果要进董事会还得再买一部分,张守希又花了143.52万元购买了240亩用材林。
买完用材林后,却一直没有进入董事会的消息,张守希提出要去林地看看,“业务员带我到林地后,却不能确切指出哪一块地是归我所有。”回来后,张守希想退款,却一直找不到李勇虎。
张守希说,公司一直以各种理由推脱不办理林权证。2011年10月,他亲自到林地查看才发现,树已全被伐光,地上只剩下残留的树根。
维权困境:官司赢了钱难要
2011年年初,张守希与另外9位投资数额较大的投资者一起,成立了一个维权委员会,初衷是想清查公司账目,帮助李勇虎一起把公司经营起来。张守希说,“这些想法都没实现。”2011年年底,大家发现树已被公司砍光了,维权委员会就解散了,“从此以后再没见过李勇虎,2012年后连电话都不接。”
2013年1月,张守希就用材林的相关事宜,向北京通州区人民法院起诉聚隆迪公司。7月18日,通州区人民法院下达民事判决书,判决原告张守希胜诉,“被告北京聚隆迪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给付原告货款2437500元。”但几个月过去了,钱还是拿不到,因为他连李勇虎在哪儿都不知道。
和张守希打官司不同,马洁等人则选择了组团维权。两年来,他们找聚隆迪公司维权的次数数也数不清了。据投资者称,这几年聚隆迪换了四五个办公地点,最终落脚在了方庄这里。但方庄其实也只是一个客服部,一个没有牌子的办公地点。
2013年8月7日,马洁当着记者的面,给东城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拨通电话咨询案件进展。该大队李警官证实案件已立案,正在跟进调查中。李警官透露,李勇虎已失踪,目前已有几百人报案,涉及金额超过一个亿。
知情人爆料:李勇虎资产已转至国外
2013年8月11日,记者联系到一位韩先生,他曾在北京永乐天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裁。据韩先生说,当时是李勇虎出面招聘安排他到永乐天地。他向记者爆料,永乐天地也是李勇虎注册的公司。
韩先生2012年2月份入职永乐天地公司,半年后离职。他称,李勇虎经营这些公司一贯采用三部曲:租用一块地作为幌子,然后以高回报诱惑市民投资;非常注重表面文章,给投资人画大饼,并不时给一些小恩惠,让投资人尝到甜头;招纳一批团队,包括不断更换的律师团队,帮助其实现吸引人投资的目的。后来他手法也变得更加隐秘,新成立的公司他不再担任法定代表人,而在背后实际控制。“现在通州永乐店的‘耕读人家,对外宣称是庄园,其实就剩下一片租来的空地了,树木几乎被砍光,现在那里没有其他赚钱项目。”
在2013年4月份的媒体报道中,聚隆迪财务人员承认,李勇虎当初收了投资人上亿元,但如今财务账户中却是空的。韩先生向记者透露,李勇虎的资产已转移至澳大利亚,“他妹妹带着他女儿在那边。”
律师说法:聚隆迪涉嫌合同诈骗
北京盛堂律师事务所主任盛乃龙律师认为,通过相关资料分析,本案不属于简单的民事纠纷,而更像是诈骗罪或者合同诈骗罪。
本案中,聚隆迪李某使用了相对高级的手法,那就是与投资者签订《购置林地合同》,其行为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合同诈骗罪之规定。盛乃龙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合同诈骗罪的客观表现形式有五种:其中就包括“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方法,诈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盛律师还认为,找人投资时,聚隆迪公司还采用拉人头方式,该行为也构成非法传销。
当然,北京聚隆迪李某等行为到底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最终应当以司法机关依法认定为准。但作为广大投资者,如何尽快稳妥地拿回所谓“投资款”才是最关心的。盛律师建议他们,可以选择民事协商、民事诉讼和刑事报案这3个主要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