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极致思维”沈建平:马云点赞的“最潮猪倌”

点击:0时间:2018-09-06 21:46:13

王玉琴

猪圈是个又脏又臭的地方,而在他的猪圈旁,欧洲人却能喝着咖啡谈笑风生;马云、马化腾等大佬品尝了他家的猪肉,纷纷点赞;2016年杭州G20峰会,习近平、奥巴马等国家领导人晚宴,猪肉也由他提供。他的生态循环养殖理念及欧洲庄园式管理方式,令人脑洞大开,甚至登上世界顶级的美国《科学》杂志———

200万元年薪请来“洋顾问”

沈建平出生于浙江桐乡市湘溪村,这里距乌镇不远。他18岁开始养鸡,后来又做饲料,一干25年。其间,他也有过困惑:饲料生意有瓶颈,若想让生意规模指数级扩大,难如登天。

2012年,沈建平被人撺掇去了趟欧洲,看看洋人怎么搞。在荷兰,有个几十年前建起的猪场,花木掩映,像个花 园。在这里,他遇见一位正读大学的小姑娘,一个人养300多头母猪,猪圈干干净净,大家坐在猪圈旁喝咖啡,一点异味都没有。这让沈建平挺震撼。

吃着小姑娘饲养的猪肉———“生吃的,切成片,像吃生鱼片一样”,沈建平动了心:“在中国,谁家的猪肉能生吃?”他看到了中国市场的“痛点”:由于饲料里普遍超量添加抗生素类药物及激素等,导致孩子抵抗力差、性早熟、肥胖等问题。人们忧心于食品安全,都希望能吃上安全、健康的猪肉。

他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我也要这样养猪,让中国孩子吃上没有激素和重金属的绿色猪肉。”

按说养猪对沈建平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想赶上荷兰小姑娘的水平,那就难了。按照欧洲标准,尤其是比利时和荷兰,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剂,严格限制甚至禁止养殖业使用。但在中国,不使用这些化学物质,就意味着生猪易患病、死亡率高、生长周期长、体重不达标、毛色不好看……总之,养不活,卖不好。

最初,沈建平想当然地以为,不用抗生素就是“欧洲标准”了。他看书、查资料,甚至自学获得了中国农业大学远程学位。但第一个冬天,超过1000头猪就死于一种最为常见的病毒,占整个猪场的60%,场面震撼。沈建平知道自己错了,却不知错在哪里。于是,他决定先找个“对的人”。

經由一位华侨朋友,沈建平认识了比利时饲料协会前主席马克·胡恩———另一位做事顶真的“死磕派”。他砸出1000万元———以200万元年薪,聘请马克来猪场当5年顾问。马克出身荷兰养殖世家,家族从业历史逾600年。他告诉沈建平:你养猪的逻辑不对,要先回归“猪的本质”。

什么是“猪的本质”?住得好,吃得好,喝得好,心情好……和人差不多。沈建平的猪场叫嘉华牧场,饲料公司叫华腾饲料,两项业务同时进行,隶属他的华腾牧业集团。

嘉华牧场先引入欧洲庄园的运营模式。牧场在洲泉镇郊区,占地130亩(约86000多平方米),但养殖区和管理区总共只有7800平方米,仅占9%。牧场东北两面临水,四周树木掩映,距离最近农舍800米以上。按规划,未来庄园将更多承担休闲观光的职责。

饲料不添加化学物质,还要保证猪的营养充足、生长周期短等,不是容易的事。普通饲料调制配方不过半小时,马克为嘉华牧场研发配方,却花了一年多时间。他跑遍浙江嘉兴、衢州等养猪重镇,采集疾病、水质、土壤等相关数据。最终拿出的配方,光原料就达100多种,而且每一种都必须保证品质。

品控的过程耗资不菲。仅仅为了确定每种原料都优质,沈建平就花了60多万元检测费。“比如大麦,国内没有找到合适的产地,就到澳大利亚采购,成本一下子上浮30%;玉米只能到东北购买。”

潮酷猪生活,登上美国《科学》杂志

饲料里如果重金属含量超标,猪肉品质不好,猪粪也会造成土壤板结,为此,华腾饲料的重金属含量控制到仅为国标的十分之一;添加抗生素有害食品安全,沈建平要求饲料中禁用抗生素,猪的疾病防治改用疫苗、微生物制剂和乳酸杆菌……

有了好的饲料,引进了丹麦优质猪种,沈建平又在改善猪的起居环境上动起心思。母猪、成年猪和猪仔住在不同猪舍。猪仔房间配置玩具球,球的材质、颜色、大小等,根据小猪喜好量身订制;母猪猪舍定期冲洗,水质纯净、水温恒定;成年猪猪舍有音乐,保证生猪心情愉悦……

沈建平还从欧洲引进高品质原种猪繁殖后代。在上百头血统纯正的“洋贵族”种公猪中,畜牧专家又从增重速度最快、脂肪厚度最薄、瘦肉最多的种公猪里,选出一头“猪王”。它担负着改良整个养猪场种群的任务,享受着总统级别的待遇。

在这座智能化养猪场中,“猪王”的“王宫”设计标准最高,堪称“五星级”,它的外墙即可以过滤掉空气当中99.99%的微尘。这栋猪舍里共养了100头种猪,一头猪一个栏,睡的都是单身公寓;“猪王”住的却是宽敞舒适的大套房,里面还带着地暖,富丽堂皇得像小宫殿。室内除装有空调设备外,还经常可以听到《蓝色多瑙河》之类的钢琴曲。“猪王”的伙食也十分考究,除了高蛋白精饲料外,每天还要吃2个鸡蛋、5个苹果和3根香蕉,用以补充维生素等营养。

“猪王”的日常生活则由畜牧专业的女大学毕业生专门照顾,每天都要给它做几次保健按摩。

有趣的是,在养母猪的地方,体格高大健壮的“猪王”有时还被安排住进一个独立的“行宫”,这个“行宫”就是母猪和公猪相亲的地方。母猪发情时,就会到这儿来寻找公猪。母猪头上戴有电子耳标,养猪场的电脑可以随时监控到,“行宫”附近有专门的试情电子监控设备,通过这种设备即可判断母猪能否接受配种,成功率高达95%以上。这既为养猪场节省了劳力,也为“猪王”节省了不少体力,提高了“猪王”繁殖后代的效率。

物联网技术嫁接养猪,可以变得更安全、更高效。沈建平打开手机,登录管理系统,屏幕上马上就出现养猪场内各个猪舍的画面,有的小猪在欢快地玩耍,有的在埋头喝水,还有的呼呼大睡,他能看到每一头猪的一举一动。

他又切换了一个页面,这个页面有很多线条和数据,分别显示每个猪舍内的实时温度、湿度、氨气和水压状况,当猪舍内的这些指标发生异常时,页面会发出警报和提醒。利用这个系统,动动手指就能给猪喂吃的、喝的,帮猪舍换空气等等,不论是坐在办公室还是在外面游山玩水,都可以养好猪。endprint

猪场离公司有段距离,沈建平不可能经常去猪场检查,但是通过手机,他随时随地能查看猪场的动向。一天清晨,沈建平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看了看养猪场的情况,发现有两个猪舍的氨气过高,页面已经发出提醒警报,另外一个小猪猪舍的温度偏低,那些小猪为了取暖,抱在一起堆成了一座小山。“怎么搞的,饲养员在干嘛?”沈建平立马起床开车去了养猪场。

养猪场主管郁海明立刻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天气变化得太快,一下子冷了,有些猪舍的保暖和通风措施没有及时跟上,有一些疏漏。”

从源头控制品质的猪肉,肉质紧密,保水性好,色泽粉红鲜亮,深得“吃货”们的心。但在“死磕型”创客眼里,卖相好还不是真的好,品质好得用科学数据来说话。沈建平每个月花费1万多元,把猪肉产品送到专业的pony谱尼测试集团去检测,据此不断升级养殖方式,优化猪肉品质。

猪肝最容易富集重金属,汞、镉、砷、铬、铅、氟等都易超标,不少猪场根本不会拿去检测。沈建平却偏偏要去检测。2014年7月,猪肝中检出氟含量每公斤2.2毫克,尽管按每公斤6毫克的国家标准已经达标,但沈建平的执拗,连公司内部员工都有点吃不消:“我们的要求不是‘达标,而是为零!”为了这个“氟”,沈建平和马克一起上溯源头、查找原因、改进工艺,把猪的饮用水升级为三道过滤酸化水,最终,在2015年1月14日的检测报告中,猪肝“氟含量”一栏终于明明白白写著三个字:未检出。

这样极致的养猪模式,也引起了世界顶级的《科学》杂志关注。2015年5月,美国《科学》刊文,专门介绍华腾牧业的先进做法,称其“显著减少了猪粪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数量,从而降低了污染土壤和附近水源的风险”。

马云点赞,极品肉端上杭州G20餐桌

猪的“本质”回归了,肉质非常好,不用放调料烹饪,这种肉就是放在水里清炖,吃起来也鲜香无比,完全没有普通猪肉那种腥臊味,而且很有嚼头,像牛肉。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桐乡市乌镇举行。其间,马云、马化腾等大佬品尝沈建平提供的这种极品肉后颇感惊讶,并纷纷点赞。

沈建平不是互联网土著,却用“死磕”劲头养出了互联网思维的猪,这让马云很感兴趣。后来他带一帮朋友去参观,发现“洋顾问”马克·胡恩和几名年轻助手休息时,竟在猪圈旁的树下喝起了咖啡,而且谈笑风生。他过去打招呼,发现这里确实没有一丝异味,空气中反倒飘着诱人的咖啡香。

在交谈中马云了解到,沈建平以极致思维来养猪,连处理猪粪环节都是下了大功夫的。猪舍的地板是镂空隔板,猪粪直接排入隔板下的集粪池,进行预发酵和干湿分离,水进入污水处理池进行三级处理,干物质则再发酵,制作炭肥。

沈建平还从中国林业局下设一研究机所找了个生物炭技术,可以把猪粪处理成生物炭和生物棉。用生物棉做成的花盆不但廉价,保湿效果比一般花盆高3~5倍,还自带丰富有机质。江浙多花卉大户,猪粪花盆很快风靡。

最麻烦的是尿液处理。其实,养猪场污染多半是由于尿液处理不当。一开始,有人建议建个大窖池,用稻草和砂石过滤。但这种方法唯一奏效之处,在于雨水冲淡尿液,从而达到排污标准。沈建平甚至尝试过本被啤酒厂用来处理大麦杂质的碟式分离法,但效果并不好。

最终,中国城市环境研究所的一位教授找到解决方案:一种能够沉淀尿液杂质的絮凝剂。只要在尿液池中混入一定比例的絮凝剂,充分搅拌后,尿液中可被循环利用的氨、氮等,会沉淀成固状物,膜分离后浓缩成液肥,既便宜又是上等有机肥料。而经过几道沉淀、膜分离、过滤后,原本颜色黯黑的尿液污水,竟成了能冲刷猪舍的清水;然后再喷洒从植物中提取的消毒除臭剂,猪舍就没了异味。这种技术,连《科学》杂志都很欣赏。

“猜猜,这是什么?”沈建平拿出一个玻璃罐晃了晃,神秘兮兮地问。罐里的深褐色圆颗粒匀净、干爽,闻起来还有点焦香味。马云身边的一位大佬随口说:“咖啡?”听到这个答案,沈建平笑着揭开谜底:“这是用猪粪制作的炭肥。”

别小看这炭肥,在他眼里又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这个用作花卉基肥特别好!”沈建平说,把猪粪做成炭绵基质土,不含重金属、没有抗生素、保水性好,现代城市家庭用来种有机蔬菜、立体绿化,1个月不用浇水。

在不久前举行的上海国际花卉园艺展上,沈建平带着他们生产的炭肥首次亮相,就引起媒体关注。他计划将这种炭肥量产后推向市场。

在华腾牧场内,已经用这种炭肥到处种满了花草树木。沈建平始终有这样一个浪漫的梦想,在中国也要把猪场建得像花园一样美。或许,已不能称之为梦,因为他的猪场花园里已经可以喝茶品咖啡,而有机餐厅、有机产品超市和欧洲标准养猪科技馆也已经打桩开建……

2016年杭州G20峰会,习近平、奥巴马等国家领导人晚宴,猪肉也由沈建平提供。当时,国内有多家实力雄厚的供货商参与竞标,一片小小的猪肉要检测60多个指标,沈建平的猪肉有50多个不是“合格”,而直接是“未检出”,也就是零残留!在场的好多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沈建平给猪肉品牌起名“桐香”,比普通猪肉贵3倍,猪肝则贵10倍。直营店铺只开在繁华商圈、高端住宅和写字楼片区。2016年出栏一万头猪的嘉华牧场,净利润就有几千万元。

2017年2月,覆盖北京市场和上海市场的两个新牧场正在筹建。该踩的坑,沈建平已经花钱踩过。技术成熟、模式理顺,新牧场预计3年就能拿回投入。

其实沈建平最在意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通过自己的示范引导大家如何养好猪。“嘉华模式”一旦在全国得到复制,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难以估量。

(责编 孙礼勇)endprint

标签: 猪舍 猪肉 猪场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