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岁战士为救群众牺牲好战友替烈士尽孝20年

点击:0时间:2018-08-26 14:37:03

丁玉宝+++董军

引 子

1997年9月28日,海军某试验船大队年仅19岁的列兵刘继强,在一次抢救落水群众时英勇牺牲,上级为他追记一等功,并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刘继强的父母生活在吉林省桦甸市农村,家中男孩就他一个。正当两位老人沉浸在无尽的丧子之痛时,刘继强的同年兵战友廖良开主动认下他们为“爹娘”,答应为他们养老送终。对此,当时我们在军地新闻媒体作过显著的报道。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几年后,廖良开退伍回到重庆开县老家。一个西南、一个东北,天遥地远,谁都认为小廖认亲的故事将到此为止。不曾想到,20年过去了,重情重义的廖良开至今还在替烈士尽孝……

“我叫了整整20年的妈妈走了,现在赶去吉林桦甸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2017年7月27日,廖良开在中发布的这么一条消息让我们愕然:难道他真的兑现了当初的诺言,一直在照顾着烈士刘继强的父母?

这是一条天遥地远的“奔丧”之路。为赶时间,廖良开从成都坐飞机赶到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又从龙嘉坐动车到吉林市,后又换乘汽车辗转到了桦甸烈士家中,祭拜老人,为老人守灵,几天几夜都没合眼。

“一朝为兵,终生是兵”。这段时间里,廖良开践行一名士兵的诺言,20年来悉心照顾烈士父母的故事渐渐浮出水面。

牺 牲

廖良开和刘继强同是1996年10月入伍,同在青岛海军的一个训练基地参加新兵军政训练,并一起学习了半年的舰艇专业,又一起被分配到了葫芦岛海军某试验船大队。

廖良开因为字写得好,又喜欢写写画画,被挑到勤务连当了文书,刘继强在舰上干操舵兵。两人虽然岗位不同,性格迥异,但友谊十分深厚,像亲兄弟一般。廖良开经常利用去各舰送书报的机会,给刘继强带一些书,找他聊天。两人相约以后一起考军校。

刘继强家境不好,性格内向。有一次,他跟廖良开聊天,嗫嚅着说:“小廖,你对我这么好,我都没钱请你吃顿饭,那几十块的津贴费我还得寄给母亲看病。”廖良开哈哈一笑,说:“咱俩彼此彼此,我家也穷得很哪。不过我有时还能得个十几块的稿费,我都攒着,等咱们考上了军校好好撮一顿!”刘继强不好意思地笑了。

1997年9月28日下午,正在值班的廖良开,突然得知刘继强因救人牺牲的消息,他顿时惊呆了。“说好的一起考军校呢,说好的一起考军校呢……”整个下午,廖良开都含着泪一直喃喃着这句话。

刘继强的父母亲来了,廖良开听说他们哭得很厉害,很想去看一看,说几句安慰的话。可有大小领导陪着,他是个小兵,凑不上去,心里觉着十分遗憾。

部队上得知刘继强的父母生活拮据,并都有病在身,除按政策发放了抚恤金外,还组织官兵捐款。廖良开没有丝毫犹豫,一下子把入伍以来积攒的200多元钱全捐了。

可刘父怎么也不肯要这笔捐款。他说:“强儿穿上了军装就是国家的人,没了也光荣。这些兵的家都不宽裕,我不能要。”部队领导再三说,这是继强生前战友的一点心意,不收下大家心里不好受,刘父才勉强收下。

两位老人离开部队后,廖良开还是觉得心里堵得慌,就一个人跑到刘继强牺牲的那道防波堤上,坐着发呆。防波堤有十几米高,很陡,往下看,海浪一阵阵轰击着大堤,发出骇人的声响。廖良开想,刘继强跳下去救人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事实上,廖良开听说,刘继强3次将落水者托到了堤边,但因为没有抓手,落水者的朋友甩了3根钓线都被挣断了,人又被海浪打了回去。最后一次,落水者被浪打得头撞在了石头上晕了过去,刘继强再也抱不动他,两人一起被恶浪吞噬……

那几天,廖良开一想到战友刘继强,想到两位老人的中年丧子之痛,心里就像刀割般难受。几夜无眠后,他作出了一个让自己心安的决定:刘继强走了,我还在,我要替战友尽孝!

于是,廖良开开始给刘继强的父母写信,想先通过书信抚慰烈士父母心灵的伤痛。

认 亲

刘继强的父亲叫刘银智,母亲叫梁桂茹。自从儿子牺牲后,他俩经常收到信件,都是表达敬意和慰问的。收到廖良开的信后,他们也没多想,只是礼貌性地回了信。

没过多久,刘银智夫妇又收到了廖良开的第二封、第三封信……从此,他们对廖良开的了解越来越深了,知道他是儿子生前的好战友,曾经一起学习、训练,志趣相投,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慢慢熟络之后,廖良开在信中除了关切地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还时常汇报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那语气,越来越像儿子刘继强在跟父母亲聊天,悲痛中的刘银智夫妇感到了一丝安慰。

转眼到了翌年。1998年3月31日,是刘母梁桂茹的生日。廖良开提前筹划,拿出50元钱津贴寄给老人家,并自己动手做了一张生日贺卡。热愛文学的他在贺卡上写了一段诗一般的话语:“敬爱的爸爸妈妈/虽说我不是你们亲生的骨肉/请你们放心/我就是继强的化身/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向你们尽一份儿女的孝心。”老两口第一次看到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兵,在贺卡上称呼他们为“爸爸妈妈”,虽有点意外,但很温暖。

刘母生日当晚,廖良开给她打来了电话:“妈妈,祝您生日快乐!”猛地从电话中听到廖良开亲热地管自己叫“妈妈”,梁桂茹哭了,情不自禁地答应了一声:“哎,儿子,妈很好……”

从那以后,廖良开就由以前称呼刘银智夫妇为“大叔”“大婶”,改口称呼“爸爸”“妈妈”。刘银智夫妇对小廖的称呼也由起初的“廖良开同志”变成了如同己出的“开儿”。

得到了烈士父母的认可,廖良开很是开心。他频频通过电话和书信,传递着自己对他们的牵挂之情,还不时将自己成长进步的消息告诉二老。比如当他被评上“优秀士兵”时,当他通过了辽宁大学新闻专业的自学考试时,都及时向“父母”报喜。有一天,廖良开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激动之余,他马上剪下来,寄给刘银智夫妇,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喜悦。那份小得意,真像是一个儿子有了点小成绩跟父母“邀功”呢。endprint

每每此时,刘银智夫妇也都会十分高兴,就像自己的儿子刘继强从未离开,还继续在部队干出成绩。他们也在每一次电话和信件中叮嘱廖良开:“开儿,爸妈对你取得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你也别太累着了,要注意休息好,身体是本钱。”

刘银智夫妇走出了生活的阴影,却愈发牵挂起小廖来了。每天盼着这个“开儿”的来信或者电话,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探 亲

在刘银智夫妇的内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就是能亲眼看看未曾谋过面的海军战士廖良开。

这个愿望终于就要实现了。2001年春节过后,刘银智在50岁生日的前几天,接到了小廖打来的电话,说是准备请假回家给爸爸刘银智过生日。夫妇俩真高兴,天天盼啊盼的,电话机前等不到消息,就到村口的汽车站去等,在那里一坐就是一整天。

刘银智生日当天,夫妇俩照例到村口“碰运气”。这时,一辆公交车开过来了,刚停稳就下来3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子,手里拎著大包小包的东西。走在前头的一个女孩下了车就向两位老人打听刘银智夫妇的家在哪儿。刘银智忙说:“我就是刘银智。”女孩很惊喜,亲热地拉着刘银智老人的手说:“我是廖良开的高中同学,叫郭丽,在吉林大学读书。良开有事来不了了,今天我带着同学代表他给刘爸爸过生日来了。”

原来,廖良开本已请好了假,可是因为部队突然有任务,走不开,他又怕刘爸爸失望,特意打电话委托在吉林大学上学的同乡郭丽,带着生日礼物前来为刘银智老人祝寿。

刘银智夫妇一时感动得老泪纵横,说:“开儿这孩子真重情义啊!走走走,快到家里去。”

虽说有同学郭丽代替小廖来过了生日也挺热闹的,但刘银智夫妇心头总留有没见到小廖的小小遗憾,白天没事就想,晚上做梦也想。

2001年国庆节,吉林桦甸市大营七组刘银智夫妇的家中突然热闹起来,原来是他们朝思暮想的“兵儿子”廖良开探亲来了——小廖回重庆老家休假,留出了几天时间,专门前来看望两位老人。

这天,听说小廖要来,刘银智夫妇早早等候在村口。当廖良开一下公共汽车,见到二老向他们行标准的军礼时,两位老人扑上去抱住了他们的“开儿”。

“爸爸”刘银智这个憨厚的东北爷们儿一个劲地傻笑,而“妈妈”梁桂茹则不停地撩起衣襟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嘴里喃喃地说:“开儿,你终于来了,终于来家了……”

烈士刘继强还有3个姐姐,都已经出嫁,这天都同时回了娘家陪“弟弟”。妈妈下厨,为开儿做了好吃的,爸爸自继强走后再也没碰过酒,这天特意开了一瓶白的。3个姐姐都亲热地围着“弟弟”说这问那。刘继强的奶奶也过来了,拉着小廖的手说:“你真像我孙子一样懂事!”

廖良开虽是第一次走进刘家,可看到老老少少都对自己这么亲,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晚上,廖良开就和二老睡在一个大炕上,一聊就聊到了天亮……

亲 情

2003年年初,廖良开经家乡人介绍,和心地同样善良的女孩赵静喜结良缘。当小廖将这一消息告诉刘银智夫妇,二老很是欣喜,盼着什么时候能见这没过门的“儿媳妇”一面。

赵静自从听了小廖“认亲”的故事后,也天天盼望着小廖能带自己去看看英雄的爸爸妈妈。为了满足赵静的这一愿望,廖良开决定借探亲之机带赵静去吉林桦甸“认门”。

一路奔波,一路激动。终于见到了吉林未来的“公婆”那天,赵静挽着梁桂茹的胳膊,提前改了口说:“妈,爸,以后就由我和小廖一起给你们尽孝啦!”刘银智夫妇乐得合不拢嘴,连说:“好好好!”

当年春节过后,廖良开从部队打电话给刘银智夫妇,说准备五一后结婚,并且要去吉林家里度婚假,这可把二老激动坏了。老两口专门收拾出一间房子给他们做新房,又买来新被褥新床单。廖良开和赵静赶到时,刘银智夫妇早早张罗好了几桌丰盛的饭菜,邻里乡亲也都前来祝贺,吃喜酒喜糖。乡亲们见到儿子小廖给刘爸敬酒,儿媳赵静给刘妈敬茶,一家人幸福团圆的样子,纷纷感慨说,老刘头一家真是好福气,虽然儿子走了,但又有了跟亲生一样的儿子还有儿媳妇。那几天,小廖和小赵在家里什么都和爸爸妈妈抢着做,弄得回娘家的姐姐们都插不上手。

2004年年底,廖良开迎来了人生的一次转折——因为家庭的原因,他退伍回乡了。

廖良开回乡以后,带着赵静来到成都安家打拼。他开了一家小小的摄影工作室,主要承接一些婚礼、证件照等摄录像工作。他依然像个兵一样,每天早出晚归干活,赵静帮着打打下手。

创业虽然艰难,可廖良开的一副古道热肠一直没有变。他在照顾好自己生活在农村老家的父母时,从没有忘记远在东北的另外两位亲人,总要抽空赶去探望。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刘银智夫妇也时时牵挂着远在大西南的这个海军退伍兵儿子。

2008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时,赵静正怀着孕。刘银智夫妇知道四川地震后,很是担心,可因为通讯中断,打了无数次电话就是无法接通,两位老人急得茶不思、饭不想。廖良开知道刘银智夫妇一定很担心,通讯恢复后立马打来电话报平安。当二老听到小廖声音的那一刻,激动得带着哭腔说:“儿啊!你知道爸妈有多担心你们呀!”

地震后没过多久,廖良开和赵静的儿子降生了。得知新添了孙子,刘银智夫妇喜出望外,马上动手给廖良开寄去了一个大包裹。廖良开收到后拆开一看,全是梁桂茹亲手缝制的婴儿衣服鞋帽,包里还夹着一封信。廖良开至今还能记起信的大致内容:“想念的儿子、儿媳,得知你们新添了骨肉,我们也有了孙子,全家都非常高兴。这些小衣小裤是我们很久前就准备好了的,现在寄给你们,你们一定要把孩子带好……”在信里,两位老人还写了一大篇怎么带好孩子的注意事项,最后落款为“爸爸妈妈及全家”。

廖良开和赵静读着信,抚摸着那些衣物,仿佛看到了远在长白山脚下的老人,就着孤灯一针一线缝制的情景,忍不住热泪滚滚,一滴滴打湿了信纸。

大 爱

大爱无疆,唯有脚步在日复一日不停地丈量。从大西南到大东北的这条特殊的感情线上,有时小廖一人,有时带上家属孩子,多少次来回奔波。刘银智夫妇虽然一天天变老,但一看到儿子、儿媳,还有可爱的孙子,他们就感到特别满足,特别幸福。endprint

这些年里,刘银智夫妇还听说,他们的开儿尽管日子不宽裕,可在悉心照顾好他们的同时,还资助了几个贫困学生。有一个叫燕子的小女孩,生活在母亲残疾的单亲家庭,在开儿的长期资助下考上了大学,后来当上了人民警察。二老心里几分钦佩,几分担忧,担心儿子身体上经济上吃不消。可廖良开总是说:爸妈放心,我是一个当过兵的人,扛得住。

2017年春节,廖良开带着赵静和已经9岁的孩子,回到吉林陪两位老人过年。当他们要离开时,妈妈梁桂茹边为廖良开收拾行李,边流着泪说:“我的好儿子、好儿媳,我的乖孙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廖良开抚着妈妈的肩,为她擦干泪水说:“妈,您放心,过不了多久我们会再来看您和爸爸的。”公共汽车来了,妈妈不敢远送,一直站在窗口,默默流着泪望着儿子一家慢慢地走远。

没想到,这个春节的一别竟是廖良开与妈妈梁桂茹的永别。

梁桂茹因多年糖尿病最后导致肾衰、心衰,于2017年7月26日中午突然辞世。当听到爸爸刘银智告之的这一消息时,廖良开在电话中央求道:“爸爸,一定要等我到,我要送妈妈最后一程!”

7月27日下午4时,廖良开几经周转赶到了殡仪馆。望着梁桂茹的遗容,他泪如雨下:“妈妈,亲爱的妈妈,我们母子离得太远了,太远了!开儿没有照顾好您,我心里好难受,好愧疚……”

廖良开就这么一直跪在灵堂前,好生自责。爸爸刘银智在一旁流着泪,说:“老伴啊,你一直念叨的儿子,从遥远的成都赶来送你最后一程了,你能闭眼走了……”

梁桂茹遗体火化那天,廖良开和他召集来的多名当年新兵连时的战友,一起庄严肃立,向烈士的母亲、自己尊敬的“妈妈”敬上了最后一个军礼。

送行的现场有二三百人,其中就有桦甸市委宣传部原部长马桂芸。她和廖良开在刘继强牺牲后不久就认识了,很早就听说了小廖认亲的故事。马桂芸在现场动情地说:“我曾经认为‘认亲是一个年轻人一时意气用事,没想到廖良开同志这一声妈叫了20年。他真是好样的,一个好兵,一个好人!”

在处理妈妈后事的一连几个晚上,廖良开都是陪着刘银智老人睡,同老人聊天。刘爸爸几次催他:“开儿,你也有自己的爹娘要照顾,还有生意上的事,快回吧。”廖良开“赖”了一天又一天,终于答应8月1日离开。

这是建军节的前夜,父子俩并头躺在炕上,廖良开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刘银智说:“开儿,早点睡吧,明天还要起早赶路。”

廖良开说:“爸,我就是放心不下您……”

刘银智起身拉亮了灯,点了一根烟,边吸边心疼地望着似乎一下子消瘦了许多的廖良开。半晌,他像是发问又像是自言自语:“开儿呀,你心地这么善良,难道是上天专门派你下来帮助弱者的吗?”

廖良开说:“爸,我不是上天派来的,我是部队培养出来的。虽然我不在部队了,但我还总有一種使命感,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作者附记:2017年10月31日,廖良开同时入选2017年第8期“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和中央文明办发布的10月“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类别)。endprint

标签: 夫妇 老人 妈妈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