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穗生: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在何处
在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与法学院合作主办的学术会议上,美国丹佛大学教授,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中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美国亚太安全合作委员会理事会成员赵穗生作了关于“美国再平衡战略与中美关系”的讲座。赵穗生对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的竞争合作关系非常关注。他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有利于两国和整个世界格局发展的理念和方向,且最符合中美两国的长期利益。为此,两国必须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不冲突不对抗,达到互利双赢,彼此给对方留有一定的空间。针对这个议题,本刊在会后对赵穗生进行了专访。
《检察风云》:赵教授,您好。您如何评价和分析中美关系在上世纪70年代建交以来的变化?您是否认同“大国崛起”,认为中国会成为世界权力的中心?
赵穗生:中国在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和韬光养晦策略后,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在冷战结束后的许多年中,中国的外交能力和地缘政治空间有限,在国际上一直是保持低调的姿态,在处理与美国关系问题上,中国试图“学会与霸权相处”,努力适应美国主导国际体系的现实,并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面对1989年后美国对中国的制裁、1999年美国误炸中国大使馆和2001年中国战斗机与美国EP-3型侦察机相撞事件,中国均力图避免冲突与对抗。
江泽民和胡锦涛主政期间,伴随着中国国力日盛的局面,中国仍然坚持“和平崛起”的理念,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这也是为了适应和符合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其中的“新”是什么涵义、新在哪里呢?外交部长王毅在解释“新型大国关系”时指出,其核心有三点,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三是互利共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相互尊重各自的利益,在牵涉到自己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几乎是锱铢必较。
我们可以看到,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持续发展,国力大大提升,中国已经正式地把自己作为一个大国。中美之间也形成了新的格局,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我们还是一贯坚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现代化还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实现,需要几代人为之努力。
《检察风云》:您认为当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到底何在?从外交战略上看,美国是不是有意识地在遏制中国,其目的何在?
赵穗生:在我看来,美国始终没有搞清楚过自己在亚太需要做什么,美国只是在不断地设定利益规划后,平衡、再平衡。据我观察,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亚太地区进行过三次再平衡,但每次平衡的结局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美国想不想遏制中国,而在于美国有没有能力遏制中国。我认为,美国没有这个能力,它遏制不了中国。
其一,美国和中国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2013年,中美贸易额达到5000多亿美元,每年的人员交流多达200万人次,中美在政经等各方面都有深入的融合和交流,如果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策略,其结果必然是损人不利己,会两败俱伤。
其二,亚太周边国家虽然与中国有些摩擦和矛盾,但这些年来,他们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受益者。他们在安全上依靠美国,但在经济上依靠中国,他们既想要美国的安全保护,又想要中国的经济利益,所以这些国家不会轻易地选边站,参与到一个美国领导的遏制中国的联盟中去,真正与中国为敌。
第三,美国在国际上的掣肘很多,其利益遍布全世界,美国在亚太地区没有多余的可配置资源。
第四,美国国内也是矛盾重重,其所谓民主机制的运作相互制肘的地方也很多,国内政治产生很多僵局,军费开支也是一减再减。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怎么可能有效地遏制中国?
华盛顿的亚太战略再平衡确实是一种对中国崛起的回应,但是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唯一的选择。中美两国应该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建立一种基于权力均衡的新型大国关系,以防控对抗与冲突, 使中美关系真正成为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推进器。
中美两国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其核心前提是避免中美之间的结构性冲突。由于中美两国对于奥巴马的亚太战略再平衡的认知差距,亚太地区已成为检验中美两国是否能够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试验场。
《检察风云》:那么您如何看待奥巴马上台后,未来的中美关系走向?
赵穗生:奥巴马上台之后,要完善中美关系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奥巴马政府还有一些迫在眉睫的事情,需要尽快、有效地解决,比如经济危机、中东问题,以及奥巴马承诺的16月内从伊拉克撤军的问题等。
现在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能否妥善地解决当前的问题,不仅仅关系到美国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中国的利益。
中美关系是在互相较劲、互相调适与调整的变化过程中发展的。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提升,习近平上台后也对美国的态度相对强硬,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稳健增强。
而反观美国,近年遭遇的经济困难,“斯诺登事件”导致的道德威信上的损伤,都使得美国不断调整对外战略。
中美关系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依然相当不稳定。中美关系不可否认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它具有异常的复杂性、多面性和多变性。就当下而言,中美关系能否健康发展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亚太地区以及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检察风云》:这次亚信峰会中,世界都关注普京访华对加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和中俄两国联手削弱美国的影响力的可能性,您如何看待普京访华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赵穗生:随着中国和俄罗斯综合国力的增强,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双方在政治、经济、人文、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正持续扩大和延伸。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性质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中俄两国以互利互信为基础,构筑了成熟、稳固的新型大国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合作的大格局。处理国际与地区问题是中俄战略协作的重要舞台,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协同。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两国进一步强化了对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共识。也是中俄两国所追求的国际战略目标。
普京访华对中美及美俄关系会产生间接影响,但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依然有待观察。
普京访华对中俄之间贸易关系来讲肯定是好的,并可以推动中俄经贸及安全领域的合作关系。而俄罗斯和中国都是世界大国,在亚洲的政治、经济、安全等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美国来说,对中国的策略应当是留有空间,彼此都要给对方在亚太地区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彼此克制,互相尊重,才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是有益的。
《检察风云》:您认为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如何保持中美两国的权力均衡呢?
赵穗生:权力均衡是非常微妙的。奥巴马对亚太地区总体表现出谨慎外交——修整太平洋地区的传统联盟并建立新的联盟。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一直是合作并防范。
一方面,为了建立和平的地区秩序、制衡中国势力、影响中国融入新兴国际和地区体系,美国希望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包括维护其与盟国、伙伴国的关系;另一方面,权力均衡要求美国与崛起的中国分享责任与领导权。这对很多担心被敌对国家赶出亚洲的美国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为了阻止这种结果出现,美国曾经在太平洋战争中与日本作战,也曾在冷战中同苏联交手。很多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对美国在世界上最富活力地区根本利益的威胁。
美国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永远做老大,而必须把中国视为亚太地区实力对等大国,并且互利双赢,和平共处。尽管中国的崛起并不必然意味着“美国只能满足于做一个更谦卑的角色”,但它的确可能预示着“美国只有让给中国一些政治和战略空间,才能建立适应中国实力日益增长的和平新秩序”。
中国在未来一个时期内还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像美国那样有能力在世界任何地区投射力量的国家。中国首先是一个亚太国家,中美这两个大国需要加深理解、增强互信,在尊重对方利益的基础上互相克制、实现共赢的局面。
采访:胡洁人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