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羊财的闫凤华

点击:0时间:2019-02-15 07:31:10

王玉梅

闫凤华是奈曼旗义隆永镇团山村的“羊老大”。从养猪起步,养过牛,最终定位在养羊上,成了全村第一个发羊财的女人。

闫凤华年轻时就痴迷养殖业,村子里20岁左右的女孩除了读书外,大多数都找婆家嫁人。而到了婚嫁年龄的闫凤华,根本就不考虑婚姻大事,一门心思搞养殖,还经常托在外地读书的同学给她买养殖方面的书籍。22岁时,闫凤华与本村小伙白向利确立了恋爱关系。白向利和她一样也想趁年轻做一番事业,两个志同道合的伴侣在一起谈论最多的是如何养殖致富,有些想法常常不谋而合。

1990年猪价格上涨。未过门的闫凤华与男朋友商量养猪,拿着从亲戚朋友处借的20万元钱,建起一个规模化养猪场,从北京引进了27头种猪和30多头仔猪,当年收入5万余元,闫凤华一举成名。尝到甜头的闫凤华更加坚定信念,在他们准备结婚时,婆婆给了2000元钱买电视,可小两口却搬回来一台打饲料用的粉碎机,为此婆婆“埋怨”了很长时间。

1998年秋,闫凤华刚刚购进百余头母猪和育肥猪,猪市价格大幅下跌,灾难像暴风雨一样席卷而来,造成经济损失20万元。“那一年100元钱都借不到,别人怕我还不起,要账的不到年关都不离家门。”闫凤华眼含热泪回忆道。

困难打不倒信念坚定的人。一身债务的闫凤华不放过任何一个挣钱的机会。在陆续养羊的同时,闫凤华和丈夫建起了木材加工厂,和丈夫一起破木头,攒够3方、4方就出售一批,赚得的钱一部分还债,一部分买羊,精打细算地维持着生计。1999年春,恰逢国家对养牛有扶持政策,闫凤华争取到1.8万元贷款支持,花3万元买了20头牦牛和3头母牛,到秋季时,牛价格翻倍增长,1头牦牛由1100元猛涨到3500元,闫凤华迎来养殖的第二个春天。她没有急于扩大养牛规模,而是采取既养羊又养牛的保守方法,来规避市场风险。

渐渐地,在养殖业摸爬滚打的闫凤华琢磨出门道来。“要术业有专攻,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成大事业的。”闫凤华衡量养牛、养羊的效益、成本、出栏周期等一系列因素后,决定集中资金专门养羊。养羊方式开始多样化,除养殖、出售种公羊、母羊外,还育肥羊,养羊技术和销售渠道不断成熟。2010年联合村内4个养羊大户成立了“利华养羊合作社”,已发展会员8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0%,年出栏羊近10000只,产值近500万元。

“我打算筹建一处冷库存储羊肉,在北京、沈阳等省会城市发展自己的销售网点。给每只羊打上二维码,记录从每一只羊出生、养殖、屠宰、销售的每一环节,让客户通过视频了解每一只羊的实际情况,实现点单购买……” 说起未来,闫凤华信心满怀。☆

(作者单位: 通辽日报社)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