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收藏唐卡,一种修为

点击:0时间:2019-01-25 11:46:43

沈嘉禄

唐卡收藏家朱佩俊

坐在我面前的朱佩俊,外表俊朗斯文,气质儒雅,这可能得益于长期的修为。他在上海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每年总要抽出时间,与朋友进入人烟罕见的藏区进行扶贫帮困,借助寺院办学,使周边数十公里内的牧区孩子,集中有一个固定的场所完成基础学业。同时,他很早就收藏、研究唐卡,2013年策展《无形》觉囊宫廷唐卡展。前不久在北京也举办了一个更大规模的唐卡展。

2014年11月26日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一件巨幅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经过场内外激烈竞投,以3.48亿港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中国艺术品在所有国际拍卖行的最高纪录。而买主就是上海的收藏家刘益谦先生,而且因为他对媒体的表态,还形成一个热词“任性”。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牛皮或麻布为基材,用矿物颜料描绘,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此外还有堆绣唐卡、织锦唐卡、缂丝唐卡甚至珍珠串缀而成的唐卡以及皮革唐卡。唐卡可以由信众随身携带,飘游四方,随时随地供奉,所以唐卡也被称作“随身佛”,一幅唐卡就是一座移动的寺庙,唐卡悬挂的地方就是修行人的终生道场。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的作品。

长期以来,出于对藏传密教的偏见,同时也受限于文献资料的匮乏,我们对藏传密教于明代中国传播的历史所知甚少。今天,明清时期的汉藏佛教艺术品得以再次发现,大量明清汉译藏传密教文献也有了很多出版物,与藏传佛学相关的文物古玩就得到关注。事实上在十多年前,已经有一批敏感的收藏家在悄悄寻找有年份、品相好的唐卡了,只是市场上没有露面罢了。更早一点,是外国人在收藏,国内收藏家喝的是二道汤。但国内收藏家有实力,有感情,所以是唐卡市场行情升温的主要推手。

如果我们从单纯的艺术角度来欣赏的唐卡有哪些特殊的工艺和美学价值?朱佩俊对我解释道: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在以前,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画唐卡的,它的画师一般有特定的身份,来自特定的家族,并且有有序的传承过程。画师将绘制唐卡视作一种修行,其过程非常神圣,态度极其虔诚。

唐卡制作所使用的材料非常珍贵,画师要用最明亮的色彩描绘神圣庄严的国土,所以采用的颜料有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

唐卡当然是作为宗教画的存在,但实际上唐卡的题材包罗万象,有宗教画、传记画、历史画、反映生活习俗的风俗画,也有反映天文历算和藏医藏药、人体解剖图的科学画等等,故被人们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

据有关方面梳理,刘益谦拍得的巨幅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1994年6月2日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是101.45万美元;进入新世纪后的2002年4月29日香港佳士得春拍上,成交价为3087.41万港元;然后是今年的香港佳士得秋拍,成交价加佣金为3.484亿港元,几乎是2002年成交价的十倍。

2014年年底在北京皇城艺术馆举办的唐卡展

据朱先生说:这件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其流传脉络富有传奇性。永乐皇帝通过非正常手段坐上龙椅后,为了表示自己继承皇位的正统性,采取了一系争取士人、官僚阶层以及民众信服的举措,比如郑和下西洋、编纂《永乐大典》等,其中也包括加强与西藏宗教领袖的联系。这幅刺绣唐卡就是在这个时候制作的,然后送到西藏,帮助当地宗教领袖加强对藏区的控制,同时也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许多年后,藏区宗教领袖将此送给锡金。锡金曾经是中国的领土,从7世纪到1890年的1200多年里均属于西藏的领地。

但到了19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1887年,英军强占锡金;1890年,锡金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50年12月5日,印度与锡金签订了《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锡金沦为印度的“保护国”。1940年,锡金法王札西南嘉将这幅唐卡送给一位英国友人,有史学家认为此举是希望英国人出面阻止锡金被印度吞并。再后来,这幅唐卡就流入市场,四海漂泊,现在终于回到了中国。

朱佩俊强调,这幅唐卡的珍稀性是不容置疑的,同类大型唐卡一般都集中在藏区的寺庙里,保存完好,极少外流,宗教人士将唐卡视作比生命更宝贵的圣物。与这幅唐卡相似的刺绣品在大昭寺就有,尺幅一样,内容一样,都属于内廷供奉。这样的唐卡制作起来肯定要倾国之力,召集最好的工匠,使用最珍贵的材料,耗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制作完成后,皇帝要派人马送到藏区,藏地宗教领袖也要派人到途中迎接,这套礼仪必不可少。所以文物本身的价值是无法估算的。

特别是在2006年,唐卡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之后,价格逐年上涨。根据拍卖纪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唐卡的最高拍卖价格就上涨了1000多倍。但与国外市场相比,国内的成交价格还是偏低的,唐卡仍属于小众收藏。

在收藏市场,唐卡的赝品也由此浮出水面。对此,朱佩俊寓目多多,他谨慎地提醒收藏爱好者要注意两点:“收藏老唐卡主要看两点,一是年份,二是品相。老唐卡经过岁月的浸染,布基会变得很柔软,矿物颜料中的较粗颗粒会掉落,留下的都是幼细颗粒,并有风化感,也会结起一层层皮壳,这在放大镜下看得很清楚。另外布基也是鉴别真伪的一个因素,老的麻布是手工织的,新织的麻布是用机器织的,粗细及上色前的上胶工艺都不一样。而做旧的唐卡,布基较生硬,还会有一种烟熏过的刺鼻味道。”

最主要的是,做旧的唐卡追求的是商业利润,时间上就缩短了,画工就不如从前精细。真正将绘制唐卡当做修行的画师排斥任何功利考虑,制作过程非常从容,涂浆打磨及防霉等工序就要好几个月,那么一幅唐卡至少需要三至五年才能完成,所以人物形象庄严生动,每个细节都经得起细察。巨幅的唐卡制作起来更加难,绷架就要超大的,也可能数位画工通力合作,画风要保持一致,很难。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