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说中国足球解说员

点击:0时间:2019-01-01 11:31:47

足球解说,算是足球比赛的衍生品,进入中国大陆观众的视野也不过二三十年吧。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中国球迷见识到的多样性,恐怕也是世界罕见的。昏昏欲睡、令人捧腹或者瞠目结舌,他们的表现支撑和主宰的不是—场比赛,一个球馆,是成千上万人的耳膜……

世界杯有风险,解说需谨慎。随着本届世界杯的结束,解说员也成为了群众讨论热烈的话题,如果要评选世界杯期间不受中国球迷待见的人,那么央视的足球解说员一定是有力的竞争者。如果只能选一个,那么刘建宏一定可以PK掉朱指导,秒杀段暄,最后荣登榜首。

不仅球迷不待见,连自家人崔永元和水均益都跳出来吐槽他。即使把两位老大哥都惹毛了,刘建宏也依然不改他的“赤子之心”,坚持“世界杯不应该是中国人看球、吐槽的盛会。”以及“不管怎样,我要表达……这是我的最后陈词。”

在球迷多年的吐槽中,刘建宏能稳坐央视解说第一把交椅,这不可不谓一个奇迹。而对待球迷的炮轰,刘建宏仍是一副“你们都不懂我”的表情,在他心里,也许真觉得自己是知音难觅,曲高和寡吧。

除了刘建宏,本届“一炮而红”的还有朱广沪朱指导,“对对对,进了,哎呀,讨厌……”网友对“朱氏语录”的各种吐槽铺天盖地。有网友戏称其“简约”解说风格就像是相声中的“捧哏”,而他对巴西的明显偏爱和那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也成为网友调侃的对象。

虽然段子手们恶搞无下限,但也有人力挺朱广沪,认为朱广沪作为一名足球教练,长项不在解说,并呼吁大家不要对他太苛求。还有网友称,现在世界杯举世瞩目,央视解说已获得和春晚差不多的待遇,无论是谁上都可能遭到网友吐槽。

足球解说,算是足球比赛的衍生品,进入中国大陆观众的视野也不过二三十年吧。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中国球迷见识到的多样性,恐怕也是世界罕见的。昏昏欲睡、令人捧腹或者瞠目结舌,中国的足球解说们用他们并不过人的手艺,在深夜里一次次刷新了球迷的忍耐下限r

宋世雄:锐利声线激起一个国家的肾上腺素

解说员的声音从黑白电视转播时代开始诞生,在资深球迷的心里,宋世雄招牌式的解说和1978年世界杯密不可分。他那种充溢着速度感和无时不刻充满激情的锐利声线贯穿了世界杯的硝烟和火光。支撑和主宰的不是一场比赛,一个球馆,是成千上万人的耳膜,一个国家的肾上腺。

但是在宋世雄充满激情的声线的同时,留给观众的也有着一片苍白。1982年世界杯时有一场转播的是卫冕冠军阿根廷的比赛,荧幕在沉寂了7、8分钟之后,突然间球迷听到宋老师兴奋得喊道:“球进了,进球的是阿根廷的10号队员,10号队员马拉多纳!”在冷场乏味的时候,也时不时地会听到形如“球员们在场上熟练的传着球,6号传给10号,10号又倒给8号,8号大脚开给9号队员。”这样的解说。

多年之后宋老师也不由得感叹当时的解说:“拿我自己来说,过去观众给我提意见,说转播有时罗嗦,废话多,我觉得他们讲得有道理,因为我们当时手头没有足够的信息,就那么可怜的一点,而时间又很长,你也总不能‘空白太多,或车轱辘话来回说,所以翻来覆去得只有炒冷饭,观众不烦才怪呢,‘言多必失。”

韩乔生:发明了“意识流”解说法

到了90年代初期,观众们最常见的解说员就变成了韩乔生和孙正平,而韩乔生创造的“意识流”解说法以及《韩乔语录》至今还被球迷们津津乐道。所谓“意识流”解说法就是:除了衬托和渲染比赛场面的意境,把赛场上观众的意识与情绪传达给电视前的观众,并引导观众的意识。

韩乔生会经常用一些华丽的语句去修饰比赛中的射门、配合、过人。譬如:倒挂金钟,敲山震虎,拍马赶到,如入无人之境……这样便造就了韩乔生老师的“韩氏语录”(里面有一些解说词可能是网友编改)。“韩氏语录”的精辟之处就在于张冠李戴、信口开河。这份语录在网络上流传极广,“只见AC米兰的巴蒂斯图塔突破马尔蒂尼,一脚凌空抽射,被裁判扑了出来!”“高峰和郝海东是中国队的两把菜刀(尖刀)。”“曼联主场3:3击败巴塞罗那。”“大家别看隆巴多是个秃顶,可是只有25岁,体力充沛”……难得的是韩老师乐乐呵呵地接受了,再后来的解说中索性将计就计,直接就扮演起谐星来。

但根本上,韩乔生和孙正平还是老一代解说的传人,招式以描述场面为主。“一号传给二号,二号传给十号,十号打门,球进了!”当然这跟信息闭塞,掌握的比赛资料有限有关系。黄健翔:中国体育解说的开山鼻祖

1996年,黄健翔赴英国转播欧洲足球锦标赛,舆论认为“中国电视体育解说的新时代开始了”,那也是解说时代走向“个性化”的开始。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足球解说的阵容越发扩大,演播室出现了两个人,甚至三个人搭档的趋势,一般是请一位退役的足球运动员,或者专家类型的人当嘉宾,前足球运动员张路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以后的徐阳、朱广沪都是此道中人。这个门派不那么学术,落点在于除了专业的知识,常常有身临其境的解说。

黄健翔的巅峰之作就是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意大利与澳大利亚一役最后时刻激情澎湃的进发式解说,当时很多球迷觉得突然、惊讶,甚至在网络上谩骂黄健翔。但是八年过去了,现在想想,当年的这种解说不也挺好吗?有时候“主观”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还能给观众带来更多乐趣。

而在决赛齐达内被红牌罚下时,黄健翔的一段解说词也令人印象深刻:“齐达内呀,齐达内!不能用这样的方式作为自己的告别演出呀。在这之前,他是绿茵场上的优雅的舞者,球场中的王者,比赛中发挥最好的球员,他在那一刻一定是有魔鬼占据了他的头脑……齐达内从大力神杯旁边离场,这个镜头真的太绝了……”

用“抛砖引玉”来形容黄健翔的解说,不能说是“形同”,也有几分“神似”了。在当时,网络尚未普及,足球最新的信息的传播主要以央视电视转播为主,观众对相关信息的渴求相当强烈的情况来看,黄健翔等人抛开解说比赛,向观众提供相关的足球信息,这无疑是其自身,也是足球解说相当成功的一步。而到后来,连黄健翔自己也认为:我就是中国体育解说的开山鼻祖。

后“黄健翔时代”:一蟹不如一蟹

黄健翔因为“解说门”事件在2006年后与央视和平分手,足球解说进入到了刘建宏、段喧的时代,虽然他们算是和黄健翔同时代的解说员,但在业务能力上确实有着不小的差距。

刘建宏,人称“刘甲B”,传闻在《足球之夜》栏目刚成立时,因为业务能力有限,节目组把甲B的一摊子活都交给他一个人负责,因此他得到一个外号刘甲B。凭借着他自己的努力,跑甲B也跑出了点名堂,但刘建宏在解说上这么多年一直差点味道。

一直以来,刘建宏都四平八稳,像一位准专家,可以全方位把一场比赛叙述得井井有条,刘建宏的解说给人感觉是在品茶而不是喝酒,缺乏黄健翔那种发自内心的激情。但在南非世界杯上,他一改往日形象,半决赛西班牙对阵德国,西班牙的进球让他连喊了八个“进啦”,吓坏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而本届世界杯,他让观众的忍耐极限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段喧,人称“段裤衩”。虽然段喧解说的错误没有刘建宏多,但时而平淡乏味,让球迷只能昏昏欲睡;时而故作惊讶,让球迷吓一跳。段喧的特点其实不适合做解说,恐怕在台前做主持更合适,因为他有的时候清楚,有的时候糊涂,且说话有特有的一种口吃,总是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断句,让人感觉不爽。球迷们也许都还记得那年葡萄牙被淘汰时,段喧说起C罗哽咽的声音,而今的段喧依旧情感丰富,本届比赛每逢进球,都能听到段喧延续很久的“GOOOOOOOOOOAL”,颇有南美风范,他达到每秒5个字的语速也被赞为“中国好舌头”。

贺炜,人称“贺诗人”,江湖传闻是黄健翔的徒弟,也是央视至今看起来唯一有希望的解说员。2010年,贺炜担任南非世界杯解说,在解说完德国对澳大利亚的比赛后,韩乔生在微博上评价贺炜是新时代的最优秀解说员,本次世界杯他引用名言送别西班牙,“人生中成功只是一时,失败却是主旋律,如何面对失败,把人分成了不同样子,有的人会被击垮,有的人不断爬起向前。这世上只有一种真正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并仍然热爱。从头再来吧,难道向上攀爬的那条路不是比站在顶峰更让人热血澎湃吗?”

贺炜的解说透着浓浓的文艺范,作为黄健翔的徒弟,很少像刘建宏和段喧那样出低级错误,但明显看得出他非常喜欢诗歌,经常把一些经典的诗句引用到比赛中来,从南非到巴西他不断地留下了经典的解说词,这些话语把赛场和球迷的情绪烘托到恰到好处,也没有刘建宏东施效颦般的矫情和做作。

好的解说应当是讲故事的人

央视的特殊体制使得解说员完全混淆了主持人和解说嘉宾的概念,完全不具有“市场化”的竞争,种种复杂因素,解说员长时间也得不到什么提高。

专栏作家易小荷就认为:可以打个比方,把这些解说形容成讲故事的人,那么好的解说,优秀的解说是在使一个故事凹凸有致,或缓慢、或抒情、或惊险,或传奇,它应该是像传统意义的好莱坞式剧本,有主角,有陪衬,有反派,几分钟的时候应该出现小高潮,几分钟的时候可以让观众会心一笑……无论大起大落,抑或小火微烹,它会像手术刀一样摸索你微微颤动的神经。而欠缺火候的解说,会如网友所说的“想关掉电视机,纯看动画”,又或者像听着一个絮语的老人,零零碎碎,前言不搭后语地说着流水帐。

好的解说应该是对观看比赛的奖励而不是惩罚,它的诉求是让耳朵愉悦,让观众欣赏比赛同时也去关心每只脚的运动轨迹,赞美球员的同时也在意那些汗水颤动的瞬间,将普通人不能理解的复杂世界还原成美妙的零件。

世界杯,老外是怎么“说”的?

看完国内的足球解说员,我们再来看看国外的。在许多球迷眼中,国外的足球解说员往往更加专业,更富有激情,真的是这样吗?

在英国,足球解说多为退役球星点评,理性居多,平铺直叙,没有过多的主观评论。胜在准确及时,球到了谁的脚下,做了什么动作,基本上第一时间反馈出来,最拼解说基本功的一种方式。前英国国脚莱因克尔转行电视解说后,就因为一针见血的分析高居最受欢迎的解说员排行榜第二位。莱因克尔对比赛的解读能力超强,语言流畅,风趣、那种类似“憨豆先生”的英式幽默无处不在,比如吐槽主裁的吹罚“这场比赛的MVP是内马尔还是主裁判,真不好选呐!”

意大利解说风格虽说稍显沉稳,但到了令人真的热血沸腾的时候,他们显然也不会继续自己低沉而缓慢的语调。2006年意大利赢得点球大战夺冠的那一瞬间,意大利解说员连续高喊四遍“世界冠军”,说道:“看看你们现在身在何处,因为你将永远不会忘记此刻!看看现在谁和你们相伴,因为你将永远不会忘记此刻!尽情拥抱吧!也许这将是你生命中最长的拥抱!”激情之余还带有亚平宁半岛的诗意和浪漫。

西班牙的解说员有很多风格类似南美,超快的语速、激情的风格成为足球解说界的一朵奇葩。在2006-2007赛季的西甲联赛中,梅西上演连过五人的进球表演时,解说员从梅西中场触球的那一瞬间,就一直在激动地重复高喊梅西的名字,而在进球后的两分钟里,也只有“梅西”和“进啦”这两个词不断重复,激动之情显然难以言表。

法国人则喜欢播报花边新闻。一场比赛下来正经八百的比赛内容没说多少,大部分都是聊球员场下的奇闻趣事,家长里短,可以当娱乐新闻看。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