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沙志明的民国紫砂和他的情趣

点击:0时间:2018-09-08 06:22:26

张群

说起沙志明,南京以及江苏收藏界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就是在全国范围,沙老的紫砂收藏也是闻名南北的。特别是沙老的民国紫砂收藏更是别具特色。2014年7月下旬,中国陶都宜兴为沙志明举办了一场“‘回家之旅沙志明先生明清紫砂收藏精品展”。由于沙老的部分展品在中国紫砂博物馆展出时,受到当地政府和紫砂界的好评。所以中国紫砂博物馆还向沙老颁发了中国紫砂博物馆荣誉馆员证书。沙老在开展致辞时说道:“紫砂原本是这块土地的先民所作。这些古老的紫砂艺术品已远离我们数百年,散失在各地,今天它们像人们一样带着辉煌,带着沧桑,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和家乡倾诉和团聚”。

“润之盖杯”与五角星壶

沙老有一只紫砂茶具很是神奇,它就是“润之盖杯”。“润之盖杯”是沙老多年秘藏的一只紫砂盖杯,因为杯身刻有“润之先生雅玩”字样,故而称其为“润之盖杯”。这只紫砂盖杯由杯身、杯托和杯盖三部分组成,红泥为胎,内施白釉,敞口圈足,底款刻有圆形章一枚,为“吴德盛制”字样。盖杯杯盖上刻有一枚梅花,并刻有署款“甲子仲秋企陶并刻”。杯身“润之先生雅玩”之前尚刻有“清泉”两字,这两个字应该是这只盖杯的主题。“雅玩”之后刻有“跻陶刻”三字。而“跻陶”者即“企陶”也。

后经仔细研究,这只盖杯上面所写的“润之”就是毛主席的“字”。这只盖杯上面所写的甲子年当为1924年,而这个时期的毛泽东确实在离宜兴不远的上海生活和活动过。当时有一个人和这只盖杯可能有些关系。他就是1906年出生的潘汉年,潘汉年当时时值19岁的年龄,经朋友介绍到了上海,并且加入了上海中国书局工会,1925年秋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当时中共地下党的负责人。为此沙老与专家们一起分析,潘汉年是宜兴人,因此有可能请家乡的制壶高手作了一把“润之盖杯”,打算赠与毛泽东品茗之用。此次沙老“回家之旅”展上,这只“润之盖杯”也在展出之列。

沙老还有一只五角星紫砂壶, 甚为有趣,得到亦巧。沙老有次到上海办事,途中借宿到茅山脚下一个叫做后白镇的地方。傍晚,这家主人手持一把红泥紫砂壶边饮茶边与沙老唠家常。见到紫砂壶,沙老眼前一亮,原来这把壶的壶盖十分奇特。捧过来一看,只见壶盖上饰有一只大大的红五星,十分抢眼。老人说,这把壶是当年新四军在宜兴定制的五角星壶,数量不多,国内外还没有见过藏家披露。沙老兴奋极了,当即从这位老农手中买下这把五角星紫砂壶。

据沙老相告,这把红泥五角星紫砂壶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宜兴著名紫砂镌刻艺人友石所制。除了壶盖上刻有五角星外,壶身一面还刻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诗句。壶身的另一面则镌有一幅简洁的山水图。记者猜想,当年新四军在这一带打日本鬼子,战斗间隙,没准哪位指挥员休憩时一边与战士下着围棋,一边手捧着这把五角星紫砂壶小啜几口山村香茗呢。沙志明介绍,上世纪90年代当这把红泥五角星紫砂壶随其他紫砂壶一起在台湾展出时,曾引起台湾紫砂壶爱好者极大的兴趣。台湾1992年8月版的《中国紫砂壶鉴定简述》亦把这把五角星紫砂壶收入书中。

民国紫砂亦灿烂

2014年沙老的宜兴“回家之旅”明清紫砂收藏,自然包括清末至民国之际宜兴出产的紫砂精品。这些精品是84岁的沙老耗尽60余年的心血所搜集收藏到的。沙老的紫砂藏品多达近千件,除紫砂壶外,还有人们平时少见的许多紫砂文玩、生活器皿等藏品,可谓紫砂器物收藏的集大成者。

民国,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似乎十分遥远;而对于中年人来讲也不屑一顾,皆因为当年蒋介石政权被中共打败退居台湾,似乎那个时代早已被埋葬。实际上,中华民国是孙中山创立的民主共和国,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只不过后来被蒋氏败坏了。

我们拂去历史灰尘,再看民国紫砂,发现,民国紫砂亦很灿烂。这从沙志明所收藏到的紫砂器具中完全可以窥见其端倪。

这是一把民国初期制壶名家制作的紫砂雪桃壶。但见此壶通高11.8厘米,紫砂红泥,壶身呈葫芦状,壶盖顶部做成一个寿桃形状,再以桃枝覆以盖面,流(壶嘴)弯把圆,圆润光洁,工艺很是精良。壶身刻有“淡泊明志,清虚毓神”8字,又使这把紫砂雪桃壶具有书法审美的文化内涵。此壶沙老尤为喜欢,经常把玩。

沙老说,雪桃壶取象吉祥,可以说人见人爱。因为民俗中桃是长寿的象征,君不闻《西游记》中为王母娘娘祝寿的桃是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么?因此吃下此桃可以长生不老。另外,民间还有葫芦里面装仙丹的传说。而这种仙丹有治病防疫的功效。所以每个制壶大家喜欢采用桃子在民俗中的喜庆吉祥的习俗,用以装饰紫砂壶的壶盖。而把紫砂壶体做成葫芦状,则是制壶人常见的雅致手法。

沙老说,这把壶作者为范大生,此人是民国初年一位制壶大师,他的作品当年在上海深受大家喜爱。诸如上海知名的吴德盛、铁画轩等紫砂经营店铺纷纷争着向范大生定制。值得一说的是,范大生紫砂壶1915年、1932年还曾在巴拿马博览会、芝加哥博览会拿过大奖呢,难怪沙老对这件紫砂雪桃壶情有独钟。

好饮茶者大多喜欢饮酒,抑或茶酒两者均有嗜好。沙老并不饮酒,却偏偏藏有一件民国红泥紫砂六边烫酒套壶。沙老告诉记者,所谓套壶,即大壶套小壶,主要是为了方便温酒,故而有此名。这种壶使用时用小壶盛酒,大壶装热水,再把小壶置于大壶之中。如此时间不久,小壶中的酒就可以温热起来。

这组紫砂六边烫酒套壶有趣之处在于,制作者把壶做成六边形之后,再将民俗图案用印模的方式装饰壶的六个面,每个面上长方形条框中分别以福、禄、寿、喜、财合成一个大大的古篆体的寿字。“寿”字的上方见一只蝙蝠,这是寓意福;“寿”字中间是两枚铜钱,这是寓意财;“寿”字下面为官帽翅纹饰,这是寓意官禄。通过这六面福、禄、寿、喜、财这样一种民间常用的吉祥寓意的壶面装饰,巧妙地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仔细查看,这组套壶在图案的两边还镌有“真记”的字样,原来这是制壶人所做的记号。沙老告诉记者,“真记”是民国初期制壶大师程寿珍和他的儿子程盘根父子所使用的标记。说明这组紫砂六边烫酒套壶师出有名,还是名家名品呢。通过沙老收藏的这组紫砂壶,我们还可以窥见民国期间人们饮食习惯之一斑。

他向奥林匹克博物馆捐出了600年家传石锁

沙老这个家族属回民,起自中亚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元代时东迁入中国境内的开封。朱元璋在集庆府(今南京)建立明朝时,沙老家族始迁来南京七家湾,在南京繁衍生活了600载以至于今,出了个大收藏家沙志明。

沙志明家族祖上好武,自明代起传下一把600年左右的石锁。其外观成上薄下厚的梯形状,底部一侧为如意纹,一侧为现在所说的“中国结”,“把手”由于把玩已久而发黑。2014年青奥会在南京召开,这位1959年代江苏省第五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重量级举重冠军的沙老,毅然将这把家传石锁捐给了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

记者采访时谈及自己年轻时也玩过石锁,一下激起沙老技痒,虽无石锁在旁,却滔滔不绝地谈起了石锁的玩法。如臂架石锁的“二郎担山”,单手举锁过头的“霸王举鼎”,石锁竖于拳上的“猴子戴帽”,以及由正面向后抛出再正面接住的“仙人背纤”等高难度动作。

10多年前,南京市文化局、南京民俗博物馆拟为沙老建一所紫砂陈列馆。沙老二话不说,积极支持文化局和博物馆的设想,化“独乐乐”为“众乐乐”。

紫砂陈列馆建成后就坐落在南京城南的南捕厅甘熙故居里面。来此参观者趋之若鹜。据称最多一天参观者竟达2000多人。沙老对此十分感慨,他说:“我可以把自己毕生钟爱的藏品放在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民俗博物馆展出,让更多的人分享这份传统文化的‘经典,我这辈子没算白过!”

唱京昆、练武术、著书立说为紫砂

性格爽朗的沙志明是个十分有情趣的人,从年轻时开始,就与京昆结下不解之缘。那时的他,除了帮助母亲料理生意外,一有空就在清真寺旁练武、玩石锁,一趟教门弹腿打得虎虎生风;或在甘家大院,与京昆世家甘律之以及严凤英切磋戏曲,高唱一曲,以抒发胸中豪气。新中国建立后,沙志明虽然在街道工厂工作,却因优秀的体育造诣,被选入江苏省体训队,并在1959年江苏省人民体育运动大会上获得了重量级举重冠军。

沙老晚年专注于著书立说、讲课传授,将自己的紫砂文化公之于众,致力于紫砂文化的宣传。1996年中国台湾艺术图书公司出版了他的《中国紫砂》一书;1997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明清紫砂精粹》图典。图典甫一出版,宜兴紫砂大师蒋蓉、徐汉棠、汪寅仙、吕尧臣等人即向沙老书赠贺辞。

沙老很喜欢书法,虽不每日挥毫,但偶尔写来,却也蕴含着一股英武洒脱之气。多年来,港台多位名家慕名来访,或书函往还,使中国紫砂文化不断地发扬光大。

因为紫砂文化的原因,沙老还与许多文化名人相识并相知。如近年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与张学良将军唱过戏的夏威夷大学名誉教授、国学大师罗锦堂老先生慕沙老之名,虽未谋面,却与夫人亲自作书绘画托人赠与沙老,以表同年同道的爱慕之情,一时成为中美两国文化名人交流的佳话。

起自巷闾的沙老如今不但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还被南京农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为学子们讲授中国紫砂文化。

每日下午,沙老必至澡堂泡澡,顺便唱唱京剧,以疏缓疲劳,以调节心情。由于年届耄耋,沙老遵从儿女及朋友的劝慰,尽量少参加一些应酬。但是凡有地方以及国家公益活动,沙老是有求必应,并有豪壮之举。

沙老一生耿直,喜演包公,气势亦状如包公,对于紫砂市场的乱象十分反感。一次沙老正在澡堂泡澡,有两位陌生人闯入澡堂,欲请沙老看壶,沙老见状,一时火从心头起,怒斥道,你们将壶当做什么?赤身裸体之下,岂是看壶之处!日本人到我紫砂馆中看壶,不说沐浴更衣,也必在壶前肃穆鞠躬。就是德国人、法国人来了,也是恭恭敬敬。老外尚且敬壶,身为中国人反倒不知礼数了吗?一席话,说得对方哑口无言,诺诺告退。

沙老爱壶成痴,“八壶精舍”唐云当年想以两幅画拟换沙老一把紫砂,沙老执意不肯。因此,江苏画坛大家亚明作书曰:“君爱壶如命,可谓壶痴哉!”近年,有某财团托人递话给沙老,拟以亿元巨资购其紫砂藏品,而沙老不为所动。皆因沙老爱壶藏壶60载痴心未改,因此南京文化名人、前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俞律老将其喻为“金陵壶圣”,可谓名至实归。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