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

点击:0时间:2019-03-30 07:53:50

王军伟++吴小康++徐海涛

导读:在当前流动社会的影响下,留守儿童群体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广泛存在,其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记者调研了解到,亲情缺失让留守儿童成为“精神孤独的长跑者”,他们承受着来自家庭、学业、生活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忍受着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孤单、无助乃至痛苦,度过难以言表的留守时光。

“父母”是孩子内心最敏感的字眼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渔洞小学,从县城出发需要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才能到达。周边的村庄因地处山区、经济收入有限,很多学生的父母不得不外出务工。

“我们现在共有289名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渔洞小学罗校长说,目前学校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父母常年不在家,一些孩子甚至几年都见不到父母。

“弟弟今年上二年级,在学校里基本都是我帮着照顾,帮他洗碗、洗衣服。每次来学校之前,都是我收拾好东西再带到学校。”聊起学校里的生活,11岁的小云(化名)向记者倾诉自己的烦心事,“弟弟很顽皮,每次玩耍都会把衣服弄得很脏,说他也不听。”小云说,“希望弟弟能懂事一点,这样我也可以省心,因为爸爸妈妈都不在家。”

聊起父母后,小云突然流起泪来。据学校老师介绍,和小云一样,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父母”是敏感的字眼,也是孩子幼小心灵里最不愿被触碰的话题。“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旦听到有人聊起和父母相关的话题,他们总躲到一边不愿意讲话。”

父母离异后,小玲(化名)一直跟随爸爸生活。她告诉记者:“我喜欢画画,画爸爸妈妈,画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我戴的项链,也是妈妈给我买的,一直戴着。”话语间,小玲不时抚摸着手掌上的一道伤口。“这是之前我不小心弄伤的,当时很疼很疼,那一刻我想,要是有爸妈照顾我就好了。”

“在农村贫困地区,相当一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不少人从小就住校。在人生旅途中,他们是一群精神孤独的长跑者,他们有很多困惑,却没人可以交流;他们渴望亲情,却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长期在中国西部山区任教,并编著《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书的教师杨元松说。

四大心理问题突出

记者调研发现,由于精神上缺少关心,留守儿童情感上常常处于“饥饿”状态。不少留守儿童表现出明显的孤独、内向、敏感、逆反等状态。

——长期留守带来内心孤独。

记者在广西西部大石山区采访发现,一些留守儿童比较内向,见到记者后远远地站在墙边盯着看,不愿意交流。“他们有的也不怎么和老师说话,即使老师主动关心询问,他们也不愿意把心里话讲出来。”在广西田阳县乡村小学任教的谭老师说,有的孩子会有“爸妈不要自己”或“爸妈不喜欢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虽然会和父母电话联络,但是通话时也不愿向父母袒露自己遭遇的不开心事。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旭东等专家指出,自我接纳、情绪、人际交往等社会性发展问题,是少年儿童整个人生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社会性发展出现问题的人,往往身心健康受到明显伤害,甚至严重影响其道德发展。

——家庭压力带来心理负担。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对全国7200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82.7%的留守儿童经常或有时做家务,50.8%的留守儿童自己洗衣做饭,30%的留守儿童在家需要照顾弟妹,13.1%的留守儿童需要照顾长辈。

张旭东表示,农村留守儿童干家务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里面有些是迫于生活的无奈,有些是过早体会到大人的艰辛而主动分担家庭责任。“其中,女孩一般比同龄男孩成熟,更懂得家人的艰辛,内心也更为敏感和脆弱。”

——意外伤害、校园暴力、性侵等带来心理创伤。

来自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的研究显示,中国平均每年有近5万名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留守儿童是其中主要受害群体。

此外,校园暴力以及性侵等问题,也会给留守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前段时间就发生一起孩子担心被打而不愿返校的情况。”都安瑶族自治县一所乡镇中学的一名老师说。

——缺乏亲情沟通和有效引导出现逆反心理。

专家认为,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家庭教育缺失、亲情沟通较少的成长环境中,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有的会出现逆反心理,甚至产生攻击、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加之受手机、网络游戏等不健康内容影响,一些留守儿童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多种关爱短板有待补齐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凸显了家庭、社会、学校等关爱体系不到位的问题。

家庭教育主体缺失。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研时发现,留守儿童父母责任意识薄弱,不重视履行管教职责,造成家庭教育主体移位。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监护。一些外出务工的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和提醒,有的父母甚至连生活费都不管。而隔代的监护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有的还体弱多病,很难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因为缺乏亲情关怀,一些女孩子来例假了都不知道怎么处理,就用脏的棉被擦一下,非常不卫生。可是我们学校都是男老师,也没法教她们生理知识。”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龙齐完全小学支教的志愿者侯城亮说。

学校监管仍有不足。当前,不少贫困地区都设立寄宿制学校,这为留守儿童提供了监护,但部分寄宿制学校人力物力短板突出。一些寄宿制学校只得外聘附近村民、返聘退休教师,或者让学校老师轮流当值。有的老师既是班主任、科任老师,又是宿舍管理员、生活老师,“三头六臂都不够用”。

社会关爱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多居住在交通、生活不便的地区。对于专业社会工作者而言,因受项目委托,被学校、社工机构派驻到当地开展留守儿童社会工作,项目一旦结束,大多数人也就随之离开。有的社工机构虽然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立社工站,但社工数量较少,流动性较大。

此外,农村儿童校外活动阵地覆盖率低。据统计,广西现有村委会14359个,但三分之二以上没有儿童校外活动阵地。部分乡村虽有活动阵地,但配套设施比较简陋,留守儿童在闲暇时间与伙伴玩耍和交流机会少,乐群性受到影响。

让更多关爱的阳光照进孩子精神世界

基层教师及专家表示,在逐步完善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的教室、宿舍、食堂等学习生活硬件的同时,更应增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通过建立健全心理关爱服务政策、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和农民工父母心理指导、加大社会工作者和教师心理培训投入力度等举措,让更多关爱的阳光照进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

“目前,我们已提出并开展在留守儿童较多的村、屯,建设儿童家园工作。在儿童家园,通过组建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知心姐姐等队伍,开展爱心陪伴等关护活动,效果较好。”广西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提倡儿童家园建设,广西已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女童身心健康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今后,各地相关部门将整合资源,逐步加强留守儿童心理服务。

多位基层教育工作者呼吁,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的宣传教育工作,对监护人开展有效的培训,提高父母及监护人家庭教育水平,强化父母的责任。

“不少研究表明,母爱是孩子身心和情绪健康发展的基础。缺乏母爱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在情绪方面呈现偏异和障碍。”一位受访人士表示,在强化父母责任的同时,还可探索开展“产业到家、留住妈妈”工程,发挥农村妇女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生力军作用,让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专家建议,一方面,要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使其能安居乐业;另一方面,为农村教师提供一定的心理指导和综合素质培训,建立一支“专职为指导、兼职为主体”的农村寄宿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队伍。

张旭东等专家还建议,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机制,加大留守儿童社会工作采购力度,特别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源、资金上给予优先和适度倾斜。同时,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探索在农村社区组建一支由政府部门、妇联、共青团、村委会等组织工作人员和留守儿童教师组成的社工队伍,为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据《半月谈内部版》)

延伸阅读: “爱心爸爸妈妈团”让留守儿童的内心更有力量

“姐姐,你们终于又来看我们了,我好想你。”2015年12月3日,在湖南怀化的梨溪口学校,小洪高兴地向她的“爱心妈妈”蒋叶子跑过去。而另一个叫平平的孩子,也和与他结对的“爱心爸爸”张德鸣欣喜重逢。

蒋叶子和张德鸣,都是国家电网怀化供电公司“爱心爸爸妈妈团”的成员,和梨溪口学校的孩子们结缘于2011年。

2011年冬季的一天,供电公司团委的志愿者,乘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了将近3个小时,来到留守儿童小丹家,为她带来了由社会捐助的奖学金。当时正在读四年级的小丹身材瘦小,衣衫褴褛。她是被领养的孩子,被领养后不久,妈妈便抛下她离家而去,她由双目失明的爸爸和70多岁的爷爷奶奶抚养。所幸年幼的小丹十分争气,每个学期都是年级第一名。

同行的梨溪口学校校长杨建东介绍,梨溪口学校共有学生317名,80%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分布在1~6年级的9个班里,由28名教师负责他们的日常教学和生活。回到单位后,经过商量,志愿者一致同意对小丹所在的梨溪口小学开展帮扶活动,成立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妈妈团”,手拉手结对子,一对一送关爱,为留守、贫困儿童再安一个“家”。

“爱心爸爸妈妈团”成立5年,队伍逐渐扩大,已经有30名像蒋叶子和张德鸣这样的志愿者,与学校30名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结为“一对一”帮扶对象。公司的志愿者们,累计为学校捐赠图书1000多册、教学电脑10台、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200多套、学费和生活费16万元,大大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条件。

除了物质上的帮扶,“爱心爸爸妈妈团”中有才艺的志愿者,组成了一支编外教师团队,每个月定期在课外为孩子们办第二课堂。口才好的负责传授安全知识,有文艺才能的教孩子们唱歌、跳舞,会画画的带着他们画出自己内心的世界。一边传授知识,一边陪他们成长。

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也是爱心“爸爸妈妈”要做的事。平时沉默的小银,有一次上课时,因为和其他孩子说起远在他乡的父母,突然哭得停不下来。小涛也在此期间,也因为思念很久不见的妈妈哭了好几次。在“爱心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做的一个“梦想树上寄梦想”的游戏中,小涛用稚嫩的字体一笔一画写下:“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童年。”2015年8月,“爱心爸爸妈妈团”的成员将6名贫困、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中,公司还邀请国家电网湖南管理培训中心诊疗团队,为这6个孩子做了免费体检,让这些孩子的心灵体验到了社会关爱的温暖。

梨溪口的孩子们平时都习惯用方言交流,因此,普遍对上英语课发怵。与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小洪最喜欢的课程就是英语,每天回家后都会再花时间看英语课文、背单词。但是对于月收入只有数百元的小洪家来说,用电是一件奢侈的事。蒋叶子第一次来到小洪家中时,发现她家穷得连一盏灯都没有。

“我平时都是点蜡烛看书。家里没有灯,天一黑,爸爸妈妈就睡了。”小洪告诉自己的“爱心妈妈”蒋叶子。

当时小洪马上就要升入初中,蒋叶子将情况反映给公司,公司马上安排党员服务队上门为小洪家里免费安装了线路、开关和节能电灯。

2015年暑假,小洪和其他5名孩子一样,也来到了自己的“爱心妈妈”家中。得知小洪从未过生日,蒋叶子特地买来了制作蛋糕的材料,和她一同做了个生日蛋糕,并邀请了5个小朋友和她一起过生日。梨溪口学校校长杨建东说,小洪当初在学校的成绩并不理想,全班37人,她只能排在20名左右。自从和“爱心爸爸妈妈”们接触后,她的精神状态较之前有了明显改善,性格变得更加活泼,成绩直线上升,现在已顺利升入学校初中部。

在一位以私人名义捐助3万元、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爱心爸爸妈妈团”成员看来,帮扶的过程就像一束光去拥抱另一束光,“我们想让这些孩子的内心更有力量”。

(据《中国青年报》/雨眠、洪克非/文/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标签: 儿童 孩子 妈妈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