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独处最大的敌人是对独处的偏见

点击:0时间:2018-11-30 05:07:21

游识猷+翁倩

独处是一种状态,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英文里独处叫“alone”,又另有些词来描述独处时的心境。神学家保罗·蒂利希(Paul Tillich)说,“人们创造了‘loneliness这个词来形容独处时的痛苦;又创造了‘solitude来表达独处时的喜悦。”

Loneliness好译,solitude却很难在中文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

人们讨厌独处。独处意味着观照本心、面对自我,无可逃避——这对许多人来说偏偏是件至苦至难之事。2014年,哈佛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者让一群本科生在空房间内独处15分钟,他们只能选择要么独自沉思,要么通过连在脚踝的电极给自己来一下挺痛的电击。结果67%的男性和25%的女性都至少电了自己一次,最多的一位男性足足电了自己190次。

独处之苦,甚于自虐自残之苦。

但自2007年起,英特尔公司开始为工程师和管理者设置“不受打扰的静谧时段”,每周二上午的4小时内,员工不许发电邮、也不准接打电话,只能独自思考工作。为什么?因为独处有其不可替代的妙处。每个创作者都心知肚明,与人交流固然能碰撞出火花,但更多的火花其實诞生于独处时。要将星点火花培育成熊熊烈焰,更得一心一意理清头绪、思考发现、打磨答案。心理学家埃斯特·布赫霍尔茨(Ester Buchholz)认为,独处必不可少,因为此时潜意识才能出来处理并解决问题。以研究心流著称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发现,那些难以独处的青少年,也很难发展创新能力。2013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与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则发现,对有独立自我的人来说,被人群排斥反而更能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关键就在“独立自我”上。哪怕你不是艺术家、不是研究者、不是创作者,独处也对你的自我形成至关重要。在独处中找到自我,才能以更好的自我返回人群。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人类发展研究者里德·拉森(Reed Larson)发现,青少年在独处后,报告自己的积极情绪更多、抑郁症状更少。尽管独处时光未必令人感觉舒适,但它却如苦口良药,服下后能带来提升幸福的长期效应。

说到底,独处最大的敌人是对独处的偏见。当你视独处为需要千方百计避免的苦事,就难以看到它蕴藏的成长契机与无限乐趣。

你喜欢独处吗?

A.我更喜欢和其他人待在一起

A.我安排日程时,尽量让自己能多跟别人一起共事

A.我找工作时很看重能与有意思的人互动

A.在一大堆人围绕着我数小时后,我通常感觉思维活跃,充满活力

A.我独自待着的时光往往是虚掷的

A.我罕有想独自一人逃离的冲动

A.我度假时喜欢热闹的、人多的、活动丰富多彩的地方

A.当我必须独处几小时,我总觉得那段时光无聊又令人不快

A.长途飞行时,我希望邻座是个很好的交谈对象

B.我更喜欢自己待着

B.我安排日程时,尽量让自己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B.我找工作时很看重能自己做事

B.在一大堆人围绕着我数小时后,我通常感觉极其渴望自己待着

B.我独自待着的时光往往是高产的

B.我常有独自逃离的冲动

B.我度假时喜欢幽静的、人少的、让人平和的地方

B.当我必须独处几小时,我总觉得那段时光高效且令人舒心

B.长途飞行时,我希望能独自静静度过这几小时

对照A与B,哪个描述更接近你?每得一个A计0分,每得一个B计1分。满分9分。男性平均分约为4.03,女性平均分约为3.39。分数越高越需要独处、越喜欢独处、在独处时也越有效率。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