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梅园唱彻牡丹亭

点击:0时间:2018-08-24 21:13:03

万伯翱

大师虽都远去,可喜梅韵有传薪

—追忆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

3月30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派艺术掌门人梅葆玖突然病重住进协和医院时,我脑海中即浮现:我们60多年前在金鱼胡同和平餐厅相识的一幕—那儿是青年梅葆玖经常出入的地方,他喜欢驾驶着自己酷爱、北京城当时罕见的进口大摩托车环城兜风,一点不亚于当今的时尚青年。那时,他刚刚随父亲梅兰芳先生拍完了彩色电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但继承父业,传承梅派艺术绝非他当时人生的首选,应该说后来他是尊从父母之命才坚定地走上京剧舞台的。而当时的他也想不到,在1961年8月他27岁那年,父亲梅兰芳突然在京病逝,这使得青年梅葆玖不得不放弃往日个人所好,于悲痛中毅然决然开始挑起中国京剧梅派艺术发扬传承的重担……

中年以后的梅葆玖扮相酷似父亲,嗓音也愈发甜美圆润,唱念字正味纯,表演端庄大方,他是最能再现梅兰芳大师风貌的人了。他的常演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穆桂英挂帅》《断桥》《太真外传》等。多年来,他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李胜素、董圆圆、张晶、胡文阁、白金等梅派后学。就梅派艺术的弘扬来讲,梅葆玖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甚至对当今京剧界来说也是举足轻重的魁首。

而梅派第三代男旦胡文阁为了追求中国京剧巅峰的崇高艺术境界,放弃了歌坛的丰厚收入,专心拜梅葆玖先生为师的感人故事,至今在戏曲界传诵。2005年1月《北京晨报》有这样一段报道:“昨天,记者在北京京剧院贺岁大戏《连升三级》的排练场里见到胡文阁,刚刚调入北京京剧院,拿到北京市户口和第一个月工资的他一脸惊讶和郁闷:‘我看到这个月工资条差点没晕过去。我也知道京剧演员挣得少,可没想到这么少。我才是四级演员,我不得不回去唱歌,要不生活都成问题。刚出去走了两场穴,就轻松挣了8万块钱。因为在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中,胡文阁作为于魁智的替身表演了《贵妃醉酒》等几段梅派大戏而一炮走红。胡文阁作为北京市特殊艺术人才被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剧团破格引进,成为专业京剧演员,而且目前是所有梅派演员里男旦的继承人。记者在京剧院的其他人处了解到,这个梅葆玖唯一的男弟子,当时每月的工资不算补贴只有七八百元,而即使是京剧院的一级演员,工资也不到2000元。”

梅葆玖为了使梅派艺术后继有人,对胡文阁有过长期的细致观察。据胡文阁在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访谈节目录制现场回忆:1993年,他当时还是一位反串流行歌手,一心想学京剧梅派艺术,经著名相声演员杨少华介绍,亲赴梅宅拜见了梅葆玖。梅葆玖见到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也看到你唱歌了,非常健康,很大方。”又对杨少华笑着点头赞许道:“他的嗓子和体态很从容,身上没有那种忸怩作态、令人讨厌的东西。他的气质很好呦!”

梅葆玖(右)与胡文阁

这第一次见面,梅葆玖便把父亲的琴师姜凤山介绍给胡文阁,为他说戏,并把父亲梅兰芳先生的唱片、照片和自己的资料给了胡文阁,希望能帮助他学习表演。胡文阁2001年年底正式拜师后,梅葆玖从“功夫”、“人品”等方面与徒弟对谈,阐述梅派艺术传承的内涵要义。胡文阁记得,梅葆玖说,“父亲一生为京剧艺术献身,在同行中遵循的是“中正平和”的观念,希望其徒弟都能踏踏实实学艺、本本分分做人。”而胡文阁经过梅葆玖的精心培养传授,加上本身的悟性以及艰苦努力,终于成为目前梨园界公认的梅派男旦第三代传人──也许是本世纪初难得的,甚至有可能是最后一名有名望的男旦。

而之后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的青年旦角演员白金的出现,也给梅葆玖带来了新的喜悦。从2011年开始,北京京剧院为推动青年演员的成长,展现青年演员文武生旦净末丑全部行当的风采,举办了四届“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今年的擂台赛上,刚加入北京京剧院的白金,成功地完成了一场梅派传统剧目《西施》的演出。那是3月13日,长安大戏院座无虚席,喝彩声不绝,而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剧团的掌门人、82岁的梅葆玖不顾白天参加两会的疲劳,早早来到后台,甚至在上场门前经久站立,亲自为白金把场。再看《西施》的演出阵容,梅剧团的马派老生朱强、叶派小生李宏图、裘派花脸陈俊杰三大头牌全数上场,分别饰演范蠡、文仲、吴王夫差。当剧终谢幕时,白金转身向为她助演的大师哥们深深鞠一躬,又奔向上场门双手搀扶着向她亲授此戏的梅葆玖先生走向台口,鼓掌欢呼的戏迷们已经从梅先生灿烂的笑容上,看见了其对梅派艺术又现一代新星的强烈欢喜。

梅葆玖为白金(左二)《西施》把场

记者会上,白金转过身面对梅先生恭恭敬敬地90度一躬,而梅先生也笑容满面地向记者表达了他对白金的赞赏:“唱念做打条件都非常好!嗓音也亮,而且感觉有点像男旦的力度,声音比女声更宽一些呀,她唱好了以后能把梅派的亮度和厚度都表现出来。所以今天我很高兴,有这么一个好的后继才女,今后多演多培养,多和观众见面,这样也会得到观众的认同,必须通过演出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我刚才祝贺她半天,今后有什么问题我一定毫无保留地跟你说,一定帮你拔高。”我在台下听了梅先生这番对青年演员发自内心的赞誉,内心一阵酸楚,望望他日渐消瘦的脸庞和稀疏白发—这是他不顾耄耋之年,为选拔培养第四代梅派传人最后在拚老命啊!不禁热泪盈眶,思绪万千。

我想起了2010年8月中旬,我从小熟知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云燕铭阿姨阖然辞世,我赶赴哈尔滨她家中吊唁。就是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云先生的关门弟子—十几岁的小白金。5岁那年,她的父亲带她登门请云先生看看这孩子是不是个学戏的胚子,而云先生一眼就相中了这娃娃,从此倾囊相授,祖孙相称。对小白金,云先生不仅认真传艺,手把手教授了《拾玉镯》《穆柯寨》《打金枝》《贵妃醉酒》等自己拿手剧目,更下工夫教导白金为人之道,一再嘱咐她不可为争名夺利而不讲戏德。针对小白金执意专学云派的想法,耐心地教导她:“奶奶虽能上演《四郎探母》《大二探》等文功大戏,但属先天嗓子不好,只能以表演弥补不足。你有一副天生好嗓子,应首先学习吸收各派之长,将来才能有出息呀!” 15岁那年,白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本科。云先生病重期间,白金从北京赶回哈尔滨,与其父白广玉一起侍奉在云先生的病榻前。

光阴荏苒,转眼近6年过去了,白金又先后师从张逸娟、王志怡、张娟、刘秀荣(亲授《白蛇传》《虹霓关》《谢瑶环》、梅葆玖(亲授《西施》)、胡文阁等诸位先生,如今已成长为亭亭玉立、扮相俊秀、嗓音高亢宽亮(具有一般女演员所不俱备男旦宽厚嗓子)的主角了。而且她刚柔相济,不仅有梅兰芳先生盛年时期的韵味,还能在表演上注重剧情和人物的性格发展,以她扎实的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刻画演绎出西施人物性格特征。难怪梅葆玖先生如此看重、如此欣慰,不顾年老体弱,为白金把场,这正验证了葆玖先生曾经说过的话:“自己最骄傲的成就,便是将梅派艺术继承和传播下去。”

《西施》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代表剧目之一,首演于1923年。该剧是根据中国明代传奇作品《吴越春秋》而改编的昆曲剧目《浣纱记》移植的,说的是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借助西施倾国倾城的美色迷惑吴王夫差,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的历史故事。在这出戏中,梅兰芳先生根据《大清会典图》中的舞式,创作了西施为吴王献“羽舞”的一场戏,饰演西施的白金和饰演旋波的青年演员王梦婷在丝竹优雅之声中翩翩共起“羽舞”的精采表演,充分展示了梅派艺术的华美,当为全剧的一大亮点。

2011年,梅葆玖在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亲自对剧本进行了加工整理,伴奏加上了交响乐,并再次亲身搬上舞台。时隔4年的2015年,“梅派艺术培训班”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开班。作为梅派艺术培训班的助教和学员,胡文阁带领白金演绎的交响乐版《西施》,在表演上继承了梅派艺术的雍容华贵、端庄娴静的风格,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显大方,又于规矩平淡中显现出深沉含蓄的内在,显示出国剧特有的艺术魅力。在唱腔方面,体现出了梅派明朗圆润、行腔婉转的特点,成功地塑造了春秋战国时浣纱女西施的舞台艺术形象,表达出中国东方女性温柔含蓄、高雅睿智的特点,为喜欢京剧、喜爱梅派艺术的戏迷观众和专家领导们呈现出一场较为完美的演出。演出谢幕时,年逾八旬的梅派传人梅葆玖先生携手弟子胡文阁和学生白金再三向观众鞠躬致谢。我在台下,看着台上的梅葆玖先生和《西施》的演员们,把观众献上的鲜花又送还给台下久久不肯离去的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京剧艺术魅力春天的融融暖意。梅派艺术可以说是综合京剧各流派之美,更与中国哲学思想相近,看似没有具体的技巧和特点,但最大、最难的技巧和特点,就是如何去掌握这种虚实结合大写意的艺术感觉。涌向舞台的掌声经久不息—这是观众对梅派艺术后继有人、薪火相传的共同祝愿。

而这也是梅葆玖最后一次亮相舞台。

3月29日是葆玖先生的82岁诞辰,弟子胡文阁发文写道:“以此博祈祝师父师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016年亦是我拜师十五周年!回往岁月,家师恩德,万语千言,感激不尽!一愿先生康泰!福寿绵长!二愿梅华香韵,弥玖流芳!”白金也应梅先生特许于3月23日亲往梅宅为恩师献花敬酒暖寿。

正当我为京剧艺术流派传承浮想联翩时,想不到梅葆玖先生于3月30日在吃饭时突发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送医抢救住院,更惊于4月25日不幸永远离去。《西施》这出梅派传统剧目,竟成为艺术家葆玖先生亲自授课的最后一个剧目,也是他亲临观摹,为弟子把场的最后一出大戏。梅大哥常叨念的一句话,在我耳边久久回响,“学生受欢迎我就高兴,就说明我没教错了。”走笔至此,深感在戏曲舞台上成就一个真正的角儿的艰辛和苦甜。

今天(4月28日)中午我刚刚从北京京剧院为梅大哥所特设灵堂吊唁归来,真是不由我泪眼婆娑。在灵堂门口,见到迎上来的京剧院院长李恩杰,四楼灵堂摆满鲜花,挽联不断飘拂而来,正厅上高悬梅大哥灿烂笑靥的照片,犹如昨日在舞台上仍然栩栩如生。以胡文阁为首的众弟子分列两厢,也如带雨桃李花绽。也已耄耋高龄的梅夫人端坐椅上,我躬身握住,谈起“文革”前我父亲每逢春节、国庆总是代表市委、市政府亲到北京护国寺街梅府去请梅兰芳大师到人大会堂演出,他总是微笑点头满口承诺。我当时尚是红领巾少年郎,曾接连两个春节看过他带葆玖唱《穆桂英挂帅》,谢幕后总是全场万人起立欢迎致谢父子两人的精彩演出呢!大师虽都远去,可喜梅韵有传薪。今年莎翁和汤显祖都是400年华诞,让梅园的千古绝唱《牡丹亭》声彻中华和世界各地吧!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八日深更定稿于北京苹花书屋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