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投资热的“冷思考”
林华
2017年下半年,中國恒大以25.56亿元的总价包揽江苏句容出让的16幅地块,其中3幅商业用地,13幅住宅用地,将用于开发恒大童世界及相关配套项目。
中国已经进入休闲旅游时代,新一轮主题乐园投资热正在升温,包括万达、恒大、华强方特、长隆、碧桂园、华南城、世贸、佳兆业在内的多家开发商竞相涉足主题公园领域,以实现产业多样化。
然而,有关专家指出,主题公园投资大,运营难度高,回收期长;主题公园还存在盲目开发、恶性竞争、内容单一、经营模式陈旧、设备落后等问题。要治愈主题公园建设“狂热症”,不仅需要理性的投资,更少不了地方政府的总体规划。
开发商逐鹿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旅游资源。它是以游乐为目标的模拟景观的呈现,其最大特点就是赋予游乐形式以某种主题,围绕既定主题来营造游乐的内容与形式。园内所有的建筑色彩、造型、植被游乐项目等都为主题服务,共同构成游客容易辨认的特质和游园的线索。
中国恒大除与江苏句容签订合作协议外,目前已在苏州、镇江、启东、贵阳、长沙等地落户项目,打造的是海洋公园、水上世界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
据称,恒大童世界要求全部游乐项目都在室内,全室内、全天候、全季节的特性保证了孩子们游玩时不受天气和气候影响。365天全年畅玩,真正能够实现“永不落幕”。
在主题公园投资中,不乏开发商身影。据统计,自2013年开始,包括万达、恒大、华强方特、长隆、碧桂园、华南城、世贸、佳兆业在内的多家房企竞相涉足主题公园领域,以实现产业多样化。截至目前,万达集团宣布至2020年将开发15个主题乐园,现阶段武汉、南昌、西双版纳、合肥项目已正式开园,同时也在哈尔滨、南昌、无锡、广州等地相继布局大型室外主题乐园;而华侨城集团打造的欢乐谷也相继落地深圳、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天津、重庆、南京;华强方特则已在芜湖、沈阳、青岛、郑州、厦门、天津等地投资建成十余个主题乐园。
世茂房地产与梦工厂的合作项目落地南京,并将于2020年投入运营,此外还规划在接下来三到五年兴建10个主题公园;2015年12月,碧桂园与大连海昌极地海洋集团也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针对现有项目进行合作开发。
主题公园建设在全国遍地开花。仅在长三角地区,就有包括上海欢乐谷、常州恐龙园、嬉戏谷、芜湖方特欢乐世界、横店影视城等主题公园,同样起家于深圳的欢乐谷、方特欢乐世界等主题公园均已在全国多个城市重点布局。在安徽,已明确的已建、在建及规划的主题公园项目投资额高达数百亿元。
此外,中西部地区也纷纷出台建设主题公园规划。在四川都江堰,有多达六个主题乐园项目落地。
开发商投资意在“圈地”
近年来,楼市调控措施密集出台,步步紧逼的严厉调控意味着中国楼市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大多数调控措施均主要指向普通住宅市场,因此,中国房地产业以住宅开发为主的业务和盈利模式已经难以持续。
为了顺应形势的变化、寻找新增盈利点,众多开发商纷纷加快转型,把目光瞄向了主题公园等旅游地产领域。
据称,国务院已经将旅游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而开发商加速主题公园等旅游地产的发展,源于旅游地产市场的巨大潜力。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开发商借主题公园概念,开发高端度假别墅、豪宅高端公寓等,一些地方政府认为其可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人口就业等,所以就出现了企业将主题公园和房地产开发相结合的模式。
一份研究咨询机构报告显示,由于国内楼市的种种限制措施,在国内开发商百强中,约三分之一已经涉猎旅游地产,包括万科和万达这两大巨头。
不少开发商拿下的主题公园项目都是一些“巨无霸”地块,如果纯粹发展主题公园项目,对开发商而言是难以成功的。所以更多的房地产企业还是将主题公园项目、商业项目与住宅三大块结合在一起联合发展,开发商做住宅或是商业地产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可用住宅或商业来弥补主题公园上面的亏损。
有关专家表示,主题公园的地价普遍非常低,有的地价甚至接近零,开发商所付出的只是建安费用以及游乐项目引进等费用。主题公园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则以建设主题公园之名行“圈地”之实,因此,主题公园项目建设还有不少问题。
为了防止各地盲目建设,自2011年8月5日起到国家新的关于主题公园具体举措出台前,各地一律不得批准新的主题公园项目。通知指出,已办理审批手续但尚未动工建设的项目,也不得开工建设。业内人士表示,这一通知出台,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主题公园都存在巨额亏损的情况,同时,大幅地块的出让已成为开发商低价拿地的幌子。
主题公园投资有风险
近年来,各地主题公园开发在数量上发展很快,总体规模很大,但除了为数不多的主题公园外,单体项目盈利能力普遍较弱。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国有1500亿元巨资被套牢在2500多个主题公园上,其中70%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仅有10%左右盈利,三分之二以上无法收回投资。
主题公园投资热,并不能掩盖许多项目惨淡的经营状况。那么,主题公园发展症结到底在哪里?
有关专家指出,主题公园都有生命周期性,游客人数在开业头几年达到某一峰值后就很难再次超越,并逐渐走下坡路。延长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是主题公园经营必须要逾越的难关。
目前,国内有相当数量主题公园是由纯观光性的静态人造景观组成的,园内参与性娱乐项目少,游客看过一次后大多不愿重复游览,因此主题公园重游率较低,公园的旺盛期较短。随着竞争的加剧,主题公园的旺盛期还有逐渐缩短之势。
其次,经营理念急功近利。前期规划的不完善,导致主题公园缺乏文化的积淀,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项目繁多,但无精品,只是对国内或国际上著名的主题公园的照搬,重复建设严重,许多公司与当地的旅游习惯和文化乃至中国的文化相差甚远。
再有,虽然主题公园市场空间巨大,但中国的主题公园运营尚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仅仅依靠门票收入并不足以支撑主题公园的运营,一些经营者们采取了用地产开发反哺主题公园运营的模式。
其内在逻辑是由文化旅游业务带动配套地产溢价,再利用配套地产开发资金回流反哺文化旅游业务。其中,与主题公园相配套的房地产开发是盈利的关键。
但开发商以主题公园的名义大张旗鼓地开发地产,这本身就是不尊重行业发展规律。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主题公园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全面考量,挖掘出最深的文化内涵。同时,还需走出收入结构单一的模式,努力丰富收入来源,将门票收入变成次要收入,其他附带产品的收入逐渐成为重要来源。国外实践经验证明,主题公园发展商与媒体影视企业、玩具商、成衣商合作开发销售有关主题人物的系列产品,不仅可以提高主题公园的重游率,而且可以给发展商带来丰厚利润回报。
事实上,世界乐园给了中国经营主题公园很好的启示,如何将本土资源加以整合,在创意文化上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主题公园更应该思考如何通过不断更新的文化项目,将自己与丰富的本土文化联系起来。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主题公园文化!(责编 梁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