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点击:0时间:2018-08-28 12:36:08

赵佳月

苏杭,历来被人们拿来与“天堂”相提并论。我却总觉得两地大不同。连接两地的高铁快速便捷,甚至能让人产生行为“时差”。

比如,“七十码”事件后,杭州以“重典”实现了马路上机动车让行人。以至于每次到杭州,走在路上都要适应一下,把自己对机动车的胆战心惊调为“杭州模式”:不徐不疾地从减速下来的车辆前信步而过。等到习惯了这种模式,再回到苏州,又来不及改回来,对着“目中无人”的车辆横冲直撞。

再比如,作为电子商务重镇,杭州几乎能实现无货币生活。到水果店买几个苹果,老板都会推荐你刷二维码支付;打车软件这一两年几乎改变了我对杭州“打车难”的印象。在苏州,出租车司机却苦恼地告诉我,政府怕打车软件扰乱市场,禁止使用。

也是这样的差别,导致杭州这座南宋古城却鲜见百年建筑,那些沿街的2000年后的建筑也遭遇了拆迁;而苏州,2500年前的城址还是那个城址,街道还是那条街道。

人,自然也非常不同。从杭州离开时,租房尚未到期,房东同意我们退房走人,此外二话不说,临走之前,才礼貌地说:“那个,押金就不退了,你们是提前走的。”他们对商业精神的尊重到了不讲情面的地步。

在苏州买房,房产证、土地证均已办完,临到交房时,房东突然坐地起价,不愿交房,全然不顾合同与程序,约定俗成的人情世故才是生存律。

“江浙”两字,也曾像“苏杭”一样被惯性连接在一起。其实也如此不同。以乡镇企业为核心成长起来的苏南模式,将个体深深捆绑在官家身上,人的思维模式也官本位许多;以个体作坊发展而成的温州模式,却让个体更向往独立自由、小政府大商会,人们更容易接受便捷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直到遇见江南布衣的李琳,我想到的却不再是两地的反差,而是某种相似的精神内核。她那么怕麻烦,根本不愿接受采访。一个企业老总,若非达到自认“神”的地步,大多不推却采访。她反复推却,反倒让我贱兮兮地产生了些许好感。

“我就是太怕麻烦,化妆,说那些车轱辘话,一弄就是一天,太浪费时间了。”她这么说时,为了完成约访任务,我当即允诺:拍摄不用化妆,只是采访过程中的抓拍。

到了见面那天,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文艺女神”的模样,好像唯此才能与她的品牌风格相匹配。想象太高的结果是,她站在面前时,我们仍不认为那是她。全身上下灰不溜秋的黑,“那不是个公司会计,就是去菜场买菜的大妈,再不然就是服务员。”摄像师说。

这个貌不惊人还不肯悉心打扮的老总,还要带我们参加劳斯莱斯俱乐部的活动。我们一辆勉强塞下摄像机的丰田雅力士,开在她的大奔驰G550前,号称为她开路。这样一路开进一字排开的劳斯莱斯之间,下车的时候都看见一身华服的礼仪小姐面无表情的鄙夷了,李琳却微笑地等着我们下车。

能想见,在那个高大上的交际场,所有的男女都是一身大牌现身,他们相互寒暄,谈论着包括劳斯莱斯在内的各种奢侈品,对于当日讨论的艺术话题似乎并不真关心。尤其是中途,连续两辆劳斯莱斯载着花蝴蝶般浓妆的女孩们,在门口停下来,车门打开,高跟鞋先落地,然后叽喳落座。在如此鲜花丛中,李琳如同一位隐士,气定神闲地应对各种目光,对艺术家的作品发表看法。

这时,我竟想起苏州老街巷里藏着的古籍世家江澄波、在观前街闹市口居住的章太炎弟子朱季海……他们走出家门可能是别人眼中的“糟老头”,关起家门都谨守着自己的精神“天堂”。

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