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草原畜牧业向现代化转变
杨雨农
敖润苏莫苏木位于赤峰市敖汉
旗最北端、老哈河南岸、科尔沁沙地
南部边缘地带,总土地面积57.6 万
亩,耕地面积3.1 万亩,草场27.6 万
亩,有林面积12.6 万亩,辖6 个嘎
查、21 个独贵龙,共852 户、4935 口
人,是敖汉旗唯一的以草地畜牧业为
主的蒙古族聚居区。长期以来,敖润
苏莫苏木畜牧业主要依靠天然草地,
经多年努力,全苏木畜牧业已经基
本具备了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
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畜
牧业特征,正在向高产、优质、高效
和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牧民普遍
树立了“建设养畜、科学养畜”的观
念,自觉地调整畜群结构,加快畜群
周转,提高牲畜出栏率,走上了质量
效益型畜牧业发展道路。全苏木现
拥有永久性棚圈1100 座,近10 万平
方米,机电井78 眼、筒井120 眼,各
类机动车1160 辆、农牧业机械980
台(套)。
“双权一制”促进了生产方式的
变革。草牧场“双权一制”的实施为
围栏封育、永久性棚圈建设、水利基
础设施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等提
供了政策性保障;为农牧民调整牧
业经济结构、草牧场合理流动、发展
多种经营,创建“以牧为主、牧农结
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牧区经
济格局创造了条件。同时,极大地调
动了广大农牧民保护草原、建设草
原的积极性,使长期以来耗费大量
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草原生态治理
工作由政府行为转变为牧民群众的
自觉行为。对草原牧区生态、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
畜牧业经济是建成小康社会和
农牧民增收的关键。2013 年,全苏木
地区生产总值2.01 亿元,其中畜牧
业总产值1.66 亿元,占82.6%,农牧
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00 元,同比增
长22%。通过财政奖补和草原生态
建设项目,牧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苏木畜牧业正在从分散饲养、粗放经
营向规模饲养、集约经营转变。全苏
木已建成标准化养殖村(自然村)12
个,培育标准化养殖示范大户150
户,新建年存栏1000 只以上的肉羊
养殖场一处。成立了养羊、养牛和牧
机合作社12 个, 起到了影响周边牧
户的模范带头作用。
但制约敖润苏莫苏木发展的因
素也进一步凸显:生态环境脆弱、基
础设施建设薄弱、动物防疫体系不完
善、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农牧民
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科技知识和经营
管理人才等,严重制约着现代畜牧业
的建设步伐。
敖润苏莫苏木根据当地实际,确
定了建设现代畜牧业的目标,发挥
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制定了“突出两
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发展布
局:以完善饲草料基地建设为重点,
实现传统草原放养畜牧业向放牧+
舍饲畜牧业转变;以发展标准化规
模化生产为重点,实现小规模传统
散养畜牧业向大规模大群体的现代
畜牧业转变。
实施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实
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敖润苏
莫苏木不同区域的生态状况,因地
制宜地实施好围封禁牧、退耕还草、
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等综合治理措
施,同时,建立稳定高产的人工饲草
料基地和推广高新节水技术的节水
型饲料地,既提高了植物光能利用率
和物质转化率,又有效地解决了饲草
不平衡问题,同时减轻了天然草场的
压力。苏木提出,到2015 年完成草地
围封、划区轮牧2 万亩;建设紫花苜
蓿优质牧草种植基地2.6 万亩,建设
饲料地4.13万亩。3 年内,使全苏木
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3 万亩。
建立放牧+舍饲的养殖模式,
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为了促进
畜牧业生产方式改变,推进畜牧业
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实现生态改善、
农牧民增收和地区经济较快发展,
结合苏木实际,苏木党委政府提出
建立“放牧+舍饲”的饲养模式,通
过划区轮牧、饲草料基地建设、舍饲
半舍饲三大生产环节,逐步实现冷
季舍饲与暖季利用天然草牧场放牧
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树立“饲草当粮
种、牛羊当猪养”的新观念,使苏木
成为全旗肉牛、肉羊的养殖基地,进
一步稳定发展农牧民经济收入的支
柱产业。从2013 年开始,依托扶贫
开发、库区移民、京津风沙源等项
目,每年新建标准化棚圈3 万平方
米,引进良种基础母牛1000 头,良种
基础母羊2000 只,良种优质种公羊
100 只;用3 年时间,新建标准化养
殖棚圈10 万平方米以上,户均标准
化棚圈达到70 平方米;新建青贮窖
6.5 万立方米,购置饲草料加工设备
500 台套;扶持养殖合作社建设可寄
养肉牛1000 头以上的“托牛所”,使
牛羊产业养殖户达到1265 户,占苏
木总户数的68%。到2015 年,专业育
肥牛出栏达到1.5 万头,专业育肥羊
出栏达到5 万只,实现产值1.9 亿
元,纯利润0.5 亿元,人均纯收入达
到1 万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