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严三实”成为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
王京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新要求。作风建设永无止境,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三严三实”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让“三严三实”成为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
“三严”彰显出“为政之本”,对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打造良好公众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宗旨观念,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严以修身,就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加强作风建设,就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远大理想,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修心炼己、正己达人,做到政治坚定、道德高尚、素质过硬,时刻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不断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时时自我反省体察,防止价值观扭曲,始终坚守道德阵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要时刻约束自身言行,勤于修身,勤政廉洁,以公正立信,以无私树威,以务实兴业,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担当起带领群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
严以用权,就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定、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作为党员干部,要以诚信为本、以正直为贵、以宽厚为德,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用权、慎用权,严格依法循规地行使权力,把权力放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和广大民众的监督,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办好事,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落实到每次权力的使用上;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让权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严以律己,就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警惕,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守为官之德,固守精神家园,保持灵魂的高尚和纯洁;在政治纪律上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内各项规章制度,自觉运用好手中权力,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的义务,而没有谋私利的权力;要牢记“两个务必”,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顶得住压力,常怀公仆之心,不为金钱所惑、不为名利所诱、不为情义所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一个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好干部。
“三实”是对习近平同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进一步阐释,要求党员干部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去追求不掺水分的工作实绩,实际行动去赢取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谋事要实,就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思路、计划、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党员干部要做名副其实的实干家,就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坚决杜绝以往决策时拍脑袋、推进时拍胸脯、失败时拍屁股走人的错误行为,更要坚决制止一心只为出政绩、出形象,既不符合实际又不符合客观规律的错误做法;要坚持科学发展,深入一线调研,结合地方实际,找准工作重点,把工作精力集中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最管用的地方、最见实效的地方。要扑下身子,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将好事干好,将实事干实;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多做调查、多做研究、多访民情、多听民声,讲实话、办实事、抓落实、求实效,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把民之所需、民之所欲、民之所困作为我们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创业要实,就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勇于直面矛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不回避,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想办法、找措施,努力化解矛盾;要善于解决问题,扑下身子到群众生产、生活中去办实事、解难事、破难题,在一田一路一桥间问计于百姓、服务于百姓。古人讲:“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就要有真抓实干的精神,自觉珍惜干事创业的机会,认真用好干事创业的平台,努力为党和人民干好事、干实事。不仅要利用现有条件干事,更要创造条件干事,争当创新的表率、发展的表率、敢于担当的表率。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必须把“创业要实”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做人要实,就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重视小事,留心小处,以严格的党性要求自己,以所肩负的重任鞭策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要破除私心杂念、摆脱名利枷锁,凡事实事求是,对群众、领导说真话、说实话,不隐恶、不饰非,不溜须拍马、不夸大政绩、不贪图名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官,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以“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工作成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党员干部要成为公道正派人士,必先正其身,把好“欲望关”,对金钱、权力、美色等外在诱惑增强“免疫力”,还要规范其言行,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不该办的不办。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把德作为“硬杠杠”,以优良务实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为深化改革聚精神、汇合力。
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常态化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深刻含义,贯彻落实好“三严三实”的具体要求,让“三严三实”成为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
作者:中共山东省临沭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编/张立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