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大数据

点击:0时间:2018-08-28 13:31:0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等。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涵?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7.5%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这样的预期增速,是自治区近年来首次出现。

7.5%是一个科学、理性的目标。这一速度略低于2015年,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既考虑了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又兼顾了社会事业发展。

事实上,早在2015年底召开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区就将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5%,这是自治区党委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安排,反复权衡各方面因素后决定的。这一目标,既贯彻了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要求,也考虑了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需要,是一个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的目标,也是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7.5%是一个合理区间的增长速度。2015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1.8万亿元,基数相对较大,客观上要求速度换挡。据分析,从“十二五”开始,我区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较“十一五”回落了7.6个百分点,而今年7.5%的预期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

7.5%更多的是一种发展导向。不可否认,过去我区GDP的高速增长为当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GDP是综合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适度回调增速目标,就是要突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GDP含金量。这一预期目标的下调,彰显了我区推动经济转型的决心。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12%

2016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预期目标为12%,较2015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回调2.5个百分点。作为影响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增速回调会对全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十二五”期间,我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年均增长18%。尽管今年我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目标较去年有所回调,但投资的力度不会减弱。

进入经济转型期,持续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是不现实的。去年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3824.76亿元,今年12%的增长目标是处于合理区间的中高速增长速度,是我区在经济新常态下一个积极、主动的投资增长预期目标。12%这一目标也完全契合了2016年全区政府工作整体要求中“落实宏观政策要稳”的总体思路。

今年我区投资增速回调,与大环境下传统行业产品需求放缓以及自身投资结构单一有密切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这是我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积极化解结构性产能过剩的结果,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经过程,与国家宏观调控方向相一致,与市场需求变化相吻合,与我区经济发展实际相对应。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9%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预期目标为9%,来自自治区商务厅的数据显示,这一目标较2015年实际增速提高了1个百分点。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起着基础作用,而在稳增长的动力中,消费需求规模大,和民生关系最直接。

当下,消费结构在升级中分化,传统消费增长相对平稳,而以教育、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享受型、发展型消费为代表的新热点不断涌现,这些调整都会为消费注入新的活力。未来一段时间的消费潜力存在于根据需求变化而产生的消费结构调整和升级上。实现9%的增长目标,必须要稳定传统消费,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201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1%,对税收的贡献率达到54.3%,这表明现代服务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除此之外,目前的商品正向品质化、品牌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健康类产品、文化类产品将越来越多。要实现9%的增长目标,还需在产品品牌建设和高端消费上加大力度,重点打造相关龙头产业和示范点,推动发展现代有机农业、文化旅游业。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增长8%和9%

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主要预期为8%和9%,指标虽略显抽象,但回首“十二五”,纵观此期间我区城乡居民收入数据,就会真切感受到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变化。“十二五”时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698元、5781元增加到30594元和10776元,年均增长11.1%和13.3%,高于经济增速。刚刚过去的2015年,城镇和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和8%。

据分析,“十二五”期间,由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速和一系列支农惠民政策的落实到位,内蒙古农村居民收入加速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增幅的差距呈逐步缩小之势,全区农牧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腰包也越来越鼓。

分析居民收入构成,不难发现,工资性收入是我区构成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体,也是推动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十二五”期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政策性因素是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重要保障。同时,随着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我区各地养老金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和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标准也在逐年提高,带动了收入增长。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下降2.8%

2016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数字不大,意义不小。

节约资源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而资源节约的首要之意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据这一发展战略,自治区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具体量化并层层分解、定期考核。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强度关系,即每创造一个单位的社会财富需要消耗的能源数量。单位GDP能耗越大,则说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越高。据了解,影响单位GDP能耗指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或行业结构、技术管理水平以及能源消费构成,而自治区早已在这些方面精准发力。

“十二五”期间,我区提出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战略,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以及清洁能源,现已成为撬动能源结构调整乃至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我区工矿企业转型升级,由“一煤独大”向产业多元转变,煤炭对工业的增长贡献率由33.5%下降到11.3%,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有色金属和农畜产品加工业贡献率由31.7%上升到49%;与此同时,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36.1%提高到40%,电子商务、云计算、物流快递飞速成长,信息消费亮点频现,各种新业态新增长点不断催生新的发展动力,成为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无疑,一系列政策措施,对节能降耗拉动作用明显,2015年全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控制在3%左右

2016年,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涨幅预期目标是控制在3%左右。这一数值尽管与我区2015年预期目标相同,但较2015年1.1%的实际涨幅提高1.9个百分点。

事实上,CPI涨幅并非越低越好。尽管生活中,消费者偏好低廉的产品价格。但低价对生产者而言,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生产积极性受到冲击。谷贱伤农就是典型案例。从短期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走低,老百姓手里的钱更有购买力了,好像是一件好事。但从长远的经济发展来看,物价持续走低,会严重影响生产和投资,使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增长,形成恶性循环,致使老百姓失业增加,工资和生活质量也会下降。

当然,CPI涨幅也不是越高越好。通常,涨幅在0-3%之间被认为是正常指标,偏高如超过5%则趋向于恶性通货膨胀。

物价高也不好、低也不好,稳定在合理区间为好。CPI涨幅的目标,既要稳定的居民物价,又要稳定的经济增长。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物价比较温和的上涨,对于保持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比较有利。而将涨幅控制在3%左右,尤其在3%以内是可以接受的指标。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