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书画名家与误笔
王树人
从古至今,中外不少著名画家和书法家在涂抹丹青和挥毫题字时,都曾出现过“误笔”。有的“误笔”因作者未曾察觉,而是别人发现的,故一直流传;有的“误笔”因作者事后发现了,故马上又巧妙地“改正”了。现把搜集到的中外著名书画家的“误笔”实录如下,以飨读者。
黄荃是五代后蜀的著名画家,虽然他的花卉禽兽画达到了呼之欲出的境界,但宋代苏东坡在《书黄荃画雀》中却说:“黄荃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这段话说的意思是:黄荃信手画的一只飞鸟,鸟首、鸟爪都是伸直的。有人指出,鸟儿飞翔后,首缩则爪伸,首伸则爪缩,没有首爪同时伸直的。大家走到外面观看空中飞鸟,果然没有首爪皆伸直的。
南朝梁代大画家张僧繇尽管画的人物奇形异貌,变化多端,但他画的一幅《群公祖二疏图》,却因图中士兵穿的是草鞋而闹出了笑话。因为公祖们是达官贵人,都住在京城,京城里的士庶穿的都是布履,而穿草鞋则在江南盛行。这是画家不熟悉地理位置,不了解民俗风情造成的“误笔”。
唐代绘画大师戴嵩画牛独步当时,《唐朝名画录》说他画牛能“穷其野性筋骨之妙”。但蘇东坡在《书戴嵩画牛》中却说:“蜀中有杜处士,……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这段话说的意思是:戴嵩的《斗牛图》为四川杜处士所收藏。他对此画爱之如命,经常拿出来赏玩。有一天杜处士将这幅画拿出来晾晒,有个牧童路过仔细看了后,忍不住拍掌大笑说:“牛相斗时,力气集中在角上,尾巴是夹在两股中间的,可笑画牛的人不懂斗牛的道理,却让牛尾翘起来摇晃,这是错误的。”杜处士听了十分叹服。
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以擅画人物而著称,特别是以汉代昭君出塞为题材的《昭君图》更是构图新巧,技法娴熟,令人拍手叫绝。后来有位名家却意外地发现画中妇女戴的是帷帽,而这种帽子产生于隋朝,汉代是绝对没有的。由于画家对这样一个细节的疏忽,使此画成为一幅“误笔”名画。
宋徽宗赵佶虽然不是有能耐的皇帝,但却是个有才能的画家和书法家。他虽然精工人物花鸟,尤以花鸟画更为出色,但也曾出现过“误笔”。他的《瑞鹤图》,虽然群鹤振翅高飞,似有扑打之声,被视为绝世佳作。但后来有专家研究时却发现,鹤在飞行时,其脖子总是笔直前伸的,而这幅画中飞行的鹤却是弯着脖子的。赵佶画鹤时,显然是疏忽了这个细节的真实。
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是安徽舒城人,善画人物。他曾画了一幅六七个汉子围在桌旁赌博的《贤己图》,图中人物栩栩如生,其中有一个人伏在桌上,眼盯盆内的骰子,张嘴急呼,这时骰子转到“六”的位置上。李公麟将这幅画送给黄庭坚后,黄庭坚欣喜地邀请友人苏东坡前来共赏。苏东坡细细看过画后说:“画虽好,可是有一处误笔。画家是安徽人,没去过闽地,画中人物应是安徽人。天下呼‘六都是合口,只有闽人才是张着口的,因而这幅画把安徽人错画成福建人了。”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绘画大师张大千为一位朋友画了幅《柳荫鸣蝉图》,画的是柳枝上有一只蝉在鸣叫。画完后张大千却没有题款,而是让索画的朋友去请齐白石题款。那位朋友找到齐白石,把张大千的画交给齐白石并说明了来意。齐白石看了一会儿,然后摇头说:“大千居士疏漏了,蝉伏在柳条上头应该朝上,不能朝下。”接着又解释说,蝉头重尾轻,落在细弱的柳丝上不稳,会掉下来。索画的朋友把齐白石的话告诉张大千后,张大千却不信。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大千到四川避难时的夏日一天,他在柳林浓荫里乘凉,柳树上蝉儿噪鸣。这时张大千突然想起了齐白石的话,于是就在柳林里转着观察柳枝上的蝉,当发现蝉都是头朝上落在柳丝上鸣叫后,对齐白石更加钦佩了。
民初名画家郭祯擅长画花鸟。有一次,他绘桃花图和黄鹤图各一幅赠友人,并请著名书法家赵平题诗配画。在桃花图上,赵平误把“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的“桃”字写成了“梅”字;在黄鹤图上,又误把“黄鹤楼中吹玉笛”中的“黄”字写成了“白”字。赵平写成后发现了“笔误”,灵机一动,就在“人面梅花相映红”下补上了一句“桃花流水杳然去”;在“白鹤楼中吹玉笛”下补上了一句“黄鹤一去不复返”。补得十分自然又妙趣横生。
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是一位颇有造诣的书法家。一次,于立群想用隶书录毛泽东主席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万方乐奏有于阗”一句,谁知不慎把前三字写成了“万方春”,便打算废掉。这时郭沫若在一旁将这张废字纸重新铺在案上,略思片刻,便也用隶书写成了一对联:“万方春色;千顷湖光。”联语突兀见奇,顿添风采,虽是戏笔,却别有一番风趣。
现代书法大师费新我有一次在一群客人面前书写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当写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句时,不留神漏掉了一个“话”字。费新我发现“笔误”后,并没有慌乱,而是坦然自若地在诗后用小字补了“酒后失话”四个字,点明笔误,以示阙如,并加以告诫和表明歉意。补漏成巧,起死回生,客人们见此,无不拍手称妙。
日本著名画家冈山应举曾创作过一幅《马食草图》。有位农夫看后说道:“这准是一匹瞎马!”画家分辩说:“它的眼睛明明是睁开的嘛。”农夫笑着答道:“正因为它睁着眼睛,所以才是瞎马。而不瞎的马吃草时是闭着眼睛的,因为它怕眼睛被草尖刺伤。”画家由衷地叹服,感慨自己观察生活不够细心。
美国著名画家伊曼纽尔·勒茨曾画有一幅题为《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的画,画中有星条旗在船上被高高举起的场面。因为星条旗是在1777年6月14日,即“华盛顿穿越特拉华”之后,才被正式确定为美国国旗的,所以在这次“穿越”中是根本不可能有星条旗的。
(责编 孙礼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