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幸福家园

点击:0时间:2019-01-20 14:24:55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在推进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中,将落实“十个全覆盖”、进行村庄改造作为重要内容,努力实现大青山前坡村庄二次繁荣,承接未来新型产业,让大青山前坡老百姓就地城镇化、就地就业。

新城区从2013年开始启动“十个全覆盖”工程,共涉及辖区内保合少镇和成吉思汗街道办事处的18个行政村,共1.9万户、4.8万人,主要集中在大青山前坡127平方公里区域之内,总投资33.26亿元。目前,新城区进行村庄改造涉及的29个村(包括11个自然村),其中原址新建3个村,现在已基本达到村民回迁入住条件;整村搬迁3个村,计划明年7月回迁入住;就地改造23个村,涉及危房改造6068个,包括土坯房1676个,砖房4392个,截止到9月底,已签订合同院落5344个,占院落总数的80%,预计年底能达到90%。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村村通广播电视问题全部解决,共建成标准化卫生室21个、文化室21个、便民连锁超市21个、公办幼儿园3所。街道硬化总任务数是28.1万平米,已完成20万平米,占总任务数的71%。新城区同步推进村民最关心的社会保障问题,新农合缴费4.3万人,参合率99.9%;农村低保2315户、2569人,实现了应保尽保;村民养老保险参照失地农民标准进行,到2017年18个行政村将实现全覆盖。

加强规划指导。新城区先后聘请5家规划设计院对实施改造的村庄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本着“彰显特色、设施配套、节能环保、注重品位”的要求,使每个改造村庄都满足“七通一平”城市功能,涵盖“十个全覆盖”民生功能,同时完善休闲设施、垃圾转运站等公共设施,做到一切建设向城区看齐,实现“十加N”个全覆盖,最终建成园林式田园风光、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保留乡愁记忆的“各美其美”新农村。

完善规章制度。新城区大胆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先后制定《新城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千名干部包村包户实施意见》《新城区2015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方案》《新城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管理实施意见》,从制度设定上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和带动全区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工程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加强工程管理。所有中标施工企业缴纳30%履约保证金,区政府在工程开工之后配套工程总投资40%的资金,保障工程进度和农民工工资及时兑付,并严格管控施工进度,资金在质量监管之后根据每周工程量拨付,要求施工单位进场施工3个月内完成建设任务,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加强组织督导。新城区主要领导每周抽两天时间带队到各村进行督导,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每半月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队到各村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组织部和两办督查室启动对包村干部和部门的考核问责机制,农牧部形成日报告制,每日对工程进度督查考核,对各村庄改造进度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后的村庄包村干部由主要领导进行约谈问责。

为把大青山前坡建成自治区一流的美丽乡村,打造成为精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新城区在已栽植乔灌木1000万株(丛)、新增绿地7万亩的基础上,2015年春季新栽植乔灌木100万株(丛),新增绿地约5000亩。在已建成的万亩都市草原、哈拉沁生态保护区、5万亩生态林和经济林的同时,全面启动万亩草场二期、塔利百草园、沙坑整治和5000亩观光农业企业退地还林工程,使大青山前坡绿色生态基底更加厚实,促进大青山前坡的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转变,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

随着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特别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持续推进,大青山前坡老百姓通过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现工资性收入增加,通过村庄改造实现财产性收入增加,通过参与旅游产业实现就地就业,大青山前坡村庄的发展活力更加显现,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安康。

标签: 大青 山前 城区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