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本里的国家意志

点击:0时间:2018-08-26 16:38:03

黄维

7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宣布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国家教材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担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成立这一机构,之前曾有与教材相关的专家委员会,但未上升到国家层面。

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生活的相对开放,教材编写开始呈现出丰富的样态,不仅各地有了自编教材,不少来自民间的课本、读本也让人眼前一亮。比如钱理群等一批人文学者编辑的《新语文读本》,就流布甚广,多有好评。

不过,正因为教材涉及学科领域众多、编订主体也十分繁杂,加之这一领域往往会带来丰厚的利益,由此也产生了不少争议。特别是人文学科,更是聚讼纷纷,莫衷一是。尽管争议的焦点各不同,诉诸目标不尽一致,客观上却加剧了公众认知的混乱。此番国家教材委横空出世,或可定争止纷、归于有序。

教材是经国济民的大事、要事。一部教材能不能在当下立得住,并无愧于家国历史、文化传承,成为滋养一代代国民的心灵读本,并不轻松。成立国家层面的教材委,也是一种顶层设计,体现了国家对这一领域的重视。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教材委员会主任刘延东强调,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教材体现国家意志。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梳理和透视这60多年中小学教材变迁发现,我国社会价值的快速变迁,一一映射在语文教材中,历历可数。

如今,中国越来越繁荣富强,中国人对自己的母语,才有了从容审視的机会。无论“苏式”标准、“西式”标准,都要服务于中华民族的福祉。或许,这是国家教材委员会的初衷之一。

标签: 教材 国家 这一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