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访华:邻家姐妹来串门?
刘念国/整理
3月20日下午5点半,蓝白相间的美国总统90004号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的贵宾停机坪上渐渐停稳。
舱门打开,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和两个女儿萨莎、玛利亚满面笑容地出现在舷梯上。虽然经历了10多小时的跨大洋飞行,但米歇尔的脸上并无倦意,还是闪动着难以抵制的兴奋。
米歇尔及其家人访华,是继中美元首2013年在加州举行“不打领带”的庄园会晤后,双方创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又一个创新之举。
强大的白宫软实力
首次站在中国民众面前的米歇尔,选择的服装颜色沉稳,是著名华裔设计师林健诚的作品。
对此,美国之音报道说,米歇尔似乎在通过这样的着装,表达对中国悠久文明的敬意,也向这个国家的13亿人民传达友善信息。米歇尔的两个女儿则选择了色彩明艳的裙子和上装,萨沙和玛利亚在母亲身后热情洋溢地挥动着手臂。美国媒体认为,三代一同出行容易得到中国人认同。白宫特别强调,这将更加贴近中国社会。
去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州展开“庄园外交”,当时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也随行,但是米歇尔却因“家庭事务”而缺席,令关注“第一夫人外交”的国际舆论颇为失望。不过,上一次的遗憾,终于促成了此次美国第一夫人单独专程访华的外交创举。
白宫方面强调,米歇尔此行不涉及政治,而是以教育、青年交流为主题的出访。不过,世界媒体舆论却不这么看。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在中美关系因奥巴马接见达赖喇嘛而陷入低潮之际,米歇尔一家三代人同游中国,赋予中美此次“夫人外交”丰富的政治象征意义;美国媒体评论说,奥巴马自上台执政以来,一直将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作为外交重点,有鉴于美俄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对抗白热化,这一目标或许有着更广泛的意义;日本《外交学者》的一篇文章则认为,奥巴马政府希望向中国发出一个清晰的信息,即他4月出访亚洲和推进“重返亚太”战略,目标并不在于包围中国;第一夫人访华,凸显中美两国的双赢关系。
实际上,米歇尔是精心打造的白宫软实力的代表。作为一名老练的公众人物,她在6年的总统夫人生涯中,完成了颇多吸引目光的任务。从着装引领时尚到倡导健康饮食,从辅助丈夫竞选到大声疾呼“控枪法案”,米歇尔发挥的软实力,让人印象深刻。
在奥巴马宣布参加2008年总统选举之前,米歇尔在芝加哥大学担任医院副院长,年薪高达27.5万美元,几乎是奥巴马的两倍,同时还在6家机构董事会任职。入住白宫以后,她利用独特的女性魅力,开始在一些非政治的“软性”议题上大做文章,不断塑造“健康、积极、优雅”的夫人形象。和奥巴马一起出访时,她会精心打扮,用得体的穿着来吸引人们的目光。她不止一次被杂志评选为“最佳着装人士”,还成为时装界的流行指标。她还倡导健康的生活态度,拥有发达的肱二头肌,乐意露出一双健美的臂膀。米歇尔所做的一切显然不仅是为个人兴趣,她的角色更像与奥巴马总统“里应外合”的合作搭档。
对奥巴马而言,米歇尔致力于对抗儿童肥胖和支持军人家庭,也正好呼应他的医保改革以及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的重要政纲。米歇尔坦承,她与奥巴马经常讨论重要政治议题,是丈夫的“头号密友”。
“夫人会”让中美避免争论
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专家史蒂夫·哈斯说:“相对硬实力外交上的激烈争论而言,第一夫人的软实力外交,就是选择不和别人争论。”显然,米歇尔是带着良好愿望来访问的,她也肯定会在中国度过愉快时光。分析人士指出,奥巴马派夫人单独访华,传达出积极的信号,也体现他重视对华关系,同时也想让米歇尔和彭丽媛建立好感与私交,让两国元首家庭增进友谊。与此同时,美国第一夫人访华也能让中国民众看到中美合作的一面,加强对中美关系复杂性的理解;通过米歇尔展现的所见所闻,美国民众也会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中美此次推动“夫人外交”,其创新意义在于双方正尝试用新的策略建立互信。两位夫人首次会面,细心安排的节目,也反映出文化输出、传统价值观念的交流,是“夫人外交”的重要一环。21日一整天,彭丽媛以女主人身份与米歇尔访问学校、游故宫、尝家宴、看演出。显然,活动内容的安排都展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魅力。在两位夫人会面之前,国际舆论以为首场“彭米会”的时尚交锋将是本年度的重头戏,但一天的交往,让大家记得的是彭丽媛秀了一手书法,米歇尔学习了乒乓球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主流媒体,都以米歇尔让沉寂40多年的中美“乒乓外交”升华到另一层次作为报道重点。彭丽媛向美国第一家庭提起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故事,饶有深意地点出一粒小球推动了地球,推进了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此外,游故宫时,彭丽媛告诉米歇尔,中国人讲究“家和万事兴”;米歇尔22日在北大的演讲中则重申美国文化所推崇的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分析称,“夫人外交”表明中美关系越来越丰富,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这样的交往,对促进两国元首之间的互信很有好处。据透露,习近平主席3月21日会见米歇尔时说:“感谢美国派来一位重量级形象大使”。这显示中国最高领导人对米歇尔的欣赏,以及对她所发挥的正面作用的肯定。
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美关系十分复杂,其中的基本结构问题,不会因为“夫人外交”而得到解决。目前中美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双方的利益矛盾也不少,好在双方都努力将这些矛盾放进一个可控的框架之内。另外,两国也存在治理观念方面的不同。金灿荣指出,“美国始终觉得自己的模式是最好的,但中国认为美国的治理还只有200多年,而中国大一统已经几千年,到底哪一个模式更好,还说不好”。金灿荣表示,中美之间有矛盾并不可怕,其实双方的共同利益点也不少,“如果能把共同点张扬、比例增加,同时又把矛盾面控制住,那么双方关系就算是布满暗礁,也能够在精心经营之下乘风破浪”。可以预见,今后的中美关系还会有磕磕绊绊,但是继续“共同生活”才是主题。
“就像一只浮在水面上的天鹅”endprint
米歇尔曾感叹第一夫人的生活“就像一只浮在水面上的天鹅”,“在水面上,看起来沉着平静,但底下却在拼命划水……外表平静,下面疯狂。”
时至当下对于米歇尔的定位,《纽约时报》一篇长文称之为“多变的个人主义者”——她坚持运动,并且喜欢上瑜伽,胳膊的肌肉很扎实。无论在白宫的菜园里忙碌,还是在晚会上,她身上都透出运动的活力。米歇尔还鼓励两个女儿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倡导家人健康饮食,在推动防止青少年肥胖的运动中不遗余力。
她有着同以往第一夫人诸多的不同之处,这容易让人理解。一位芝加哥黑人社区的女孩,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进入美国两所最知名的高校,之后从事同社会接触最紧密的律师工作,所以在为丈夫助选的时候她理所应当地认为她有条件愤世嫉俗,大声抨击社会的种种阴暗面,而当保守派指责她“太辣”、“太刻薄”的时候,奥巴马则需要站出来解释:先生们,这源于一位普通水管工的女儿最真实的爱国心。
身为第一夫人,她须适应白宫生活,做些循规蹈矩的事情,但她的“个人主义”仍十分突出。比如她会跑到附近的塔吉特超市购物,抬手为旁边的顾客取货架上的卫生纸;她会腾出更多时间去运动场观看小女儿踢球,和女儿球友的母亲聊闲天。她非常乐意在白宫为丈夫和女儿烹饪,情绪来了也会和一众女性好友冲进牛排餐厅大快朵颐。
几年来,她频频登上《福布斯》“最具影响力女性”榜、《人物》“最美丽人物”榜、《时代》“最具影响力人物”榜、《魅力》杂志“年度女性”榜等。关于上榜理由,《魅力》的颁奖词很有代表性:“她致力于为年轻女性提供信息和灵感,帮助她们开阔眼界,让她们敢于想象,自己是未来的领导者。”《华盛顿邮报》的人物文章则认为,同以往的第一夫人相比,她的许多不同之处,令“米歇尔的意义”成为社会和人文层面的一个显眼命题。
那么,米歇尔意味着什么?显然她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从来没有哪位第一夫人像她这样走了这么远,从一个平凡的黑人社区走到了白宫东翼办公室,从“愤怒黑人女性”走到了美国新偶像的位置上。她的所作所为提升了美国大众阶层的社会地位,强化了家庭价值观,给弱者以发言空间,告诉人们文化的真实多元性,告诉大家任何人都有平凡的一面。
“跟丈夫吵架后到邻家串门”
这个世界上,凡事有唱红,就必有唱黑。
日前,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胡曼荻,就在美国费城,狠狠唱黑了米歇尔一把——
一个人带着两个女儿和老妈,加上浩浩荡荡的随从,独自出访中国,似乎有点诡秘,不像是正常的外交行为,反而像和丈夫吵架后,赌气到邻家去串门。
美国人对中国还是还有情结的,如果一个美国人说去了中国,会惹来周围一堆人的羡慕:哦,好棒。
米歇尔的妈妈从小就想个中国梦,迫于生计,衣食不愁,却没有闲钱旅游,只好将梦压在心里。老伴过世了,米歇尔不忍心让她一个人在芝加哥过孤独晚年,就把她接到了白宫,跟着总统过。两个女儿学了中文,也嚷嚷着要去中国。白宫里的娘子军似乎都想去中国溜达溜达。
奥巴马2009年访华,可能是66小时外交穿梭,女眷不易同行,上海进、北京出,总统在第一任期内,实在没有闲情在国外多逗留。等到第二届任期,没有连任的压力,米歇尔才明目张胆地访华,名义为外交传播美国价值观,实则借公款公费旅游,因为中国的诱惑实在太大,老妈也抵不过,她们走的是典型的美国人去中国的路线:去北京看故宫和登慕田峪长城,吃北京烤鸭;到西安看兵马俑;往成都访问熊猫故乡。
米歇尔趁着女儿学校春假,乘着总统专机,到中国圆满了。诡异的是,中国国家主席和第一夫人接见这几位白宫女眷后,双双去了荷兰,去和孤家寡人的奥巴马见面。这米歇尔却没有兴趣陪老公,而是在中国玩得正酣。
美国的大把社交网站,已有很多人不满意米歇尔的中国之行,认为她没有任何公职,却任意大肆花纳税人的钱,不是一个会持家过日子的第一夫人。不过这一切米歇尔充耳不闻,反正俺们留在白宫的日子不多了,能赶快利用手中的资源,让一辈子没见过世面的老妈过把瘾,也算是俺的孝顺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